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万吨!马钢月度出口接单创佳绩

7月份,马钢出口接单量达15.8万吨,创近年来单月出口新高。其中,型钢产品出口量刷新历史纪录,热轧板卷出口量增三成,方坯出口实现“零”的突破。今年以来,下游用钢需求不及预期,国内钢材市场弱势震荡;国际市场方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减速、通胀压力上升等影响仍在持续。对此,马钢营销中心认真分析研判市场环境和未来趋势,将提升“锁定订单”比例、扩大出口量作为应对市场挑战、优化结构渠道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市场形势,不断提升出口计划量,倒逼海外渠道拓展力度加大,层层推进、月月复盘,推动钢材出口量逐月增长。1至7月份,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38.7%。作为马钢“拳头”产品,H型钢产品在去年创下出口量年度纪录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发力,新开拓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牙买加、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新市场、新客户。前不久,马钢还入围沙特阿拉伯NEOM未来新城项目重型H型钢供应商名录。经过H型钢出口团队的不懈努力,7月份出口6.67万吨,超出此前4.8万吨的月出口纪录。其中,重型H型钢产品占比达到18.8%。在国际市场上增强了产品的创效能力。针对今年线棒产品内贸价格偏低的状况,营销中心大力推进线棒和钢坯产品出口增效。近期,该中心线棒部业务人员抢抓市场机遇,快速响应,出口3.6万吨方坯,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营销中心积极拓展板材系列产品和特钢线棒产品出口渠道,7月份热轧板卷出口接单同比增幅超30%,创历史新高。“我们将一手抓极致高效,一手抓结构渠道,确保出口订单量和效益同步增长。”营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14

本钢板材公司以高效节能理念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本钢板材公司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健全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使用低碳技术,通过实施一系列节能改造举措,助推企业实现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清洁高效生产。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2022年3月,板材公司18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站(简称CCPP)建成投运,提升了煤气综合利用效率,解决了板材公司中温中压燃气锅炉服役时间长、运行效率低、厂区煤气存在富余放散的问题。同时,有效提升了板材公司自发电量和自发电比例,2022年总发电量较2021年增加8.1亿千瓦时,其中CCPP发电11.4亿千瓦时,自发电比例提高15%。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碧水清流画卷。2020年,本钢集团投资实施双膜深度处理回用项目,实现了板材厂区水盐平衡,同时生产高品质除盐水用于生产,投用后每年减少新水费用650万元。同年,新建15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项目实施后,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可达124立方米以上,吨钢煤气回收量提高24%,每年回收转炉煤气可节约5.1万吨标准煤。以建设绿色钢企为目标,全面加强能源管控和环保改造。今年上半年,板材公司吨钢综合能耗降低3.74%、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同比下降11.33%、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2.02%、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同比下降4.12%。此外,2×135MW超临界发电机组、厂区屋顶光伏发电、高耗能机电设备改造、兴安及原料区域供暖方式改造、一号干熄焦锅炉升压改造、六号高炉干法除尘改造、八号九号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利用等一大批节能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14

奋力拓渠道 发力向高端!马钢五个牌号汽车板通过东风日产认证

日前,技术中心收到东风日产汽车产品认证函,确认马钢首次开展的5个牌号酸洗、冷轧汽车板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其技术标准,顺利通过日产品牌、启辰品牌认证。东风日产是东风汽车集团重要乘用车事业板块,旗下运营日产、英菲尼迪、启辰三个品牌,目前已形成广州、襄阳、郑州、大连、常州、武汉纵横南北的战略布局,整车年生产能力达140万台。2021年底,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马钢汽车板通过了东风日产潜在供应商评价。去年1月,东风日产正式启动马钢汽车板酸洗板SP221材料认证,对马钢进行产线审核、产品开发能力评估,并对马钢汽车板酸洗产品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性能检测。尽管首次启动认证的仅有一个牌号,但马钢汽车板团队十分重视。迅速成立由技术中心牵头,包含技术、生产单元、制造、销售在内的认证项目组。由于首次接触东风日产,项目组认真对其标准进行消化吸收,详细制定了生产试制和检测试验方案,确定时间节点并明确责任到人;生产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质量计划工艺控制要点实施,对每个流程、每个细节都逐一确认。去年3月,认证卷试制完成后,项目组立即进行化学、焊接、性能、胶粘、成形等一系列自评估。针对自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项目组成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及时与东风日产认证专家沟通交流。经过两个月的对标改进,去年5月顺利通过了东风日产认证专家组的产线及实验室现场审核。去年9月,经过日产零件级认证与实验室检测后,酸洗SP221牌号马钢汽车板通过了其启辰品牌的认证,同时获得启辰车型的零件定点。由此,马钢实现了东风日产体系认证的“三个一”,即同一年纳入平台、同一年通过认证、同一年实现供货,创下了东风日产汽车板认证的最快纪录。基于对马钢汽车板的认可,今年2月,东风日产在酸洗汽车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马钢冷轧汽车板材料的认证。按照认证流程及要求,项目组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推动产线评估、认证材料组产、认证试样加工、自评估、数据包提交、零件试制、外委检测等一系列认证工作圆满完成。经过五个月的努力,7月下旬,从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传来捷报:马钢5个牌号汽车板所有检测项目均达到东风日产技术要求,该系列牌号可应用于日产、启辰品牌,其中冷轧产品可用于汽车外板。消息传来,项目组成员倍感振奋。“通过东风日产认证,既是对马钢汽车板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今后工作的激励和鞭策。后续,我们将固化生产工艺,优化产品性能,实现对东风日产的批量稳定供货,并积极推进更多牌号产品的认证工作,不断拓宽马钢汽车板中高端市场应用渠道。”项目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14

攀钢钒钛股份节能降耗见成效

今年以来,钒钛股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挖节能降耗潜力,极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型企业。截至7月底,重点监控的35项能源指标,有31项完成基本目标,23项完成奋斗目标,31项同比提升,3项创历史最优。钒钛股份认真梳理节能降耗措施249条,并按计划推进实施。通过开展“6·5世界环境日”、国家能源宣传周、国家低碳日等宣传活动,多渠道多方式提升全员节能降耗意识。夯实能源基础管理工作,提升重点用能岗位标准化、精细化管控水平,为实现极致能效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该公司稳步推进节能改造、余热余能利用项目。东方钛业在完成第1套“钛液MVR蒸发浓缩系统”改造,并取得明显节能效益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第2套改造,目前已进入试车阶段。该项目采用先进的MVR浓缩工艺代替单效薄膜蒸发工艺,实现二次蒸汽压缩再利用,降低钛液浓缩蒸汽消耗量,每年可节约蒸汽量5万吨以上,折合标准煤5000余吨。钛冶炼产线建成的煤气回收利用项目,通过回收钛渣电炉冶炼过程产生的煤气,用于烘干钛精矿,在降低后续钛白粉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年煤气回收量达3200万立方米。同时,该公司积极布局清洁能源领域,目前已建成2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产线,并谋划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产线建设,助力下游企业利用钒储能优势打造光储一体化“绿电”项目,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14

鞍钢集团出台应对目前严峻形势十项举措

日前,鞍钢集团岀台应对目前严峻形势十项举措,要求各单位保持战略定力,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发扬斗争精神,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努力实现全年跑赢大盘。鞍钢集团应对目前严峻形势十项举措是:深化主题教育,把握总体要求。把学习热情和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不竭动力;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切实查找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短板;通过深化“共产党员工程”、设立“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先锋岗”等方式激励党员干部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在提质增效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强化“防为上”的管理理念,确保安全生产。推进战略落地,稳定生产运行。铁精矿产量保持规模;钢铁板块稳定生产,进一步稳定、优化高炉生产,统筹设备、产线停产检修;钒钛产品争创新高,做好钒钛“第三极”建设,抓好钒钛生产工艺优化调整,全力做大钛精矿放量生产,推进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按照经济性原则持续优化。强化采购管理,增强协同合力。增强采购公开性,招标平台制定预采购公告界面,提高原燃材料、物流等公开采购率;建立价格评价考核机制,组织子企业建立原燃材料等采购成交价格对标大盘的考核办法,定期以行业价格、市场价格等维度进行前瞻性市场研判,评价采购实施结果并进行考核;加强渠道和价格等商情协同,深入推进集中协同采购;巩固实物定额管理,统筹供产销资源衔接,加强内外部对标,提高实物周转效率。调整产品结构,保持出口增量。提高钢材综合售价,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和差异化盈利能力,优化品种结构;加强销研产三方联动,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深化合同结构调整,拓宽营销思路。提高钢材出口装船量,全面开拓出口渠道,加强海外技术营销,优化出口品种结构,建立出口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科技攻关,增加新品创收。继续做好新产品推广,实施万吨级新产品科研专项攻关,推进主力品种科研攻关降本,持续提升调品指数。聚焦降本增效,实现费用严控。主业聚焦成本压降,持续提升主链条工序管理,不断优化供产销物流管理,深入推进极致能效管理;非钢单位增加创效能力;管理费用超常规压降。优化用工方式,提升劳动效率。合理控制用工总量,突出效益效率原则,编制2023-2025年人力资源规划,加强与先进企业对标优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展岗位分类和人员盘点分析工作,做好关键人才补充和培养工作,推动用工方式转换;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夯实“双合同”管理。加速专业整合,发挥规模优势。推进废钢产业整合,推动辽宁区域各钢铁基地废钢资源优质、低价、保供;推进碳材产业整合,统一规划碳材产业平台建设,实现一体化运营管理;推进鞍本国贸整合,努力提升进出口产品的降本增效贡献度;持续推进鞍本物流、水渣和低温液体整合协同。盘活闲置资产,加大清欠工作。完善资产盘活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梳理各类闲置资产、低效无效资产,统筹推动、分类盘活;聚焦闲置土地、存量债权等可快速创效资产,大力推动盘活工作。加强治亏控亏,主动担当作为。锚定目标强化措施落地,坚决贯彻“五个一批”治理方案,强化责任认知,坚决杜绝“躺平”思想,增强亏损企业治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贯彻“依策治理”,加大对亏损额持续增加企业的指导服务力度,压实责任、全力攻坚;强化动态指标监督,杜绝新增亏损企业。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14

河钢正式启动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

8月7日,河钢召开“钢铁行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示范项目启动会暨技术方案论证会”,正式启动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并完成了工艺方案论证,标志着河钢CCUS由“储备型技术”向“应用型技术”推进迈出了关键一步。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出席会议。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未来钢铁、能源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步转变为以氢冶金、CCUS等为代表的“降碳、捕碳、摆脱化石能源束缚的能力”。CCUS将是实现大规模“碳移除”,真正打通钢铁走向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探索CCUS与钢铁生产流程的深度耦合是行业重点方向,而经济可行的技术工艺突破是技术规模化应用的首要前提。河钢高度重视CCUS技术攻关工作,将其作为巩固河钢绿色低碳引领地位、打造绿色低碳产品的重要课题,列为河钢低碳发展路线图的核心内容之一。河钢还积极推动打造以钢铁为中心、辐射全产业链的协同降碳新模式,致力于以自身低碳发展辐射区域与行业深度降碳。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河钢牵头成立了“河北省CCUS产业技术联盟”,为实现行业协同搭建了平台;积极响应河北省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编制了《河北省碳捕集项目减排量核算方法学》,以减排量资产化与资本化为助力,鼓励企业通过CCUS项目进行减排,促产业技术发展。未来河钢还将积极参与全国CCUS方法学体系建立,并探索更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助力CCUS发展。为加快钢铁行业关键环节CCUS技术研发、示范和标准引领,今年3月27日,河钢与必和必拓签署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在CCUS领域深化战略合作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链协同降碳模式取得了新突破。此次正式启动的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系统布局了覆盖钢铁行业CO?内循环与跨行业利用的研究技术与路径,将建成千吨级钢渣碳化与资源化、高炉煤气/热风炉碳捕集等多个示范工程项目,实现钢渣与烟气CO?协同资源化,高炉煤气CO?高效、高纯回收,打通CO?制备菌体蛋白的高价值利用路线,为钢铁行业探索出一条科学、经济和变革性的技术发展新路径。项目形成规模化推广能力,引领和推动钢铁行业CCUS产业发展壮大,支撑到2030年形成百万吨级工程应用。CCUS是一个长链条的系统性工程,河钢将持续推动跨领域、多行业的协同,加速构建“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碳核证-碳资产”的低碳技术和标准体系,加快CCUS减碳方法学的研制,形成钢铁行业全流程的CCUS碳减排技术解决方案,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出一批专业化人才。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11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