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钢集团步入大物流发展时代

随着盛泰通用码头的竣工,江苏宏泰物流有限公司、东沙物流园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江苏永钢集团东沙物流园区项目全面开工,永钢集团步入大物流发展时代。在永钢人自豪欢腾的同时,有这样一支队伍在背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倾心服务。他们,就是张家港海事人。在永钢物流发展大跨越的历程中,始终印刻着他们辛勤忙碌的身影…… 主动作为 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2003年7月,永钢集团百万吨炼钢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企业物流运输量急剧增加,新增各类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达千万吨以上,原有的六、七干河内的水运码头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永钢集团向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递交了长江岸线审批报告,希望能在深水贴岸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万吨级码头。然而由于长江张家港段码头岸线已处于饱和状态,找不到合适的岸线。 当永钢发展陷入困境时,张家港海事局主动作为,科学服务,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家港段东面与常熟交界的通州沙中水道通航时,其下段流经张家港农场、东沙附近岸线水域,虽然目前该水道上段已经关闭,但从河势上分析,其下段水域属“倒套型”,受潮汐影响应该有深水区。经海事局与测量单位的详细测量和现场踏勘,结果令人振奋:该水域具备一定的深水条件,可以用来开通海轮深水航道和建造深水码头。最终,在张家港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及张家港海事局的联系协调下,2005年5月20日,永钢集团第一座万吨级长江码头永泰码头顺利竣工,2005年9月1日,全长14公里、设标水深10米的永联专用航道正式开通。永泰码头的成功投运,不仅有效解决了永钢集团的运输问题,每年可直接为企业节约运费约3亿元,也为永钢今后大物流发展、张家港东沙物流园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极为深远的发展意义。 克服困难 打通企业发展动脉 永泰码头建成后,张家港海事局锦丰海事处承担起了该水域的监管职责。针对新建码头管理经验缺乏、码头与海事处路途遥远等问题,海事处人员克服人员紧张、路途遥远等困难,主动上门,每周合理安排人员定时到现场服务,为船户办理签证等手续。每次来回近60公里的路程,风里来雨里去,就算遇上雨雪大风天气,海事人也总是不畏艰难,不辞劳苦,准时出现在码头现场为船户和业主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张家港海事局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在码头设立服务点:2006年3月,在永泰码头设立了锦丰海事处南丰办事处;2007年3月,在永泰码头建设了海事趸船;2010年6月,在永泰码头成立了南丰海事处筹备组;2011年1月21日,张家港海事局南丰海事处正式揭牌成立……从锦丰海事处人员现场办公到海事趸船码头设立,从南丰办事处设立到南丰海事处成立,张家港海事人正是用自己的一颗真诚、为民、公仆之心,打通了永钢集团企业发展大动脉,确保了永钢码头的安全生产、运营。 随着永联专用航道的不断拓宽,永钢集团飞速发展。2008年开始,继一期永泰码头2个万吨级泊位投入使用之后,在张家港海事局及相关主管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下,永钢集团二期宏泰码头、三期盛泰码头也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永钢集团已形成拥有4个5万吨级,2个7万吨级,1个4万吨级的散货、件杂及通用泊位,最大靠泊能力达10万吨以上,年吞吐能力达3000多万吨的大型港口物流码头。成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张家港东部地区最富活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优质服务 促成企业物流大跨越 去年7月20日,江苏宏泰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此永钢集团正式步入了物流发展的大时代。物流公司的成立,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海事监管和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服务挑战。 为能更快更好地服务永钢物流发展,张家港海事局通过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等方法,多渠道、多举措服务企业发展。张家港海事局南丰海事处克服人员少、路途远、工作时间长等困难,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磨砺“坚贞、坚毅、坚忍”品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发挥海事职能作用,践行优质服务。 南丰海事处以“进出大船舶,培育大物流,打造大安全,提供大服务,建设大港口”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为提高码头泊位使用效率,保证原辅料及时供应,不给永钢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该处向码头、船方郑重承诺全天候24小时办理船舶签证等海事业务,并设立了船舶夜间签证专用窗口。针对靠泊小型船舶多、船员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该处实行向导式服务,专门设置咨询服务台,指导船员办理手续,减少船舶靠泊码头等待时间。此外,海事处还主动服务超大型船舶进港靠泊,为货主牵线搭桥,共同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给钢铁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了永钢码头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为企业发展打通了水上快速物流通道,促使航运经济逆势上扬。 南丰海事处还与码头党支部开展了支部共建,借助支部共建平台,南丰海事处强化服务沟通,积极听取企业建议。通过创新监管方式、推行电子报港、诚信管理等,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港口物流效益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5

新钢烧结烟气脱硫每天节水300余吨

新钢公司针对烧结烟气脱硫每天消耗水量近千吨的情况,把水资源二次利用作为重点,通过回收水池、废水处理等设备设施尽量将可回收的废水、浆液打入石灰石浆液箱和吸收塔内循环利用,二台湿法脱硫装置每天或节约用水约300吨。图为员工在检查脱硫水处理池的运行。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新钢,脱硫,节水
发布时间:2014-08-25

太钢五年:高炉干法除尘余压多发电2.6亿度

太钢4350m3高炉干法除尘这一先进工艺投入运行以来,产生了巨大的节能环保效益,五年余压多发电2.6亿度。 在钢铁生产中,高炉炼铁能耗最高,占吨钢能耗比重的60%以上。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除尘效率高、节电效果好、发电效率高的优点,对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也被国家列为当前钢铁行业首要推广的“三干一电”(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和高炉煤气余压发电)之首,是一项有效的重大综合节能环保技术。 针对传统采用水洗涤工艺去除高炉煤气中的粉尘等杂质,存在消耗水资源、清洗不彻底、净煤气质量差、产生尘泥难以利用的缺点,2009年8月,太钢建成了4350m3高炉干法除尘系统,这也是我国在超大型高炉上投运的第二套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装置。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太钢4350m3高炉干法除尘工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的湿法除尘相比,高炉煤气干法除尘余压发电吨铁发电量可提高30%以上。据统计,五年来高炉干法除尘余压发电多发电2.6亿度。该技术曾被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选送参加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太钢
发布时间:2014-08-25

攀钢成功破解钒铬渣钒铬提取及分离技术难题

经过七个月科研技术攻关,攀钢研究院钒钛化工研究所承担的“钒铬渣钒铬提取及分离技术研究”日前已顺利完成实验室稳定试验,成功破解钒铬渣钒铬提取及分离技术难题。 在优化传统“钠化法焙烧-水浸提钒”工艺基础上,项目组成员经过大量实验室试验研究,确定了一种“钒铬渣钒铬提取及分离”专有新技术,可成功分离并提取钒铬渣中价值金属钒和铬。本工艺技术路线具有焙烧物料不粘炉、浸出无需细磨的独特焙烧-浸出工艺特性,钒铬转浸率高,钒铬分离率达99%以上,经济性良好、工艺简单及易产业化。实验室公斤级稳定试验结果表明,钒转浸率达94%以上、铬转浸率达85%、钒铬分离率达99.3%以上,钒、铬产品无相互夹带影响,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攀钢,钒铬渣钒铬提取及分离
发布时间:2014-08-25

包钢规范新产品试制管理

日前,《公司钢材新产品试制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包钢新产品试制工作,进而控制新产品开发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办法》明确了有效倾听顾客声音(VOC)、质量功能展开(QFD)、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用户先期介入(EVI)的定义,并借助几项专业定义提出新产品开发策划。 《办法》指出,新产品开发分实验室研究、小批量工业试制、批量工业试制和产业化维护四个阶段,研发型新产品必须经历上述四个阶段,试制型新产品则无需经过实验室研究,直接进入小批量工业试制后的三个阶段即可。同时,《办法》还对新产品开发各阶段规模作出明确界定。 新产品各个阶段试制评审内容同步列入《办法》,要求处于试制阶段的新产品必须经过评审认定才可转入下一阶段,而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钢种成分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生产工艺的可操作性、化检验数据和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是否达到预期指标以及直接用户使用情况证明等内容。 《办法》指出,连续三个批次批量工业试制评审均获得通过且用户使用情况正常、用户反馈满意的(须有直接用户书面使用意见),经技术中心主管领导批准后,该新产品转入产业化维护阶段。与此同时,《办法》还对新产品定价、合同规模、组织生产、新产品客户开发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全面实施新产品客户代表制以及考核奖励办法作出明确说明。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包钢
发布时间:2014-08-25

我国钢材出口过8000万吨已成定局

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认为,全球经济下半年开局良好,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新兴经济体国家对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拖累减弱,有利于改善我国钢材出口需求环境,预计2014年全国钢材出口量过8000万吨已成定局。 今年我国钢材出口增速基本呈现逐月攀升态势,出口大幅增长的拉动因素,主要在于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致使世界钢铁需求旺盛。欧洲各国近期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表现不错,法国、德国、英国7月PMI指数均在50以上,普遍超出前期数值。7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3个月上涨。在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同时,新兴经济体国家对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拖累正在减弱,上升趋势不断增强。 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各国存在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需求,其中高铁建设有可能成为投资热点。由于我国高铁建设实践经验丰富,建设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且受到国家层面支持,全球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将会带动我国钢铁出口。 强劲的出口增长,势必成为2014年我国钢材整体需求的新动力。在其刺激下,我国钢铁产量稳步增长。由于需求增加及效益水平提高的双重影响,年内全国粗钢产量有增无减,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突破8亿吨,比上年增长3%以上。 陈克新说,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下半年开局良好,其经济活动应该走强,2015年还将加速,这有利于改善我国钢材出口需求环境。受其影响,预计2014年全国钢材出口量过8000万吨已成定局,如果加上数量更多的间接出口,全部钢材出口量将有1亿多吨。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钢材
发布时间:2014-08-25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