2024年30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00亿元

1月19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重庆市政府市长胡衡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4年,30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00亿元。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渝宜高铁重庆段、成渝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等加速推进,渝昆高铁渝宜段、梁开高速、渝武复线高速、高竹新区南北大道等建成通车,川渝省际通道增至30个。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扩容提质,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铜锣峡、黄草峡储气库首期采气,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方产能基地提速建设。此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全面提速,第二批50个合作项目事项完成年度目标,首批3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投运,联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1项,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入选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成渝数据中心集群新增400G直连网络,川渝低空目视航线实现首飞。“川渝通办”累计发布四批次355项政务服务事项,日均办理和查询量达到2万件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金融司法协同中心高效运行,川渝市场一体化17条经验获国家宣传推广。聚焦2025年,胡衡华表示,要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推进32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实施“2小时重庆”交通圈补短板工程,开展强化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年行动,推动政务服务“川渝通办”迭代升级,制定川渝高竹新区赋权清单,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跨省域行政执法一体化。同时,重庆将推动双核联动联建和成渝中部崛起。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化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建设,提质发展35个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布局建设成渝双城低空经济走廊,打造沿江产业转移示范区。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1-20

2024年中国出口汽车641万辆,同比增22.8%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中国出口汽车57万辆,同比增长24.9% ;1-12月累计出口641万辆,同比增长22.8%。12月中国进口汽车7万辆,同比下降15.4% ;1-12月累计进口71万辆,同比下降11.7%。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1-20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家电产品等消费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20日上午开幕。会议听取了省长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实施“消费+”行动,促进“农商文旅体教康”融合发展,办好熊猫消费节、糖酒会等系列活动。挖掘新兴消费,鼓励支持网络定制、智能筛选等个性化消费,加快发展演艺赛事、游戏电竞、国风国潮等新业态,培育集聚演艺赛事运营主体和人才队伍。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和银发经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更多游客走进天府之国,体验文化味和自然美、国际范和烟火气、快节奏与慢生活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头回客”和“回头客”,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美好生活体验地。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1-20

四川: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土地供应,加快商品房去库存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20日上午开幕。会议听取了省长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部分人口数量较多、城镇化水平低的县重点突破,聚焦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支持常住地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开展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市“里子”工程,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土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在城市更新、危房改造、征地拆迁、地灾搬迁中鼓励“房票”安置,加快商品房去库存。完善并提升住房建设标准,推进“好房子”建设。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1-20

12月全国新房、二手房销售翘尾收官 楼市止跌回稳态势巩固

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销售数据,同时公布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新建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等。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12月全国新房、二手房市场交易数据向好,迎来翘尾收官;2025年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趋势已初步显现。12月全国新房、二手房市场均释放积极信号“房地产是大家非常关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都有紧密联系。”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康义说,一揽子政策连续落地,有效降低了居民购房门槛,减轻了还贷压力,居民购房意愿提升,房地产销售好转。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都实现正增长。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销售情况看,12月当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0.3%、4.1%。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熊柴认为,新房销售额增速明显高于销售面积,即销售均价同比增长3.8%,这意味着新房市场明显回暖,并非降价促销带来的增长。建诚智库首席研究员何田表示,12月新房销售数据好转,主要原因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各项政策落实较快,在放松购买限制、降低购房成本、提高购买力的同时,对购房者的信心有明显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年底房企冲刺业绩,对数据有一定的翘尾作用。此外,2023年12月基数相对较低,也是年末数据出现好转的原因之一。“2024年12月全国新房市场交易数据持续向好,迎来翘尾收官,典型城市的平均去化率达到四成左右,处于年内高位水平,销售市场的整体活跃度有所上升。分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延续了四季度以来的成交热度,例如上海、杭州等城市热度较高,12月推盘都超过40次,并且项目的平均去化率基本持稳在六成以上。武汉、苏州、成都等二线城市的12月成交规模也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均超过三成。”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说。康义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23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有9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其中,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这是从2023年6月以来的首次上涨;二手住宅的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连续四个月环比降幅都在收窄。从同比来看,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也都在收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新房还是二手房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正全线释放积极信号”,何田指出,各线城市的整体好转代表着全国整体市场的向好趋势,而各线城市的差异体现出一线城市对于二三线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二线城市价格环比由跌转涨反映出当地房地产市场已逐步好转,三线城市价格降幅环比收窄表明即使在市场规模较小、价格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政策的带动作用亦较为明显。去库存仍是主要挑战和任务房企角度,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来看,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12月降幅仍在小幅扩大,而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的12月降幅均有所收窄。对此,叶银丹认为,当前商品房库存仍处于高位,去库存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任务。此外,当前房企资金链仍面临压力,这会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一定制约。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从12月单月表现来看,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三项指标均有所好转,特别是房屋施工面积当月增速转正,或能反映出白名单扩围之后,企业资金来源改善,施工进度加快。与此同时,房价初现企稳,市场交易回暖,房企销售回款速度也在恢复。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可期展望2025年,何田认为,在房地产政策利好政策不断加持下,市场筑底态势将进一步巩固,预计2025年高能级城市有望逐步企稳并实现销售正增长,价格保持稳定;但销售面积占全国六成以上的广大三四线城市,在经济承压、居民收入预期谨慎的大背景下,仍将呈现调整态势,量价仍可能下降,因此202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仍可能下降,但降幅有望收窄。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认为,由于短期内市场购房消费行为仍较理性谨慎,加上二手房分流新房的趋势延续,使得销售增速难以快速走出下行趋势,但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整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预计明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至6%左右。从二手房与新房成交总量来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可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康义说,12月份,对70个大中城市开展的月度房价问卷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保持稳定或者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占比69.3%,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这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连续好转,带动市场信心在逐步增强。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1-20

国内首艘建造全过程零碳排放新造船舶在大连交付

据悉,1月15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为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GREEN RIZHAO”轮正式命名交付。该船凭借其在建造过程中的环保表现,成功斩获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评价证书》,成为国内首艘实现建造全过程零碳排放的新造船舶。在“GREEN RIZHAO”轮的建造过程中,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创新性地引入国家能源局颁发的绿电证书,并将其充分应用于项目建造全过程,在建造阶段成功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中和,最终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审核,获得《碳中和评价证书》。这标志着国内船舶行业首次开展并成功通过碳中和评价,为船舶行业的绿色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据介绍,船舶建造全过程碳中和这一创新举措,有望为船东和承租方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为船舶建造企业助力绿色航运,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1-17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