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酸洗板表面斑状色差的控制措施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5-06-23

热轧酸洗板是介于冷轧板和热轧板之间的产品,其质量要求要高于热轧板,但其表面容易存在斑状色差缺陷。外观上酸洗板表面颜色不一、衬度不均匀,表面间或存在呈各类斑状的色块,斑状缺陷色差缺陷大体上沿轧制方向有延伸,有的甚至沿轧向呈条带状。此类缺陷对以热代冷的热轧酸洗板类产品影响巨大,会严重影响产品的涂镀性能。

斑状色差缺陷的产生主要与热轧精轧工作辊辊面的状态密切相关, 轧辊氧化膜剥落导致的铁皮压入缺陷是导致带钢酸洗后出现斑状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相关控制措施是:

1、轧制温度制度及排产

对于酸洗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热轧酸洗板,为避免高温终轧时轧辊氧化膜的破坏,应采用热轧区域全线降低温度的策略:出炉温度设定在(1200±30)℃,精轧入口温度设定在(1000±30)℃,终轧温度设定在(880±30)℃。排产时,应多采用辊期中前部安排酸洗板生产的热轧制度,可有效抑制酸洗后斑状色差缺陷。

2、轧辊使用的优化

精轧区前部负荷较大的机架应采用高速钢轧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轧辊氧化膜剥离导致的酸洗后斑状色差缺陷。

轧辊辊面保护措施:轧辊下机后,按评级图谱对辊面进行评价,按其结果决定是否进入磨辊间MES系统。生产中发现明显轧辊氧化膜崩坏时,结合轧制品种决定是否非计划换辊等。

3、精轧用水制度及轧制润滑技术的优化

轧辊防剥落水是保证轧辊表面质量的关键因素,生产热轧酸洗板时,要保证轧辊防剥落水全部开启。

将轧制油进行预热并优化轧制油水混合物的喷射角度,可以大幅度提高轧制润滑效果,有效降低轧辊氧化膜的剥落倾向。

相关阅读

钢铁开卷处理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双重热风水冷炉衬钢铁屑熔炼炉 钢铁除锈、钝化新工艺 全球首次基于纯氢冶金的钒钛磁铁矿工业化高效分离技术取得圆满成功 创新破“瓶颈”报春花绽开 ——唐山板坯中间包再创131小时长寿世界纪录侧记 在“逆境”中前行 ——疫情期间联合荣大为钢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