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对30CrNi2MoVN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5-08-03

目前,随着速射系统工况的发展,对高射速、高温高冲击的要求日益提高,材料除具有足够的强度、抗烧蚀性能外,对韧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人员以30CrNi2MoVNb钢为例,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即:淬火+低温回火(Q&T)、等温淬火+低温回火(A&T)、淬火+碳分配+低温回火(Q&P&T),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硬度实验、拉伸实验、冲击实验等,研究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优化其组织和性能,更好地挖掘其强韧性方面的潜力。试验结果表明:

(1)经Q&P&T和Q&T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其中残留奥氏体主要分布于马氏体板条间,呈薄膜状(10~40nm),且回火马氏体板条内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ε-碳化物(100nm左右);经等温(Austempering)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为马氏体、下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基体内析出细小弥散的渗碳体;与Q&T工艺和A&T工艺相比,Q&P&T工艺的残留奥氏体量高达8.8%;

(2)经Q&P&T处理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1011.0MPa、1630.6MPa和109.7J/cm2,其冲击韧性比经Q&T处理后提高了19.8%,比经A&T处理后提高了9.7%,而其屈服比由0.82(A&T)下降至0.62;组织中存在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是冲击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3)试验钢的冲击韧性随残留奥氏体、下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增加而提高,同时,残留奥氏体对冲击韧性的贡献大于下贝氏体;强度由马氏体强度(回火马氏体强度)、下贝氏体强度、细晶强化等因素共同决定;经Q&T、A&T、Q&P&T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

相关阅读

钢铁开卷处理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双重热风水冷炉衬钢铁屑熔炼炉 钢铁除锈、钝化新工艺 全球首次基于纯氢冶金的钒钛磁铁矿工业化高效分离技术取得圆满成功 创新破“瓶颈”报春花绽开 ——唐山板坯中间包再创131小时长寿世界纪录侧记 在“逆境”中前行 ——疫情期间联合荣大为钢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