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钢钒炼铁厂一季度生铁产量同比提高12.9%

暮春时节,西昌钢钒厂区内刺桐花争相斗艳。西昌钢钒智慧炼铁主控室内数十名职工专注操作,环形屏幕上实时变化的数据如炼铁系统脉搏般跳动。西昌钢钒炼铁厂集控中心主任陈利说道:“目前,1号高炉的风量稳定在4150立方米/分钟,富氧率达到3.2%,2号高炉的煤气利用率突破了45%。”一季度,该厂三座高炉协同发力,生铁产量超计划近3万吨,同比提高12.9%,为全年稳定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原料保障夯实冶炼根基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该厂自年初便建立了三位一体原燃料保障体系。原燃料管理部门提前锁定优质资源,质检团队24小时驻守原料场,生产调度实施日跟踪、周分析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全厂生产开好头、起好步。“高炉需要什么料,我们就能配什么料。”在封闭式C型原料场内,原料区域工程师廖勇自信地说。他指挥操作人员把焦煤按厂家不同类型分堆整理,同时详细介绍如何动态配矿,抓好保供操作,使配煤精度稳定控制在±0.5%以内。廖勇介绍说,混匀造堆团队成员采用分层平铺法,优化高粉配比,将烧结矿锌负荷降低15%,为高炉均衡稳定生产奠定基础。该厂焦化分厂今年对入厂煤种开展140余次岩相分析和小焦炉实验,外供焦炭的热反应强度合格率达100%;通过动态调整配煤方案,焦炭硫分持续下降,较去年年底降低19.5%。目前,焦化分厂的全焦净成本、煤气单耗等主要技经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精准调控锻造高产内核1号高炉炉台上,1400摄氏度的渣铁流以每分钟超过3吨的流量喷薄而出。两块硕大的显示屏上,不断变化着风量、风压等参数。该厂一高炉作业区作业长曾中兴心无旁骛,专注观察渣样。曾中兴是西昌钢钒的“金牌作业长”,在去年创造了投产14年来高炉利用系数的最好成绩,还获得2024年度鞍钢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曾中兴介绍说,去年三座高炉都吃过炉温的亏,炉温合格率不高影响了炉况顺行。今年年初,该厂生产技术室牵头成立高炉专项技术攻关组,以“炉温就是生命线”为核心,每月复盘分析,建立跟踪台账,制定应对策略,完善“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超规定范围炉温的取样检测缩短至30分钟;当炉缸热负荷指数波动超过5%时,系统自动激活报警,指导倒班作业长在15分钟内迅速完成调整。这种快速响应机制使炉温合格率较去年年底提高了7%。面对复杂的原燃料条件,该厂创新实施一炉一策,保障大风量、高富氧、大喷煤,强化冶炼生产。为调整炉料结构,2号高炉将球团比例动态调整至45%至60%,配合其他物料平衡造渣制度;3号高炉配合矩阵多环布料,运用梯度富氧技术,调节精度超预期。这样的精细化操作,使三座高炉的焦比降低了7.1千克/吨。技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在2号高炉风口平台,新投入使用的陶瓷喷煤枪的角度和深度经过精心优化后,使煤粉利用率提高了11%,单日喷煤量提高100余吨;三高炉作业区技术人员开发的冷却调控模型,能根据炉缸温度变化,及时调节水流量,将冷却壁温度稳定在理想区间。这些技术创新,有效保障了炉况稳定,为高炉经济冶炼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厂烧结球团分厂区域工程师钟鸣介绍道,加入高比例球团进行高炉冶炼,利于调整炉料结构,显著提高冶炼效率。烧结球团分厂自产球团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促进了生铁成本持续降低。为应对三座高炉的不同需求,球团工序通过动态调控,增强造球盘的生产适应能力,拓展了高炉球团配比调整范围。截至目前,该厂使用球团比例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陈利说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该厂将聚焦铁钢界面效率提升,构建大炼铁模式,组建7个专业攻关团队,推进铁焦烧一体化联动和跨工序数据共享,力争在多项技经指标达历年最优水平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本钢板材能源管控中心CCPP机组月发电量创新高

3月份,本钢板材能源管控中心CCPP机组发电量创出历史纪录。为进一步提高CCPP机组自发电量,降低外购电成本,该中心秉持“多发电、发好电”工作理念,坚持“应发尽发”原则,从细节入手,深挖自身潜力。在技术创新方面,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通过高效回收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全力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为发电量的稳步增长提供支撑。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多发电、稳发电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该中心高度重视CCPP机组设备日常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设备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通过优化煤压机运行参数、高压煤压机出口压力参数,在线不停机更换燃机粗滤、精滤,优化CCPP机组汽轮机真空、端差,治理CCPP机组跑冒滴漏,利用峰谷平用电差价进行设备倒换和实验等一系列措施,最大程度实现发电增效和节能降耗。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陕钢汉钢公司成功开发优碳钢20圆钢

近日,汉钢公司再传捷报,轧钢厂成功试制优质碳素结构钢20钢Ф50mm圆钢,标志着企业在碳素结构钢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此次试轧的优质碳素结构钢20圆钢,为工业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再添优质原材料“硬支撑”。为确保顺利试轧,汉钢公司研发团队立足产线优势,对20圆钢冶炼环节成分精准把控,在轧制参数设计上精益求精,技术团队全程坚守生产一线,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能力确保生产顺行,最终实现试轧产品全项性能达标,综合质量达到预期。此次20圆钢的成功试轧,是汉钢公司深耕高端制造领域的实力印证。公司也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百万吨优特线棒”战略加速落地,向高端装备用钢领域持续迈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填补空白!广西首块400mm厚板坯在广西钢铁成功下线

近日,广西钢铁炼钢厂3号板坯连铸机成功下线400mm厚板坯,为目前生产厚度最厚的板坯填补了广西该规格产品的空白。经检测,下线板坯质量满足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将进一步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助力柳钢集团产品高端化发展取得新突破。本次生产400mm厚板坯,面临大断面改造零经验、备件管理难度大、质量要求严格等多重技术挑战,同时对生产整体协同要求很高。为此,炼钢厂提前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优化生产方案,集中力量完成7大关键设备系统调试和优化4项核心工艺参数,并建立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多措并举确保生产成功。同时在生产耐材使用方面,采用长寿命浸入式下水口结合变渣线工艺,使普碳钢和高碳钢生产时的中包使用周期分别提升36.4%和35.7%,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保障400mm厚板坯生产高效连续。目前,炼钢厂3号板坯连铸机已实现300mm、350mm、400mm规格厚板生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本次生产突破,将进一步提升炼钢厂的生产能力,为柳钢集团产品结构优化和拓展高端板材市场提供强有力支撑。3月份该产线宽厚板产量环比增长13.6%,创历史新高,同时低倍检验合格率、轧后缺陷率等关键质量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下一步,炼钢厂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不断突破生产瓶颈,加速产品结构升级,进一步提升在高端板材市场的竞争力,助力柳钢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广西钢铁热轧总厂成功试轧250mm厚板坯

近日,广西钢铁热轧总厂1780mm生产线成功完成250mm厚板坯批量试轧,成品质量与性能均达标。为突破生产瓶颈,热轧总厂技术团队通过可行性分析、技术攻关及试验准备,顺利完成250mm厚板坯试制,为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首钢加快将中厚板打造为第四大战略产品

4月11日,首钢召开中厚板第四大战略产品启动会,认真落实该集团党委决策部署,坚持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提出要巩固三大战略产品优势,加快将中厚板打造成为第四大战略产品。据悉,首钢近年来坚定不移地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坚持做优做强钢铁业,核心产品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中厚板第四大战略产品对首钢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为了全力以赴实现第四大战略产品战略目标,启动会提出了5项工作重点。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打造中厚板成为第四大战略产品的重要意义。将中厚板打造成为第四大战略产品是首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践行“一引领两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首钢集团“十四五”“十五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对集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要坚持产品创新,奋力在抢市场上突围。要找准产品主攻方向,加强产品结构分析,尤其是在中厚板产品细分市场上要加强分析研判,明晰市场定位。要围绕客户需求变化积极组织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持续巩固首钢研发优势,着眼未来和潜在市场需求,积极开展产品技术储备。要充分利用好产销研协同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形成经济工艺路线,将工艺改进的成果最终体现在生产成本降低上,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三要坚持管理创优,奋力在提效率上突围。要做好产品结构调整,打造以优势能源结构钢为基础、细分领域特色产品为突破的中厚板产品结构体系,持续提升盈利水平。要持续提升制造能力,抓好全流程过程管控,高度重视工序联动,强化合同全生命周期跟踪,优化生产组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整单交付率,要通过对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提质增效。要加强渠道建设,努力提高首钢产品价格竞争优势,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拓展客户渠道,持续提升高价高效细分领域渠道用钢份额,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增加出口比例,抢抓市场份额。四要坚持对标找差,奋力在创一流上突围。要通过对标找差持续提升制造能力,瞄准一流企业、行业先进真对标、对真标,健全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对标指标体系,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打造中厚板在细分领域的比较竞争优势。五要坚持人才强企,奋力在队伍建设上突围。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4-17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