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装备市场日渐“回暖”高端市场增势明显

    第十届中国(天津)国际机械工业装备博览会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首日成交4.5亿元,展会4天意向成交额超72.3亿元,显现出我国机械装备市场的“回暖”迹象。专家表示,随着行业整体呈现上升势头,市场对高端、智能机械设备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一领域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竞逐的主要战场。   市场回暖交易额大幅提升   作为具有行业“晴雨表”性质的专业展会,第十届中国(天津)国际机械工业装备博览会上透露出的交易“回暖”迹象,让业内人士对机械装备行业的前景更增添了一份信心。   本次展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及振威展览集团共同主办,是天津市第一个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国际专业品牌展会,展出面积突破60,000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到场展出,哈斯、捷力、台湾电机、胡默尔、气立可等众多知名企业参展。   据振威展览集团统计,为期4天的展会成交订单达9.1亿元,意向成交额超72.3亿元,同比增长141%。更值得关注的是,展会开幕首日即创造4.5亿成交额。   机械装备行业受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变动及国外市场萎缩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整体波动趋势较大。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行业主打海外订单的状况难以维系,国内市场需求乏力,再加上钢铁原材料成本上升,我国曾一度引以为豪的人口红利不再,机械装备行业面临雪上加霜的艰难困境,举步维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表示,我国机械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最高的研发环节相比发达国家十分欠缺,生产及流通环节容易受制于外界因素制约,导致我国机械工业目前抗风险能力还不强,这些都是未来需要破题的关键所在。   在本届展会上,多位参展商表示,市场需求“回暖”趋势较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产品订单上。有不少参展商带来的数控机床等产品现场即被预订,还有的预约到生产工厂现场考察,这一现象在近几年的低迷行情中实际并不多见。   随着对中国市场信心的增强,国外参展商参展的比例也明显提高。振威展览集团统计,此次展会展商的国际化比例从去年的12%提升到了19%。机床行业国际巨鳄——美国哈斯机床与组委会签订6届展会协议,连续参加天津机械博览会,同时也透露出天津及中国北方市场的巨大潜力。此外,捷力、哈挺、斗山、百超、西门子、库卡、发那科、那智不二越、雅马哈等国际知名企业悉数亮相。   与此同时,国际采购商和组团协会大量增加。据天津机械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邓小辉介绍,今年会自筹备展会以来,陆续收到大量国外协会和企业发来的函电,预约到展会现场考察及采购。接到的国际确认参观函已经突破100份,创造展会国际确认函的历年新高。美国机械行业协会、西班牙机床协会、韩国贸易协会等国外政府部门及协会纷纷组团到展会现场参观、考察,以期建立长远合作。   高端装备市场前景看好   本届展会设有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及工业机器人3个专业展区,展出智能领域设备142台,首次亮相的设备有13台,其中焊接机器人、编程机器人、水下运输机器人、搬运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视觉机器人及生活服务方面的写字、下棋机器人等也悉数亮相,凸显高端装备旺盛的市场需求。   在展会期间注意到,光宝是一家生产高端变频器的企业,今年是这家企业首次亮相机械工业装备博览会。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产业升级步伐的明显加快,北方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参展商士燿国际的负责人对于北方企业需求看涨的感受更为明显,他表示,刚落户滨海新区的几年,公司每年的机器人销售量在30到40台左右,但到去年这个数字已经激增为400台。   黄骅模具城管委会负责人此次出于市场采购需要也参加了展会,他介绍,此次他们的采购预算在400万到500万元之间,主要想买高端数控机床和智能机器人。专家认为,随着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地加快,很多客户都在升级产品,对生产设备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近几年在效率、精度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的高端装备有了高速增长的需求。   为配合产业调整需要,展会方面也举办了多项产业对接活动,致力于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由中国拟在建项目网组织的超精密机床主轴系统招标采购、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数控立式加工中心项目、手机金属件加工项目、2014年第二季度车辆及零配件拟在建项目、压机设备研发生产项目、金属部件表面处理加工项目、年产6万吨金属构件加工热浸镀锌(二期)项目等50多个拟在建项目在展会期间同期举办了推介会,推介会发布项目总额高达千亿元,为政策落地及市场对接提供了一个有力平台。   虽然北方市场高端装备需求不断提升,但在部分参展的高端装备生产商看来,北方企业在高端装备产品的需求上仍稍逊于南方。部分展商表示,北方市场的需求主要源于大企业,而在南方中小企业的需求已占有重要份额。随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意识的转变,未来高端装备需求仍将继续看涨。   工业机器人成自动化生产线主角   本次展会上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的代表,备受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亲睐。专家认为,在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担当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展会共展出焊接机器人、编程机器人、水下运输机器人、搬运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视觉机器人以及生活服务机器人多达142台,展出规模创造新纪录。工业机器人展区负责人张合军介绍说,面对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环境等成本要素,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天津乐高公司现场展示的一款机器人以休闲娱乐和教育为主,可以把一个打乱的魔方在5分钟内旋转完毕。天津深之蓝围绕海洋资源探测和海洋环境监测两大主题,面向社会提供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滑翔机以及缆控水下机器人等小型水下运动载体等水下机器人,为海洋装备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更安全、快捷的服务。   士燿国际在其展台上展出了一台能拣选巧克力豆的工业机器人,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在现场,它利用自身的视觉系统,快速的将托盘中的十几粒、三种颜色的巧克力豆扫视一边,之后的几秒钟里快速将巧克力豆根据颜色抓取到三个托盘中。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台机器人在电子制造企业可以派上大用场,它能快速的将散乱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和整理。   从现场企业展示的情况看,工业机器人的灵巧化程度及其所能承担的任务,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地改进。工业机器人正在逐渐走出概念化和实验阶段,真正融入生产车间,成为未来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主角,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品精细程度作出努力。   自2009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对智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元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25%,未来5至10年是智能装备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20%。   专家认为,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轨迹看,智能装备制造业潜在的市场需求正在打开,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将会助力这种市场需求,从而为我国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9-03

内蒙古原材料及装备制造产品供需对接 签订60亿元意向协议

     8月2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自治区经信委、包头市政府承办的全区原材料产品、装备制造产品供需对接会在包头市召开。会上,电力、交通、铁路、住建、化工等行业的30户重点企业签订了采购意向协议,协议金额达60亿元。   自治区有关部门、130多家企业共240位代表参加会议。此次对接会召开的目的是探索一条适合自治区供需长期稳定共赢的有效途径,在遵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政府搭建平台,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最终达到供需双赢,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对接会上,自治区有关部门介绍了重点工程项目情况,重点生产企业介绍了产品情况,重点用户企业介绍了产品使用情况;自治区交通厅、住建厅、能源局、铁路办等部门纷纷表示,将积极采购我区原材料产品、装备制造产品。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内蒙古的支持力度,陆续审批了一大批项目。40多个能源、化工项目获批,为4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的4200万千瓦装机、自用电825万千瓦、336亿立方米煤制气、592万吨煤制油、500万吨烯烃、1900万吨煤制尿素项目投产后,转化煤3亿吨,这将有效改变我区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告别“一煤独大”的时代。这些项目初步预算投资8000亿元;公路、铁路、民航基建项目预算投资5000多亿元;市政工程、房地产、建筑业项目预算投资6000多亿元;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项目等。这些项目总投资达2万多亿元,将对原材料、装备制造产品形成新的需求。   为鼓励供需双方合作,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原材料产品装备制造产品销售的若干意见》。这次对接会仅是开始,初步建立信息平台和沟通机制,今后自治区将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沟通供需、建立机制、促进合作”的原则,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研究供需对接,并检查对接执行情况,兑现两个文件的政策。自治区经信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意见,抓好落实工作。   与此同时,自治区供需对接签订长期协议也积累了成功经验。如包钢与神华集团、中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均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9-03

全球最大矿企必和必拓“分家”:瘦身回归主业

近一段时间以来,吸引了外界诸多目光的必和必拓近日终于对外公布了自身的“瘦身计划”,而这也是矿业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拆分。 据了解,未来必和必拓将重组为两家公司,未来公司旗下原有的铝、锰和镍等资产将全部剥离出来,注入一家新的公司。 多位业内人士称,必和必拓此举非但不会影响其在业内的规模和影响力,反而能够通过合理的“瘦身”,继续在业绩上保持强势地位。 新公司价值约140亿美元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矿企,必和必拓近日终于对外正式公布了其分家的具体方案。 按照方案显示,将创建一家新公司容纳所有的铝和锰业务以及单独的矿产资产,包括哥伦比亚的Cerro Matoso镍矿和生产银、铅和锡的澳大利亚Cannington矿井。新的公司还将拥有必和必拓在南非的电煤业务以及位于悉尼以南伊拉瓦拉地区(Illawarra)的焦煤业务。而这些业务价值总额大约在200亿美金左右,同时,新公司总部料将设在珀斯,于澳大利亚上市,并在南非进行第二上市。 据了解,关于这家新分拆出来的公司,必和必拓方面并没有对其规模和细节透露过多的信息,而澳大利亚当地的分析师则对根据其此前公布的财报,估算其公司价值约140亿美元,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新分离出的公司将由目前必和必拓的首席财务官格林汉姆·克尔领导。另一方面,新公司的名字至今仍未正式公布,不过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其新公司名为New Co.,随后向必和必拓方面求证该名字的真实性,但截至发稿前为止,未获得相关回应。 “公司宣布的分拆交易是100%的彻底分拆,集团不打算在新公司持有任何股份,而必和必拓股东将按比例持有新公司股份。”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日前对外公开表示,“分拆业务预计会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分离出的业务中尽管涵盖了铝、锰以及镍等多方面业务,但是并不包括公司于此前早些时候出售的西部镍业公司(Nickle West),而该项目的最新进展为目前出现了两大竞购者,分别为中国最大炼镍商金川集团及商品贸易巨头嘉能可(Glencore),而根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的报道称,目前必和必拓正先期和这两家公司进行洽谈。 “此次分拆,必和必拓意在专注于其有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提高现金流的增长和企业的利润回报。分拆后,公司将保留铜、铁矿石、焦煤和石油这四大核心资产。”麦安哲在阐述必和必拓此次“分家”的理由时阐述。 而根据必和必拓刚刚公布的半年报中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盈利1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6亿美元翻了近一番,并创下公司历史上最好的半年盈利纪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必和必拓盈利的上涨主要归因于铁矿石部门和石油部门的盈利增长,其中,铁矿石部门盈利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而石油部门的盈利则同比增38%。而四大支柱产业的盈利占到公司销售额的85%。 一位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分析师透露,预计今年必和必拓的四项主营业务再加上碳酸钾业务,将对整个公司的利润贡献率达到九成以上。反观此次剥离出的资产不难发现,这些资产均是必和必拓于2001年时收购来的资产,而这些资产目前也正处于下滑周期,投资回报率正呈现不断下滑态势。 “这样的投资组合将使得必和必拓在整体格局上更为合理。”上述澳大利亚银行分析师称,“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削减成本,根据必和必拓的自身透露,在剥离出上述资产以后,公司将在2017财年前实现至少额外35亿美元的相关收益。而另一个关键词则是贡献率,因为相比剥离出的资产而言,其所致力的四个产业才是公司业务一直以来传统的核心,这四个产业对集团利润贡献率在近几年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实际上,尽管必和必拓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规模,但是并没有引起市场上对其业绩信心的丝毫动摇。此前,美国评级机构惠誉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必和必拓剥离其非核心业务的决定不大可能影响其集团的A+评级和稳定展望,石油、铁矿石、铜和冶金煤。而核心资产为其2014财年潜在EBITDA(息税前利润)贡献97%,认为剥离计划将不会大幅削弱集团的规模和多样性。” 负债率高企或成“瘦身”本因 尽管业绩一直处于强势,但是负债率高企也一直成为困扰必和必拓许久的问题。 而为了解决负债较高的问题,必和必拓开展了各式各样削减成本的动作。资料显示,公司曾于2012年出售钻石公司Dominion Diamonds,以及持有的其他在南非的矿业公司的股份。 同时,根据必和必拓最新的半年报中显示,通过进一步提高产能,同时将资本及勘探支出减少32%至152亿美元,集团当期可支配现金流增长81亿美元。同时,预计2015财年资本及勘探支出将降至约148亿美元;若分拆计划予以实施,该支出则将降至不超过140亿美元。 而通过一系列的减负,必和必拓的负债情况的确有所好转,公司的负债总额已由去年同期的275亿美元降至258亿美元。 “尽管债务总额下降明显,而公司把资本支出降低了近三分之一,但是258亿美金仍然是一个较高的数字。”美国最大规模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因此现在的拆分可以视为2012年必和必拓削减资产,减轻负债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这表示着未来公司还将十分重视成本控制。” 实际上,负债额高企影响的并不仅仅在成本控制上。据了解,就在必和必拓宣布剥离业务成立新公司的同时,公司却暂时搁置了大约30亿股票回购计划。根据必和必拓方面的表示,公司采取了较为谨慎保守的策略,在给予投资者更多回报前,还要致力于解决高达258亿美元的净债务。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必和必拓
发布时间:2014-09-03

天津口岸最大进口铁矿砂船泊靠南疆港区

日前,巴拿马籍“ATLANTICCARRIER”(凯瑞儿)散货船运载着超过25万吨的铁矿砂泊靠天津港南疆港区。该船是迄今为止天津口岸靠港的最大进口铁矿砂船舶。天津检验检疫局南疆办事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其实施了水尺计重,保障了货物的顺利接卸。 这艘货船来自巴西Guaiba港。天津检验检疫局南疆办事处根据报检信息及船舶动态,得知此次该船到港卸货,货物湿态重量达253362吨,刷新了此前天津港单船干散货卸载货量记录,港口需要“抢水”作业。当天,南疆办事处检验人员提前赶到码头等候,21:20登轮,经过1个小时认真紧张的工作,22:20工作完毕离船,保障了港方卸货作业的安全。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铁矿砂
发布时间:2014-09-03

应对矿价下跌 矿业巨头大力削减成本

8月27日,品位62%进口铁矿石中国北方到岸价(CFR)降至88美元/dmt,创下5年来的最低点。2009年7月21日,该价格曾降至87.50美元/dmt。普氏认为铁矿石价格下滑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市场缺乏信心。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铁矿石市场已经转为供大于求,由此给现货市场价格带来下行压力。长期看,铁矿石市场将成为买方市场,铁矿石价格下降将成为大趋势。 目前,全球主要铁矿石供应商正在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削减成本。必和必拓公司2013/14财年西澳吨矿现金成本下滑6.4%至27.53美元,而且其下半财年的吨矿现金成本仅为25.89美元。FMG公司通过提高低成本矿山的产量、对矿粉进行混合,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受澳元贬值等因素影响,上财年现金成本下降23%至34美元/wmt,上财年FMG总交货成本,包括政府矿业税、运费和行政收费是52美元/wmt,而铁矿石到岸价是106美元/dmt,因此发货量同比提高54%至1.242亿t,但总成本同比下降16.1%。现金成本的下降为该公司节约超过20亿美元。今年该公司现金成本计划进一步下降到31-32美元/wmt,从而节约26亿美元。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铁矿石
发布时间:2014-09-03

河北:15种不具备安全条件钢企,停产整顿!

    河北省出台倒逼钢铁过剩产能退出安全条款   河北省安监局近日出台关于压减过剩钢铁产能的实施意见,凡不具备15种安全条件的钢铁企业,均列入停产整顿之列。经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列入退出范围。   按照全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工作部署,省安监局近日出台《关于倒逼压减过剩钢铁产能的实施意见》,对钢铁行业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提出了倒逼钢铁过剩产能退出的安全条款。15种具体条款被认定为不具备安全条件:无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备案手续;焦化、制氧应有而未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高炉、转炉、煤气柜及煤气主管道距周围居民区不足1000米;高炉炉基温度持续超过250度;高炉存在炉皮开裂,采用外部强制打水冷却等重大安全隐患;煤粉制备车间使用非防爆电器、照明等用电设施;炼铁、炼钢无相应的煤气柜;湿式煤气柜与周围其它建筑物、堆场距离小于35米,干式煤气柜与周围其它建筑物、堆场距离小于44米;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未使用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煤气放散塔低于50米,且无点火装置;煤气管道缺少冷凝排水器,相邻排水器距离大于250米;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不到三级以上的生产单元;“三项岗位”人员10%无相应资格证;存在其它重大安全隐患。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钢铁
发布时间:2014-09-03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