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岫岩依托菱镁资源不断发展

  近年来,岫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当地的资源,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阔步前行,成为辽宁省“一县一业”的典范。岫岩境内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43种,可开发利用22种,被誉为“菱镁之乡”和“中国玉都”。围绕这些资源,岫岩发展了集聚特色的工业产业。随着营口青花、浙江元立等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重点企业入驻,岫岩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今,全县镁制品企业有104户,轻烧镁粉、电熔镁砂等镁制品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发展铁选企业25家,年产铁精粉160万吨;发展方解石加工企业24户、玉石矿山企业8家、钾钠长石加工企业3家。   今年1-7月,岫岩地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6.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岫岩多年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   岫岩的发展,在于对境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借助自身优势,不断扩展招商引资。目前岫岩正逐渐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延伸区,未来的发展将更为喜人。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04

填补国内空白 半导体级多晶硅实现青海造

    7月28日,作为我国已投产多晶硅企业中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半导体级一等品多晶硅的企业,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与国内半导体硅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这次合作打破了一直以来国内半导体级多晶硅材料由欧美等国家垄断的局面,标志着我省企业成功填补了国内半导体应用材料国产化的空白。     据了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位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的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顺利实现了半导体级多晶硅的稳定生产,年产2000吨半导体级多晶硅,大大提升了我省电子及硅材料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加速了产业结构向产业链高端拓展。目前,这一产品经多家国内知名半导体材料行业生产厂家试用,完全满足分立器件和6至8英寸集成电路抛光片的生产要求,并正在进行12英寸抛光片的试制和研发。     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目前最大的集中电路用硅片生产基地。此次双方签订长期框架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进口多晶硅国产化替代,促进国内半导体硅材料产业发展。该公司副总经理吴能云表示,金瑞泓科技公司将大批量使用青海企业生产的半导体级多晶硅,并逐步替代进口,这不仅是对青海企业产品的认可,也是金瑞泓科技公司自身提升竞争力的选择。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金磊在签约仪式上说,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原料,也是我国电子材料行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十年前,我国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2013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低于50%.这一比例的调整为我国集成电路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但是,为集成电路配套使用的高性能多晶硅产品依然是一个短板。可喜的是,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实现半导体级多晶硅的稳定生产,取得了这一领域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01

落后产能淘汰和环保检查将继续影响金属硅行业

    中国铁合金网讯:7月下旬,国内金属硅不同品位的金属硅价格出现分化,不通氧金属硅553#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价格处于下跌通道,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活跃度都会降低,因为下游客户的观望态势会变得浓厚。进入8月份,国内金属硅企业将依旧忙于执行订单,市场活跃度会有所下降,金属硅价格方面将逐步挤掉前期价格上涨的水分,区间缩小并且继续向下限价格集中。     工信部7月8日公布2014年第一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名单,涉及到广西、贵州等地的14家金属硅企业的20*6300KVA,3*3200KVA和2*9000KVA的炉子,总产能为10.7万吨,根据规定这些落后产能要在今年9月底之前关停,并且在今年年底之前彻底拆除淘汰。虽然这些产能在金属硅总产能中占的比重并不大,但从国内产业政策的趋势来看,未来落后产能淘汰、环保检查可能影响金属硅生产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讲,炉子关停、炉子改造、上环保设备等措施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那些不堪重负的小厂可能就此面临退出市场的命运,这种阵痛是难免的,从长期来看,却有利于产业集中度提高和产业技术水平升级,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01

铁合金行业一盘散沙待改变

    硅锰合金期货品种上市有望促使现货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目前,硅锰合金期货品种上市的脚步越来越近。市场推测继今年6月郑商所就铁合金期货(硅铁、硅锰)相关制度规则征求意见后,硅锰合金期货合约可能将在近日上市交易。     7月底,期货日报记者兵分两路,远赴广西、宁夏、内蒙古等铁合金主产区进行了市场调研,记者在广西主要针对硅锰合金产业状态及市场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记者发现,作为一个高耗能产业,硅锰合金产业一盘散沙现象严重,同时由于下游需求不振,全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开工率明显不足,产业亟待外力来帮助向规模化、集中化等方面发展。     和其他铁合金产业相比,硅锰合金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产品销售直对钢厂,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没有定价权,加之现在国产矿品位不高,企业使用进口矿的比例越来越大,外国矿商、进口矿商和贸易矿商对企业的"盘剥"越来越厉害,以及硅锰合金金融属性越来越强,企业生存"两头受压".此外,各地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等,尽管硅锰合金企业大部分亏损,但还是积极利用有限的电力资源在内部搞竞争。因此,当下不利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亟待改变。     随着硅锰合金期货合约上市的日子越来越临近,硅锰合金企业普遍期待该品种合约的上市可以一扫弥漫在行业上空的雾霾,部分大型企业已申请设立硅锰合金期货交割厂库,还有一些企业则在积极与期货机构沟通,以便找到合适的方式参与期货交易,并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大部分企业则期待着该期货品种上市后能改变市场定价模式,帮助企业提高产品销售议价能力。     硅锰合金行业急需整合,全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广西铁合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春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整个铁合金行业形势较差,具体到广西硅锰合金行业来说,亏损面估计在70%—80%,少数略有盈利的企业主要得益于企业所在地有小水电,企业生产用电可以便宜一点。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广西稍上规模的以生产硅锰合金为主的铁合金企业有150家左右,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不大,加上分布较为分散,犹如一把稻谷撒在谷场上。     多年来,广西铁合金工业协会一直努力想把当地的铁合金企业组织起来,以便形成一个抱团的行业,但还是有不少铁合金企业是"关起门来朝天过",整个行业内的市场信息交流、形势分析、产品出厂报价协调等进行得不是十分充分,行业整合急需进行。     "很多企业现在流动资金不足,部分靠借贷经营的企业资金成本很高,一些中小型企业撑不下去就停产了,有些企业工人工资才发到五六月份。"杨文春说,如果外部经济环境仍没有太大的起色,钢厂依然不景气,估计后期还有更多的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     广西百色市必晟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钦辉对记者介绍说,生产硅锰合金的主要成本有三大项,一是锰矿原料,二是电费,三是焦炭。     据了解,广西生产硅锰合金的锰矿原料主要是国产矿与进口矿,一些企业由于自有矿山已经开采完毕,现在几乎全部用进口矿做原料,部分企业使用国产矿与进口矿的比例各占一半,很少有企业全部用国产矿做原料。相比进口矿,国产矿品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渣多,用进口矿做原料比较划算。     "我们公司是1959年8月1日成立的,原名是八一锰矿,是全国三大锰矿之一,但1979年公司自有的矿山已开采完了,公司随后只好转型,现在主要用进口矿来生产硅锰合金。"广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梁锐表示,企业的锰资源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生产用电也没有了廉价电源,主要用国家电网[微博]的电,每度电在0.58元左右,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很大。     记者在广西数家硅锰合金企业调研后发现,当前广西地区硅锰合金企业布局分散,原来所具有的锰矿与水电资源优势正在丧失,考虑到云南、贵州等地硅锰合金企业生产用电的优势,加之国内整个铁合金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以及来自环保等方面的压力,广西地区硅锰合金行业存在变局的可能。     "市场淘汰一批,环保淘汰一批,加上再转产一批,估计有条件的硅锰合金企业就可以做大做强了。"杨文春认为,如果政府对铁合金行业实施的政策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估计更会促使行业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且快速与市场接轨。     广西光大锰业的一位业务经理告诉记者,由于钢铁行业还不见起色,硅锰合金价格短期内很难上涨,一些小企业估计快撑不住了,企业间兼并和行业重组的迹象已经出现。     钢厂招标定价模式应打破,硅锰合金价格形成要市场化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和其他铁合金行业相比,硅锰合金行业具有自己的特点:产品销售直对钢厂,产品流通过程比较简单,基本不经过贸易商,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没有定价权。     林钦辉告诉记者,企业生产的硅锰合金主要是自己销售,销售价格企业说了不算,要由钢厂招标来定价。一般情况下,是企业把产品送到钢厂一个月后,等待钢厂检验合格再付款,而且支付的不是现金,几乎全部是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企业需要资金周转,拿到承兑汇票后再去银行贴现,这让企业承担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较多的利息。     目前,在钢厂资金困难、产品销售也不顺畅的情况下,钢厂支付铁合金企业货款更是一拖再拖,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收到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有时会再延3个月,有的付款期甚至会拖一年。     实际上,对于钢厂来说,在生产中每家钢厂所使用的铁合金数量并不大,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也很低,钢厂之所以可以替铁合金企业做主定价,关键是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为钢厂所使用,加之上文所说的铁合金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分散等,在产品价格方面,硅锰合金等企业是没有太大的发言权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听从钢厂的安排而供货。     "即使是在行情好的时候,钢厂也会拖延付款,有时在丰水季节遇到电价下调时,钢厂也会想法压价。"一位硅锰合金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产业链上,硅锰合金企业的话语权很小,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做不了主,这种市场格局是不正常的,迟早会发生改变。     在调研中记者注意到,硅锰合金企业除了在产品销售上没有太大的主动权外,现在还遇到了新问题,随着国产矿越来越少和品位不断下降,很多企业开始使用进口矿做原料,而原来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以及签长期合同拿到价格较低原料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太快,现在直接拿现货反而更便宜,市场的多变正在让硅锰合金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     "在用进口矿做原料方面,国内企业在价格上没有太大的谈判优势。"广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经理陈洪表示,进口矿价格大部分时间是外国矿商或进口矿商以及贸易商说了算。     部分业内人士反映,电费占硅锰合金生产成本的比例很大,现在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但由于电力企业处在垄断地位,电价不见松动,这让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去,即使丰水季节,部分地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优惠电价,但在枯水季节,电力企业会想法用涨价的方式补回来。     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现场期货日报记者看到,硅锰合金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很艰苦,由于硅锰合金要破碎成适合使用的小块,不方便使用机械操作,硅锰合金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破碎几乎全靠人工来完成,在高温环境下,一个工厂一天可以破碎硅锰合金3—4吨,每吨的工钱是20—30元。记者注意到,这些工人大部分年纪稍大,很少有年轻人愿从事这些工作,硅锰合金企业实际上还面临着工人短缺的问题。     受产品销售独具特点的制约,虽然硅锰合金企业面临各种困难与风险,但产品价格始终无法市场化,行业合理利润得不到保证,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亟待改变,市场亟待外力的介入来帮助产业"升级换代",并促使整个产业能够平稳发展。     硅锰合金期货合约即将上市,有望改变市场定价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硅锰合金市场的金融化,以及进口资源和价格的变化对硅锰合金市场的影响?企业是转型还是坚持生产?最终所有问题的落脚点落在了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方面。     广西南宁一位硅锰合金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硅锰合金期货合约上市对整个铁合金行业而言是一件大好事,对钢厂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因为铁合金占钢厂生产成本的比例太小。硅锰合金期货合约上市交易后,很有可能会促使铁合金价格市场化,钢厂的市场主导地位有可能被削弱,估计这个过程会长一些。     在调研中期货日报记者发现,一些生产上规模的企业对硅锰合金期货合约很感兴趣。林钦辉表示,公司已申请成为郑商所硅锰合金交割厂库,当前公司已做好了交易、交割准备工作,并已经培训了专业人员从事期货交割等业务。     "公司领导带队组织多名员工已多次参加郑商所组织的铁合金期货知识培训,加上公司已申请成为郑商所硅锰合金交割厂库,硅锰合金期货合约上市后肯定会积极参与,公司也会尽力带动同行学习,并利用期货工具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梁锐说。     杨文春认为,郑商所和期货公司等机构应多向企业宣传期货市场知识,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只要期货公司等机构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为企业搞好服务,估计大部分企业会接受期货这一新事物。     目前,硅锰合金全行业亏损,很多企业资金链紧张,同时还要面对钢厂、电商和原料供应商的挤压,硅锰合金期货合约即将上市让很多企业看到了希望,他们期望通过期货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硅锰合金企业拧成一股绳,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更期望通过利用期货市场工具找到更好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企业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     和其他铁合金如硅铁合金及已上市交易的金属品种相比,硅锰合金易储存,不易氧化,保存时间较长,年总产量在1100万吨左右,当前的市场主流价格在6700元/吨,加上年度间价格波动也比较大,是一个令投资者比较喜爱交易的品种,估计上市后交易会比较活跃,这将为硅锰合金企业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01

遵义天磁六万吨电解锰项目逐步投产

    遵义天磁锰业集团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中国主要电解锰生产企业之一。旗下拥有遵义天磁锰业(集团)新地有限公司,遵义天磁锰业(集团)亿方有限公司及遵义天磁锰业有限公司三家电解锰企业。其中新地有限公司已经关停;亿方有限公司拥有电解锰年产能1万吨,目前正常生产;天磁锰业有限公司正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坪桥工业园建设六万吨电解锰项目。据中国铁合金网最近了解,天磁锰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投产一条两万吨电解锰生产线,计划2014年8月3日第二条生产线投产,2014年9月初第三条线生产线投产。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01

钢厂招标定价模式应打破,硅锰合金价格形成要市场化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和其他铁合金行业相比,硅锰合金行业具有自己的特点:产品销售直对钢厂,产品流通过程比较简单,基本不经过贸易商,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没有定价权。     广西百色市必晟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钦辉告诉记者,企业生产的硅锰合金主要是自己销售,销售价格企业说了不算,要由钢厂招标来定价。一般情况下,是企业把产品送到钢厂一个月后,等待钢厂检验合格再付款,而且支付的不是现金,几乎全部是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企业需要资金周转,拿到承兑汇票后再去银行贴现,这让企业承担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较多的利息。     目前,在钢厂资金困难、产品销售也不顺畅的情况下,钢厂支付铁合金企业货款更是一拖再拖,部分硅锰合金企业收到为期3个月的承兑汇票有时会再延3个月,有的付款期甚至会拖一年。     实际上,对于钢厂来说,在生产中每家钢厂所使用的铁合金数量并不大,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也很低,钢厂之所以可以替铁合金企业做主定价,关键是绝大部分硅锰合金为钢厂所使用,加之上文所说的铁合金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分散等,在产品价格方面,硅锰合金等企业是没有太大的发言权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听从钢厂的安排而供货。     "即使是在行情好的时候,钢厂也会拖延付款,有时在丰水季节遇到电价下调时,钢厂也会想法压价。"一位硅锰合金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产业链上,硅锰合金企业的话语权很小,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做不了主,这种市场格局是不正常的,迟早会发生改变。     在调研中记者注意到,硅锰合金企业除了在产品销售上没有太大的主动权外,现在还遇到了新问题,随着国产矿越来越少和品位不断下降,很多企业开始使用进口矿做原料,而原来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以及签长期合同拿到价格较低原料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太快,现在直接拿现货反而更便宜,市场的多变正在让硅锰合金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     "在用进口矿做原料方面,国内企业在价格上没有太大的谈判优势。"广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经理陈洪表示,进口矿价格大部分时间是外国矿商或进口矿商以及贸易商说了算。     部分业内人士反映,电费占硅锰合金生产成本的比例很大,现在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但由于电力企业处在垄断地位,电价不见松动,这让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去,即使丰水季节,部分地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优惠电价,但在枯水季节,电力企业会想法用涨价的方式补回来。     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现场期货日报记者看到,硅锰合金企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很艰苦,由于硅锰合金要破碎成适合使用的小块,不方便使用机械操作,硅锰合金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破碎几乎全靠人工来完成,在高温环境下,一个工厂一天可以破碎硅锰合金3—4吨,每吨的工钱是20—30元。记者注意到,这些工人大部分年纪稍大,很少有年轻人愿从事这些工作,硅锰合金企业实际上还面临着工人短缺的问题。     受产品销售独具特点的制约,虽然硅锰合金企业面临各种困难与风险,但产品价格始终无法市场化,行业合理利润得不到保证,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亟待改变,市场亟待外力的介入来帮助产业"升级换代",并促使整个产业能够平稳发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01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