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今天,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下简称扩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根据《方案》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将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近期将印发关于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通知,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关键参数月度存证、碳排放报告核查、核定配额发放、配额清缴等任务及完成时限。二、《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发布生态环境部今天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以下简称《年报》),公布了2023年全国移动源环境管理情况。《年报》显示,移动源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同比下降4.9%。其中,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389.6万吨、535.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22%和4.05%。2023年,全国机动车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724.9万吨、187.2万吨、473.1万吨、4.4万吨。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柴油车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汽车排放量的87.8%、99%以上。非道路移动源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量分别为18.7万吨、40.5万吨、453.4万吨、22.4万吨。其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比较大,累计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近95%。各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车—油—路—企”统筹管理,在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开展车用油品质量检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督促指导各地提升移动源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三、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近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总计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这是我国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的重要实质性进展,对于推动和激励我国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3月25日,CCER累计成交量达133万吨,成交额为1.05亿元。自愿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符合条件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经第三方机构审定与核查、注册登记机构审核后,可将减排量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通过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开展交易,获得减排收益。四、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将在伊春市举办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公布了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Harmony with nature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即“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为了充分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今年5月22日,生态环境部将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现场活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讲述、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展示、主题活动与互动等。届时,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等国际组织代表将参加有关活动。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届时前往美丽的伊春,感受中国林都的生态魅力,一同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五、新一批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发布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新一批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名单,共557家。包括石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等“新四类”开放单位304家,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老四类”开放单位253家。截至目前,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总数为2512家,累计组织线上线下开放活动19万次,接待参访公众超过2.4亿人次。2017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共同推动“老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2024年底,生态环境部进一步拓展了“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领域。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既推动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了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又在企业与周边社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效化解了“邻避效应”等社会风险。同时,开放单位主动向公众展现企业风貌、生产过程和环保知识,逐步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研学实践、工业旅游的重要场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引导鼓励更多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向公众开放,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和公众参与平台,广泛动员企业、公众携手共建美丽和谐的生活家园。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27

湖北:2025年底前,完成1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日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点》,其中提及,加快提升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业33家企业清洁运输比例,其中水泥行业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暂可纳入清洁运输范畴。2025年底前,完成1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家企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动36家水泥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27

上期所:进一步促进功能发挥,提升期货服务钢铁产业质效

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26日消息,上期所日前在杭州召开了2025年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与会代表就钢铁期货市场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钢铁期货市场的意见进行交流,未来上期所将进一步促进钢材厂库交割制度功能发挥,提升交割便利性,提升产业服务效能。据悉,来自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等全国各地区的31家钢铁生产企业,11家钢铁贸易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座谈,此次会议是上期所连续第二年在杭州举办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4年,围绕企业所关切的交割品牌、交割仓库、合约连续性等问题,上期所广泛调研,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已初具成效。截至目前,参与交割的钢厂注册品牌、交割区域分布逐步增加,产业客户参与程度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基础上,上期所持续优化交易、交割制度安排,稳步扩充可交割资源,积极优化交割库布局,平稳有序完成螺纹钢、线材新老国标转换工作。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期所将基于最新修订的厂库制度规则,有序推进厂库设库工作,促进钢材厂库交割制度功能发挥,并结合交割仓库布局优化和交割品牌注册,进一步提升交割便利性,持续完善交易、结算机制,提升产业服务效能。会上,企业就钢铁期货市场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钢铁期货市场的意见展开交流。与会代表认为,期货市场在服务钢铁行业风险管理、贸易定价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深度与广度持续提升。希望上期所进一步加大产业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厂库参与数量及规模并继续加大钢铁期货产品创新力度,为钢铁行业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期,上期所举行了钢铁企业套期保值培训。展望未来,2025年是上期所“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关键一年。上期所将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吸纳各方意见、广泛调研论证,兼顾风险管理和功能发挥,继续提升交割便利性、交易连续性,持续开展针对性产业服务,推动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钢铁行业发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27

首次扩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是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碳市场的关键举措。生态环境部26日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国际通行的气候治理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他说,2021年7月,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了上线交易。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效果逐步显现,全口径电力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8.78%,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裴晓菲指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扩大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三类。他表示,此次三个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后,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而且有利于以市场机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三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据悉,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为碳市场扩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保障扩围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扩围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根据方案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将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其中,2024年至2026年度是启动实施阶段,2027年度以后是深化完善阶段。生态环境部近期将印发关于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关键参数月度存证、碳排放报告核查、核定配额发放、配额清缴等任务及完成时限。对于三个行业比较关心的配额分配问题,裴晓菲说,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其中,2024年度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获得的配额量等于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2025和2026年度各行业配额整体盈亏平衡,将所有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2027年以后,将研究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并逐步适度收紧,推动三个行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自愿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符合条件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经第三方机构审定与核查、注册登记机构审核后,可将减排量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通过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开展交易,获得减排收益。裴晓菲当天介绍,近期我国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总计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3月25日,CCER累计成交量达133万吨,成交额为1.05亿元。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27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迎来“靴子落地”

备受各方期待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终于迎来“靴子落地”。生态环境部26日宣布,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预计相应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达60%以上。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积极稳妥有序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工作进入操作实施阶段。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上线交易,是目前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数据质量全面改善,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正在形成。钢铁、水泥行业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CO2),铝冶炼行业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完善碳定价机制方面,此次扩围实现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过去的三个“单一”管控向三个“多元”转变,即由单一行业管控转变为多行业兼容市场、单一能源活动排放管控转变为兼顾能源活动与工业过程排放管控、单一的二氧化碳管控转变为多种温室气体管控。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26日说,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年排放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0%以上。此次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方案》明确,分两个阶段做好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工作,实现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考虑到新纳入市场的企业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掌握规则、熟悉市场、提升管理能力,借鉴发电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的成熟经验,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阶段推进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启动实施阶段,以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企业熟悉市场规则为主要目标,培育经营主体,完善市场监管,提升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和管理水平。2024年度作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在深化完善阶段,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各方参与市场能力,不断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研究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行业配额总量逐步适度收紧机制,推动单位产品产量碳排放不断下降,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完善,协同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在进一步丰富参与主体、提升市场活力的基础上,将更多边际减排成本不同的主体纳入市场统一管理,更有效降低了全社会减排成本。”该负责人表示。据透露,生态环境部近期将印发关于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通知,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关键参数月度存证、碳排放报告核查、核定配额发放、配额清缴等任务及完成时限。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26

2025年江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钢铁项目4个

近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2025年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册》明确了江西省2025年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即重大基础设施、十二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共计649个招商项目,总投资6716.09亿元。钢铁项目:新余市高新区年产2万吨不锈钢粉末制品扩建项目新余市经开区厚板特钢厚板热处理能力提升改造项目崇仁县硅钢片生产项目樟树市不锈钢厨具标准化智能制造工厂项目附件:《2025年江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26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