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墨烯盛宴闭幕 五技术突破值得期待

9月3日,2014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Grap-China2014)在宁波闭幕。该次石墨烯创新大会是国内石墨烯行业乃至国际石墨烯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之一,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 会议邀请到了包括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负责人员,近百名国际知名石墨烯专家、世界知名企业高层、中央及石墨烯产业发展热点地方政府官员参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莱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物理实验室,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等等国际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参与。 石墨烯产业蓄势待发 “石墨烯”产业从2013年起,逐渐进入了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人们视野中。从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石墨烯的特殊性能将很快成为材料领域的“新贵”,尤其是在复合材料、触摸屏、电子器件、储能电池、显示器、传感器、半导体、航天、军工、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广用武之地。中国对石墨烯领域发展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技术和产业化规划发展方向上,达到了与世界一流水平同步。国内外诸多学者、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都纷纷表示看好此项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前景,使得近一年来,石墨烯相关概念无论在股票和资本市场上,还是技术创新领域,都不断出现吸引眼球的亮点。 此外,相关政府部门频频发声,表示石墨烯技术很可能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重点支持,石墨烯愈发成为新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保守估计“未来5至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1000亿美元”,石墨烯将成为“后硅时代”的新潜力材料。 石墨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特殊的材料之一,是理论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具备透光性好、导热/电能力强、性质可调节范围宽等特点,被称为“万能材料”。相应的,石墨烯的应用方向也非常丰富,可能出现很多颠覆性的新概念产品甚至领域。巨大的应用潜力使其从一开始就受到研究、应用和资本市场的强力追捧。 看好未来突破五大领域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未来石墨烯产品将会在五大领域出现。一是光电产品领域,以其非常好的透光性、导电性和可弯曲性,在触摸屏、可穿戴设备、OLED、太阳能等领域中发挥作用。这也是目前公认最可能首先实现商品化的领域。二是能源技术领域,主要依赖于石墨烯超高的比表面积、超轻的重量和非常好的导电性。采用石墨烯的超级电容器,其极限储能密度是现有材料的2-5倍左右,被称作最理想的电极材料。三是功能复合材料,通过将石墨烯加入各种塑形基体,能够制备出具有很好导电、导热、可加工、耐损伤的特殊材料,在集成电路、散热片、高韧性容器等方面有应用潜力。四是微电子器件。未来的石墨烯半导体、石墨烯集成电路、THz器件等领域,可能需要利用石墨烯独特的性质来发挥。五是生物医药和传感器领域,石墨烯对单分子的响应能力、承载抗体后的分子输运能力都是其他传感器不能实现的。 虽然石墨烯的大规模产业化还未开始,现在还只能说是在“产业概念期”,但随着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可以预见,在2-3年内,在上述五大领域内将会出现真正引领石墨烯行业的“杀手级应用”。 技术突破后将是石墨烯浪潮 关于石墨烯浪潮的问题,烯碳新材技术发展与规划副总监李纪军博士介绍说,石墨烯产业目前处于技术概念期,还处在技术突破的前夜,一旦技术取得突破,石墨烯产业就将取得爆发式增长,如石墨烯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触摸屏,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上,这些应用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将会对目前手机触摸屏产业和汽车行业产生颠覆性改变。 中国古话有云:“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对石墨烯而言,突破性的改变必然发生于基础研究的突破,基础研究虽然离具体产品较为遥远,但是这个世界高速发展,技术的加速度可以弥补时间错位,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一旦突破,在资本和人力的推动下,其他产业化相关问题会很快解决。 产业发展初期亟需资本助推 随着全球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本的作用越来越显现,成为了高科技发展的助推器。加强金融创新、加快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成为当前发展石墨烯产业的关键。业内人士预测,石墨烯一旦量产,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新兴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墨烯的研发和投资热潮。 资本市场的敏感度往往超越了实体经济,因此,在石墨烯产业尚未出现大规模爆发的时候,相关的概念股、投资基金和资本运作已经开展起来。烯碳新材致力于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是有力抓手。通过基金,利用资本优势进行产业覆盖型整合,配套三个服务平台,形成产业集聚,以资本推动石墨烯技术加快产业化的步伐。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石墨烯
发布时间:2014-09-11

四川省1-7月耐火材料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29亿元,同比增长22.97%

2014年1-7月,全省(四川省,下同)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企业面临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克服困难,努力搞好生产经营,但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放缓,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经济效益不容乐观。 一、产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主要钢铁产品除生铁外其它保持小幅增长。据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1-7月全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主要产品除生铁负增长外,其它均保持小幅增长。生产生铁1173万吨,同比下降4.35%;主要原因:虽然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3号1750m3高炉于6月底正式投入生产,但川威集团两座1750m3高炉停产、西昌新钢业两座400m3级高炉关停。生产粗钢1255万吨,同比增长0.62%;生产钢材1664万吨,同比增长4.44%。其它产品:生产铁合金138万吨,同比增长4.97%;生产铁矿石原矿10549万吨,同比增长12.81%;生产钒制品2.9万吨,同比增长3.75%;生产钛白粉37.6万吨,同比增长2.25%;生产单一稀土金属1276吨,同比增长70.29%。 产品品种上,建筑钢材同比增长6.42%;铁道用钢材同比增长6.77%,其中:重轨增长12.53%。冷轧薄板同比增长50.55%,镀层板(带)同比增长21.61%,涂层板(带)增长24.86%,铸钢件增长13.72%。 (二)调整结构初见成效,经济效益小幅增长。今年1-7月全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347亿元,同比增长7.38%;利税、利润比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初建成效,1-7月全省钢铁行业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2.8%;二是攀钢集团今年1-7月有效实施减亏接近10亿元。但其它大型钢铁企业如:四川川威集团、四川达州钢铁集团、四川德胜钢铁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亏损还较为严重。 其中:钒钛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9.18%;实现利税10.73亿元,同比增长18.46%;实现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13.51%。 稀土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24亿元,同比下降3.18%;实现利税4.57亿元,同比增长4.27%;实现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12.84%。 钢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4亿元,同比增长5.00%;实现利税75.32亿元,同比增长12.49%;实现利润15.72亿元,同比增长82.20%。 铁合金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11.00%;实现利税8.42亿元,同比增长2.74%;实现利润4.23亿元,同比增长7.82%。 焦化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同比下降9.04%;实现利税2.22亿元,同比增长1.50%;实现利润0.73亿元,同比下降19.10%。 矿山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14.85%;实现利税29.34亿元,同比增长0.50%;实现利润14.33亿元,同比下降1.00%。 耐火材料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29亿元,同比增长22.97%;实现利税4.69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22.80%。 碳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5亿元,同比下降3.70%;实现利税2.49亿元,同比下降16.31%;实现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66.21%。 (三)重点钢铁企业装备运行情况。目前,攀钢集团本部高炉全部投入生产运营;西昌钢钒3号高炉于6月底正式投入生产;攀成钢1座400m3高炉未开;西昌新钢业于6月上旬全部停产。川威集团新区7号1750m3高炉于8月20日恢复生产,老区2座400m3高炉于6月底恢复生产。达钢集团4座高炉全开。德胜钢铁3座高炉全开。 (四)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2030冷轧项目、四川富帮1000万件/年刹车制动鼓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目前进展顺利;广汉天成40万吨/年不锈钢项目按进度实施,一期工程已建成,目前生产顺行;成都碳素有限责任公司3万吨/年特种等静压石墨产业化项目已完成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抓紧建设,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市场需求不旺,产品销售平淡。钢铁行业受市场需求影响,产品需求下降,1-7月产品产销率为97.08%,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今年8月底,螺纹钢3100元/吨,高线3210元/吨,冷轧板卷3970元/吨,热轧板卷3360元/吨,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经济效益下降严重。由于钢铁行业受“双重挤压”的影响,一方面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因人工费用、铁路、公路运价不断上涨,而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极度困难,导致行业经济效益下降。除攀钢实施有效减亏外,其余大型钢铁企业如川威、达钢、德胜经济效益下滑尤为严重。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耐火材料
发布时间:2014-09-11

全国矿产勘查市场下行铝土矿投入减四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矿产勘查市场延续2013年的下行态势,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同比下降13.7%,钻探工作量减少21.7%。 据该中心统计分析,2014年上半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共计106.97亿元,较2013年同期减少了16.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69亿元,占11.9%,同比下降8%;地方财政投入34.94亿元,占32.6%,同比下降8.1%;社会资金投入59.34亿元,占55.5%,同比下降17.7%。 报告显示,矿产勘查投入仍以西部为主,湖南、新疆、内蒙、云南、安徽等省(区)投入减少较多。西部省份共投入65.82亿元,占比62%,同比下降12.1%;中部省份投入24亿元,占比22%,同比下降22.4%;东部省份投入15.82亿元,占比15%,同比下降3.6%。矿产勘查投入总数排名前五的省(区)是新疆、内蒙古、青海、云南和甘肃,分别是14.23亿元、8.93亿元、8.31亿元、6.9亿元、6.32亿元。大部分省份矿产勘查投入同比减少,其中湖南、新疆、内蒙、云南、安徽等省(区)投入大幅减少,减少金额在2亿元以上。 报告显示,矿产勘查投入仍以重要矿种为主,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煤炭投入22.4亿元,同比下降35.2%;铁矿投入10.95亿元,同比下降2.8%;铜矿投入15.92亿元,同比下降0.3%;铅锌矿投入9.41亿元,同比下降10.7%;铝土矿投入1.62亿元,同比下降38.6%;钨矿投入1.41亿元,同比下降15.6%;锡矿投入0.52亿元,同比下降46.9%;钼矿投入1.55亿元,同比下降23.3%;金矿投入18.41亿元,同比下降9.6%。 报告显示,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共完成钻探工作量638万米,同比下降21.7%。钻探工作量减少最明显的是安徽、山西、湖南、内蒙、山东、河南、新疆等,同比减少10万米以上。在重要矿种完成钻探工作量中,煤炭完成189.7万米,同比下降32.9%;铁矿完成60.1万米,同比下降35.1%;铜矿完成66.3万米,同比下降2%;铅锌矿完成50.3万米,同比下降2%;铝土矿完成20.7万米,同比下降18.8%;金矿完成108.7万米,同比下降11.7%。 据了解,自2002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地质勘查工作投入总量不断增大,各专业领域投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历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在2012年达到510亿元的顶峰。在2013年出现了首次回落,同比2012年下降8.4%。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这份调查报告还显示,抽样地勘单位中90%以上单位全年地质勘查项目资金减少,部分单位甚至下降到50%以上。“从201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3.7%的情况来看,这种下降趋势仍在延续。目前来看,缺少在年内迅速好转的迹象。但随着下半年各项工作的逐渐开展,预计全年投入下降幅度将在7-8%。”这份报告中如是说。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铝土矿
发布时间:2014-09-11

铁矿石价格暴跌 高盛称黑铁时代已经结束

北京时间9月11日凌晨消息,高盛集团周三发表报告称,由于供应远超出市场需求,铁矿石价格2014年的下降时间远比预期中早,而且不太可能复苏,这意味着2014年将是所谓黑铁时代的结束。 高盛集团分析师克里斯蒂安-莱隆(ChristianLelong)和AmberCai在周三发表的名为《黑铁时代的终结》的报告中写道,2014年“是一个转捩点,新的产能最终追上了需求的增长,利润率开始靠近历史低位。”报告将2016年海运铁矿石的价格预期从之前的每吨82美元降低至每吨79美元,2017年的展望也从每吨85美元降至每吨78美元。不过高盛集团也维持了每吨80美元的2014年铁矿石价格目标。 由于包括力拓集团在内的全球最大供应商大幅增加低成本产量,希望以更高的产量来抵消价格的下跌,同时迫使一些竞争力不足的矿场关闭,多种原材料价格在2014年进入了熊市状态。 高盛集团的报告指出,铁矿石价格的下跌时间要比预期中早,而到11月的时候,铁矿石价格的年内跌幅可能达到15%。摩根大通也在周三公布的报告中称,大宗商品目前是进入了一个结构性下跌的趋势中。 克里斯蒂安-莱隆和AmberCai在报告中说,“价格的下跌幅度很大,但是中国的需求前景还是偏弱,供应过剩的结构性本质使得复苏不太可能发生。”报告说,“更低的铁矿石价格也不太可能大幅提高需求,相反,中国钢产量见顶的那天已经越来越接近。” 行业咨询机构金属导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岛港的62品位铁矿石报价2014年以来已经下跌39%,目前是每干吨82.22美元,是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彭博社追踪铁矿石之外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宗商品指数同期仅下跌了2%,其中以大豆价格的跌幅最明显。 高盛集团的报告称,在供应盈余出现之前,铁矿石的供应一度紧张,虽然成本有所增长,但是供应商所获得的利润率还是在行业水平之上。而这个被称作黑铁时代的周期已经结束。 报告说,“目前的这个铁矿石开发阶段可能延续十年。铁矿石市场在2004年结束的之前一个开发阶段中经历了长达20年的价格下跌时期。” 高盛集团预测,全球铁矿石供应过剩的规模会在2015年增长至三倍的1.63亿吨,在2016年达到2.45亿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会有2.95亿吨和3.34亿吨的供应过剩。 但是多家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都认为价格会有反弹。福蒂斯丘金属集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内维-鲍尔(NevPower)在8月20日的一次访问中说,更高成本的产量已经出现在市场中,铁矿石价格可能会随之上扬。而巴西淡水河谷的有色金属业务和策略主管何塞-卡洛斯-马丁斯(JoseCarlosMartins)在7月31日的一次访问中说,随着供应增长速度的放缓和多处矿场关门,矿石价格将会反弹。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铁矿石
发布时间:2014-09-11

铁矿石价格创五年新低 中小型钢企有望重整旗鼓

专家称,未来铁矿石价格可能会继续下跌,目前国际铁矿石价格与国际矿商的成本相比,还有不小的利润空间 据上周普氏62%铁矿石指数显示,国内铁矿石价格已经跌破90美元/吨,在1个月内下跌近10美元,创近五年以来的新低。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铁矿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等因素导致需求下降,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大型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力拓、FMG等纷纷扩产导致供给大幅增加。 对此,有分析师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库存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国铁矿石的需求并未出现下滑,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目前国内粗钢日产量还是高达220万吨左右,可见对矿石的需求依然如故。” 而在谈及铁矿石价格下跌的真正原因时,分析师表示:“原因有两点:第一,钢价下滑,铁矿石价格自然得不到支撑;第二,矿石供大于求的现实。” 中小型钢企看到曙光 今年6月份,国际铁矿石时隔十年之久重现了供大于求的光景,随后国内铁矿石价格屡屡探底刷新下限。 而此次铁矿石价格再创新低,在分析师看来,可能对国内钢企是一个松口气的好机会,“铁矿石价格下跌导致钢厂生产成本下降,钢厂资金自然也要宽裕一些,钢企资金宽裕了,融资额相应会减少,这样企业的财务费用自然就降低了。”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目前看来国内钢铁行业调控力度不如预期,此时铁矿石降价让一些原本自觉无望的产能过剩钢企看到了曙光。但是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不利于钢企压缩产能。” 而在沈萌看来,此次铁矿石价格下跌,对中小钢企来说更是一个契机,“有可能会造成国内中小钢铁企业产量的反弹,另外就是国务院和工信部是否有新的压缩压制钢铁产能产量反弹的新举措。因为新增产量,不会对整个钢铁行业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进一步打压钢铁产品价格,虽然大型钢企碍于政府不会大规模复产,但中小钢企在这方面的顾虑就小得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折腾一下,别人先倒下或许自己就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未来铁矿石价格继续走低 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7月份,我国铁矿石平均月进口量为7840万吨,较2013年同期的平均6840万吨整整增加了1000万吨,增幅为15.4%。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钢铁产能的屡创新高,高库存的压力也使得铁矿石价格在未来难以看到反弹的可能。 对此,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尔-克兰称,铁矿石价格指数正在走向一次持续的崩溃,但是在将来会有反弹。 乔尔-克兰指出,由于中国的方坯和螺纹钢价格都承受着下行压力,这是铁矿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钢铁企业倾向于在价格下跌的时候采取观望的态度,希望确认价格可以走到多低,这也是额外的压力。并且,中国国内铁矿石产量的下降导致大量矿场关停,这使得存活下来的企业在海外铁矿石运费上升的情况下有更好的定价地位。 不过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首先,当海外矿重新定价,打算上涨之日,也是国内矿重整旗鼓,复产之时,所以矿石的供给有增无减。其次,即使国内钢价有回稳或出现技术性反弹,国内钢企的炉料采购者也不会轻易改变采购策略,大批囤矿,可见抄底动作不会规模性出现。所以对于产能日增的国外矿商们,定价还是要看中国采购者的需求量和购买节奏,因为买方的议价砝码在日趋增强。”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新加坡一国际贸易公司的贸易商称,由于信贷紧张,钢企难以负担整个海峡型船货的信用证,他们选择从港口购买,而不愿从矿企拿货。” 分析师表示,“尽管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量仍保持高位,但市场上的供应却绰绰有余。外界称海外矿商希望比拼掉国内矿商,来择机提高自己的定价其实并不成立,并且他们的产能逐日增加。未来铁矿石只会供大于求。”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8252万吨,同比增加12.82%,环比增加10.67%;进口平均单价为92.28美元/吨,同比下跌22.10%,环比下跌9.96%。 “铁矿石价格还未到底,目前国际铁矿石价格与国际矿商的成本相比,还有不小的利润空间,因此国际矿商还可以承受进一步下跌,但国内铁矿石企业已然无法继续撑住,国内铁矿石开采企业将面临大规模倒闭热潮,政府降低对国外铁矿石依赖程度的愿望可能要落空。”沈萌表示。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铁矿石
发布时间:2014-09-11

中国钢铁情绪指数连续3月处于收缩区间 9月钢市仍疲软

据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9月中国钢铁情绪指数(CSSI)为45.88点(最高100点),比8月份的46.97点下降了1.09点,已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这表明今年9月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状况近期或将呈现较为疲软的势头。 中国钢企在最近几个月对于出口市场有很大的依赖,以弥补国内终端市场十分疲软的需求。中国房地产业增速放缓使得长材产品价格预期的大幅下跌在意料之中。 从分项指标来看,报告表明,行业普遍预计国内订单量将会下降,其情绪指数和8月份相比下滑了2.62~44.82点。国内新出口订单指数则环比增16.5~58.04点,达荣枯线上方,是此次发布的指数中最为乐观的一项指标。 尽管市场参与者预计新的出口订单量将增加,但对于价格的预期仍不乐观,环比下跌25.50点至9月份的10.11点。 市场现状对于钢铁生产商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对铁矿石企业而言显然也是不利的,尤其是在目前对中国大量供给的时候。铁矿石价格已创下5年新低,而钢材价格的下滑将使其进一步承压。 对于后期国内钢价走势,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表示,综合来看,国内钢价已处于近10年来的最低点,继续下跌空间已十分有限。随着国内钢厂减产行为的增多,以及钢材出口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压力有望逐步趋缓,国内钢价也有望逐步止跌。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铁矿石
发布时间:2014-09-11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