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政策“工具箱”正开启

近段时间,中央及地方就房地产市场密集表态。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总经理曹晶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仍执行较严格限制性政策的城市多为核心一二线城市,近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均已表态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计后续核心一二线城市此前出台的政策有望逐步优化。一线城市相继表态日前,住建部明确了政策发力方向: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交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四个一线城市已相继表态。7月29日,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30日,深圳市住建局表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广州市住建局也表示,将结合广州实际尽快推出有关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广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31日,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四个一线城市集中表态,预计一线城市政策落地节奏将会加快。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下市场来看,部分热点城市需求端受限明显,而供给侧则体现了房企信心不足、投资趋弱态势,政策优化将从解除不合理自住购房限制以及优化房贷政策层面推进,预计相关政策一旦规模化落地,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望加速改善。“从不同需求来看,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政策关注重点,预计二线城市将优化认房认贷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促进需求释放。同时,二套房首付比例较高及贷款利率加点数较高的核心城市,或迎来政策优化,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曹晶晶说。一线城市市场或率先企稳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之际,需用好政策“工具箱”,业内人士预计,各地将在限贷、税费等多方面做出政策调整。关荣雪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对于实质性、针对性优化政策的需求较迫切,市场信心亟待提振。在张波看来,“认房不认贷”的全面落地更值得关注,一方面部分城市目前仍在执行的“认房又认贷”政策对自住型购房需求的“误伤面”偏大。另一方面,调整为“认房不认贷”不但坚持了“房住不炒”,更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直接表现。“从首套房的首付比和贷款利率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处于历史性低位,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偏弱,调整的优先级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力会弱于其他政策。”张波认为,可减少置换过程中的交易性税费支出,对于改善型购房群体的拉动更值得关注。关荣雪认为,随着中央及地方释放利好信号,优化调整将是接下来各地方购房政策的主基调,一城一策、供需两端齐发力等也将是各地稳市场的重要准则。从市场趋势来看,曹晶晶预计,若较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能够尽快落地,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下半年各地将延续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的趋势,楼市将会逐步呈现出回稳向好的趋势。”关荣雪预计,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的政策优化加之城市本身具备强韧性,其房地产市场将会率先企稳。(证券日报)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02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智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启动建设

近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智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启动大会召开。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助力企业加快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该系统主要由宝信软件承建,对消除该公司各个设备信息孤岛、优化设备管理流程、实现设备状态闭环管理及维修费用动态管控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系统涉及多专业、多流程,且涉及设备编码、点检、检修等标准数据建设,是一项工作庞杂的系统工程。为此,莱芜分公司成立了公司级项目管理团队,统筹协调全公司智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争2024年上半年完成系统开发上线工作。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02

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绩效指标逆势破局

今年上半年,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锚定“争上游、走在前”目标定位,在全力落实“打铁铸魂、生态重塑、进军深蓝”三大工程基础上,紧紧围绕“两端一重”“购销价差”两大核心任务,持续推进定标倒逼、市场研判、用户服务、管理强基等举措,各项绩效指标逆势破局,全面打赢了“双过半战役”。今年1至6月份,山钢股份产销率达100.1%,内销结算价格稳步增长;结构增效完成奋斗目标,重点产品比例较去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6月末两基地库存周转率达到国内钢企先进水平;钢材销售价格与行业相比改善45元/吨,其中二季度较一季度改善106元/吨。炼焦煤、喷吹煤等采购价格较一季度均进步百元以上,国内矿进步近40元/吨,上半年精准对标成绩显著改善;采购成本环比降低400余元/吨,计划兑现率保持98%以上,二季度购销价差较一季度提高200余元/吨。“碰撞+统一”,改革成效有效释放。2022年底,随着营销改革的阶段性落地,2023年营销总公司工作成效也迎来“大考”。“办公一律集中、考勤一律上线、业务一律规范、指标一律到人、薪酬一律透明”,营销总公司党委的“五个一律”要求,也相继呈现出效果。“在要求落地之后,我们距离用户更近了,后方的支持也更有效了。”华东销售公司主任营销师李永强说。“一体两翼,沿江沿黄逆流而上”的区域公司“地理战略”,与服务重心前移、贴身提供增值服务的全新职能定位相得益彰;“三主一支”营销模式的落地深化、制度流程梳理明晰、政策保障强力支撑、人才配置选优配强,无一不彰显着营销深化改革的成效。由碰撞到统一,大家逐步从“不适应”,到现在分工明确、目标和方向一致,营销工作也站在“全员营销”的“前台”上,成为了即时响应、敏捷服务的“台柱子”。“经营+协同”,产品经营提档升级。营销总公司围绕实化产品经营,产销研协同谋划,明确短、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节点,定期牵头召开推进会议,布局“有准备之仗”,使同类产品在竞争中走深走实。用协同打通“堵点”,解密创效“密码”,28个SBU项目团队,集合山钢产销研各环节“精英”,共同接受严苛市场的考验;协同驻点服务推进,建立起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全新服务模式;“金牌交付品牌”的打造,各环节同频共振,服务效率和质量全面增速提质。营销主导下,28个SBU项目累计完成近130万吨订单,创效能力凸显;累计开发新产品牌号115项,各系列产品不断丰富;完成16家二方认证,实现销售量3万余吨。中标雄商高铁、珠海LNG接收站等29个项目,订单量同比增加14万吨;8000余吨9Ni钢产品订单收入囊中,同比增幅近3倍;型钢、螺纹钢进入中石油“能源一号网”系统,为山钢产品进入央企集采奠定了基础。“研判+行动”,跑赢市场逆势前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营销总公司迈双脚、布“雷达”、细甄别,扭转了前期因“研判”不足造成的被动局面。在近距离“洞悉国内市场动向和产业链发展”走访中,营销铁军摸清行情动态,捕捉潜在商机,为研判市场插上牢固“双翼”。每周,各品种、区域、团队手握大量资讯,准时召开市场分析会,潜心构建山钢的“情报体系”,科学决策成为跑赢市场一大“助推器”。销售端优化订单储备周期,有效化解市场波动期间“价格”与“保产”矛盾。炉料采购部坚持“预测式”经营采购理念,沉着应对合金原料钼铁的市场疯涨,精准“命中”市场走势,优化采购预案,直接创效180余万元,并配合工业氧化钼替代方案,赢得降本的主动权。5月份,煤焦采购部抓住降本商机,踏准市场节拍,炼焦煤一举较预算采购成本降低近90元/吨,直接降本近亿元。“强军+服务”,渠道开拓步履铿锵。今年,“忠诚型、攻坚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的“强军”建设初露峥嵘。“赛马”机制的推行,“一人一表”绩效考核管理的深化,科学、公正、严格的评价考核,使目标导向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各类作风大整治平台,多方面常态化实施“亮相+跟踪”活动,真行动诠释真转变;深入政治学习,强化示范引领,13个优秀团队、10名优秀员工,成为员工学习的标杆榜样。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热潮中,营销系统上半年共完成用户实地走访630余次,走访实施QCDVS定制化服务用户88次,为64家战略重点用户实施QCDVS定制化服务方案;举办3场重点用户座谈会,240余家用户参加;重点用户销量同比增幅41.33%,完成目标值的108.8%,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进一步强化深化;战略重点用户订单量完成目标计划的103%;制定问题改进措施206项,183项已完成,增强用户黏性,扩充合作份额;重点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40万吨,促使产线和研发对接市场全面升级。“营销总公司将坚定不移推进‘一协议一清单一中心’新型合作模式,矢志不渝提能力、重协同、强服务、拓市场、优结构、谋效益,努力成为山钢创效主力和创新‘引擎’,为实现山钢集团‘争上游、走在前’作出更大贡献。”营销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郭伟达表示。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02

国家发改委制造业智能化处处长水恒勇调研南钢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制造业智能化处处长水恒勇一行调研南钢“智改数转”推进情况。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副总裁、总工程师楚觉非,党委副书记王芳陪同。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制造业智能化处四级调研员杨晶,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高级研究员郭晓岩,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处一级主任科员束凡玮随同。南钢党委副书记王芳介绍了南钢高质量发展情况。近年来,南钢深入贯彻国家数实融合战略,聚焦智慧发展,以“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为目标,全面推进智改数转工作。围绕“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转型方针,积极嫁接内外部资源,打造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领先架构,持续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钢铁制造的融合创新。通过智慧生产、智慧运营、智慧生态的探索实践,全面构建企业智慧生命体,勇当“智改数转”的领先者。在智慧产业化方面,南钢重点培育了金恒科技、钢宝股份、鑫智链科技、鑫洋供应链、金宇智能等一批具有独角兽属性的高乘长高科技服务平台,带动生态企业、相关行业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对国家发改委一直以来对南钢的关心和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南钢持之以恒抓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智造强企战略,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南钢以数字化作为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重要抓手,打造基于JIT+C2M模式的定制服务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推动流程变革、业务变革、模式创新,围绕生产制造、产业链协同、智慧产业化和绿色产业化加速业务流程优化与产业生态构建,实现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客户、从经营市场到经营数据、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生态的三个转变。依托第五数据要素整合嫁接资源,实现全要素、全价值链的的资源优化配置、全局价值创造。南钢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钢铁企业高质量、迭代型、裂变式转型发展之路。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制造业智能化处处长水恒勇对南钢推进制造业与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和实效表示肯定。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数字经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2019年重点改革任务部署,推动《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自202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批国家层面的两业融合试点,共遴选确定了40个区域和80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鼓励先行先试、开展创新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两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南钢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经验,对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相关案例的撰写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希望南钢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01

建龙集团与大唐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27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龙集团)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国际)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龙集团副总裁黄丹、大唐国际副总工程师曹旭东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建龙集团和大唐国际将本着“绿色发展、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双方现有合作基础上,充分发挥业务与资源优势,共同打造风、光、水、储、氢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大唐集团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兼大唐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梁永磐对建龙集团从聚变到裂变的发展历程和与相关方共同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企业文化理念表示赞许。他表示,建龙集团的发展与大唐国际非常相似,都是起源于唐山,双方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上也高度契合。大唐国际目前正依托多年来火力发电的优势积累谋求绿色发展,向新能源发电、储能转变。希望未来双方可以以京津冀地区、蒙西地区的产业为依托,在绿色能源、碳交易、绿色智能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度的合作。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向大唐国际多年来对建龙集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就集团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他指出,目前建龙集团正围绕钢铁、资源“双主业”,着力打造3个5000万吨(即5000万吨控股钢铁产能、5000万吨参股钢铁产能和5000万吨精矿产能),并做精贸易、物流、钒钛、股权投资四大相关产业,不断推动企业向经营型、数智化、创新型、美好企业转型。他表示,建龙集团属于电力消纳大户,一直以来与大唐国际合作密切,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龙集团在矿石、煤炭集采运输、风电材料、热量转换设备等方面具备资源优势,可以与大唐国际深入交流合作。希望以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为契机,促进彼此在绿色发展路线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共创共享共赢。建龙集团副总裁、华夏建龙董事长苑占永,集团高级专家、宁夏龙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春,集团能源环保总监芮义斌及双方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01

于勇与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举行会谈

7月28日,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与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在鞍山举行会谈。双方围绕企业集团化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于勇表示鞍钢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钢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几年来,鞍钢在集团化发展、国企改革、绿色低碳等领域动作不断,抓住机遇快速变革,成功实现鞍本重组,并赋予“鞍钢宪法”新时代内涵推动发展,彰显出自身的与时俱进。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如今已经成为全球产品、技术、绿色发展的高地。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当初的起点。未来,继续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中国钢铁工业当仁不让。河钢与鞍钢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在集团化发展、国企改革、绿色低碳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谭成旭表示近年来,河钢国际化、绿色低碳发展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过河钢塞钢,河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值得行业学习借鉴。另外,河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圆满成功,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突破,让整个行业为之振奋。鞍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鞍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完成鞍本实质性重组,进一步增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未来,鞍钢与河钢要加强对接互动,围绕集团化管理、绿色低碳、国际化发展等领域,进一步交流经验做法,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会谈前,于勇在谭成旭的陪同下,参观了鞍钢博物馆,详细了解了鞍钢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产品应用、品牌建设等内容。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3-08-01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