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力争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到62%以内

为进一步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制定并出台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 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燃煤发电升级与改造,努力实现供电煤耗、污染排放、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三降低”和安全运行质量、技术装备水平、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三提高”,打造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煤电产业“升级版”。 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到62%以内 行动计划明确,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中部地区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其中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除空冷机组外)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东部地区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10万千瓦及以上自备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其他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行动计划强调,在执行更严格能效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2020年前淘汰落后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新建机组准入控制,严格能效准入门槛,同时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 行动计划明确,严格按照能效、环保准入标准布局新建燃煤发电项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同时,要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到2020年,燃煤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占煤电总装机容量比重力争达到28%。 在加快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深入淘汰落后产能,2020年前,力争淘汰落后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以上。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力争2015年前完成改造机组容量1.5亿千瓦,“十三五”期间完成3.5亿千瓦。     同时,推进环保设施改造。稳步推进东部地区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和有条件的30万千瓦以下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环保改造,2014年启动800万千瓦机组改造示范项目,2020年前力争完成改造机组容量1.5亿千瓦以上。 此外,强化自备机组节能减排。在气源有保障的条件下,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到2017年基本完成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禁止进口劣质煤炭用于发电 行动计划提出,鼓励采用低硫分低灰分优质燃煤,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和异地利用,禁止进口劣质煤炭用于发电。同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燃煤发电机组,可在一定期限内增加其发电利用小时数。此外,实行煤电节能减排与新建项目挂钩,能效和环保指标先进的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应优先纳入各省(区、市)年度火电建设方案。 在价格税费政策方面,行动计划提出,研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燃煤发电机组电价支持政策。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 行动计划还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对各省区市、中央发电企业上年度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煤炭
发布时间:2014-09-22

国务院发气候变化蓝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

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召开在即,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作为我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6年时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在2020年达到这一目标并不难。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应对国际压力,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分别为5%和4.2%,均高于《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定下的目标。尽管第三季度数据尚未出炉,不过,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今年1到9月,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能耗仍将保持在这一水平。 截至2013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已下降了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9.8%,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增加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20亿立方米。 周大地认为,按照目前的情况,实现《规划》所述目标不成问题。他介绍,我国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主要是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 从节能减排部分来看,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节能减排的国家计划,在上一个五年里全国单位GDP能耗就下降了19.1%。“仅靠节能减排,我们就可以实现40%的目标,加上能源结构调整,我认为到2020年可以达到45%以上。”周大地说。 不过,解振华也坦言,目前距离2020年还有6年时间,实现目标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他说:“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还不尽合理,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结构的调整上下功夫。”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一些省份的稳增长措施中仍离不开通过投资扩大产能的高碳经济模式。周大地认为,高碳经济模式不仅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而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让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共轨并行,不仅是双赢,而且还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解振华介绍,预计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每年的产值能够达到4.5万亿,吸纳的就业人口可能有3200万~3300多万人。 据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将于9月23日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将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身份率团参加此次峰会。 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大国,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周大地说,“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也的确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不能以发展为理由,必须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有国际压力,国内压力更为显而易见,“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突出暴露,说明我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解振华也表示,长期形成的高碳发展模式导致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动,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解振华说,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将宣布在2020年之后应对气候变化将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气候
发布时间:2014-09-22

环保部出台新疆环保实施细则 推进钢铁等脱硫脱硝除尘

六方面加大援疆力度 18日,记者从自治区环保厅了解到,环保部日前印发《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支持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提出将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保护、环保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大力支持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实施细则》明确,今后环保援疆工作将逐步解决大气、水、生态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改善重点区域流域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增强生态安全保障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扎实基础。 环保部将支持新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电力、钢铁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支持全面实施《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建设项目规划》,加大中央投资补助力度。 在总量减排方面,支持新疆遏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支持新疆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施塔里木河流域、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支持新疆在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等地集中布局印染产业,逐步淘汰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以外的纺织印染工序。 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重点支持赛里木湖、博斯腾湖等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在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积极协调支持新疆扩大中央财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并深入推进“以奖促治”政策。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目前新疆煤炭、煤电、石油、天然气等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对此,环保部将支持新疆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此外,环保部也将在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防范环境风险等环保能力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钢铁
发布时间:2014-09-19

李克强考察上海自贸区: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空间

昨日,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考察调研,详细了解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来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进展,直接听取中外企业的建议。 “更想知道部委还可以再支持什么” 昨日上午,李克强来到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考察。当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内的国企民企已经平起平坐时,李克强插话说,公平竞争也包括自贸区内的外资注册企业,你们应该再补上一条,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当天,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总理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负面清单较去年大大“瘦身”时,首先“表扬”各部委做了“大量工作,给了很大支持”。李克强摆摆手说:“我今天不问各部委为自贸区支持了什么,我更想知道他们还可以再支持什么?” “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 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李克强说,负面清单实际上支撑着政府的责任清单: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负面清单更加精细化,不像之前大而化之,这实际上也增加了政府责任,要求政府要对负面清单更加熟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上海自贸区这一年 今年3月份,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力争在运行一年之时,总结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机制。 如今,距离去年9月29日挂牌的日期已经快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上海自贸区,有哪些制度和经验可以推广?自贸区改变了什么? 通关时间减四成 18日,海关总署的消息称,上海自贸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自当天起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上半年,上海海关对外发布了“集中汇总纳税”、“先入区后报关”等14项创新制度。借助这些创新,上海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不仅是通关的效率大大提升,设立近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在颇多方面交上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据道,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超过原上海保税区20年的注册数量;其中外资企业约1400家,包括1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金额达到1760亿元,同比增长数倍。 同时,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区内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0%-20%;通过及时调整法检项目、减免法检费用,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降费比例超过40%,为出口企业降低数亿元成本。 “负面清单”还需再瘦身 在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制度方面,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负面清单”制度。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今年7月份,上海市政府公布了2014版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外界都将此称为“瘦身”的清单。 2014版负面清单数量为139条,比2013版减少51条。在139条中,限制性措施110条,禁止性措施仅有29条。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权衡今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审批和负面清单制度可首批推广。 一名业内经济专家表示,建立一整套负面清单制度,也是改革中的“硬骨头”。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数量仍然不小,还应该再瘦身。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引领全国” 除“负面清单”之外,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成立近一年来,自贸区最明显的成就还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文中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试点,采取了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和统一营业执照样式。工商登记制度在自贸区实施后,不久就被国务院认可。今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工商登记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对《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作了修改。 傅蔚冈指出,近一年来,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和创新并未能让外界眼前一亮。这项改革涉及多个部委,需要更多协调成本。 对于上海自贸区改革中的难点,权衡在3月份接受采访时表示,最难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创新。自贸区本质上的制度创新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审批制度的改革,海关监管模式的创新,这些方面都是全新的。第二个是在具体的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如何真正按照国际惯例来运行。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自贸区
发布时间:2014-09-19

中企并购热火朝天 前三季度交易额创32年新高

中企并购热火朝天前三季度交易额创32年新高 在全球并购的浪潮下,中资企业也大显身手,并一举创出多年新高。 昨日,汤森路透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公布的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高达275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0%,这是自1982年以来中国企业参与的前三季度并购金额最高的一次。 对此现象,分析人士表示:“在全球并购热潮下,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主要是拓展全球市场,获取海外先进产品技术以反哺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运作经验等方面的迅速提升,更多中国企业将并购目标瞄准了中小型的专业化、运营良好、具备一定品牌及技术优势的企业。” 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在欧洲的境外收购达1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5亿美元增长69.6%,这是自2008年(191亿美元)以来前三季度交易金额最高的一次,主要推动因素为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手笔。 7月下旬,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拟通过协议收购方式以28亿美元(21.01亿欧元)的价格从意大利国有企业CassaDepositi&PrestitiSpA手中收购CDPRetiSrl公司(总部位于罗马的电力企业及控股公司)35%的股份。 对于促进今年第三季度并购交易额大涨的动力,汤森路透表示,今年9月,由于中国政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石化(Sinopec)宣布将向国内外投资者出售价值175亿美元的零售业务股份。这使得第三季度的并购金额达到872亿美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24.0%,但较2014年第二季度(1231亿美元)减少29.2%。 “中国并购交易的突飞猛进,其实很大一部分动力也来自国内,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阶段,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同时产业也在转移,这一系列因素都在刺激企业扩张并购。”上述分析人士称。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国内并购交易达到2061亿美元的总金额,创下历史新高,甚至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1676亿美元,该增长主要受本年度最大的几笔国内并购交易的推动(合并交易金额达700亿美元). 其中,截至目前,中信泰富(CITICPacific)对其国有母公司——中信集团主要资产的收购(交易金额达445亿美元)仍然是今年金额最高的一笔收购,超过了亚太地区史上最大的收购案,即2000年香港电讯盈科(PCCW)以3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Cable&WirelessHKT). 此外,外资入境并购交易在金额方面有所增长,达到3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3%,但在数量方面却减少22.5%。以中国房地产行业为目标的入境并购交易总额达10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37.4%,占入境并购活动的31.8%。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TMT行业(技术、媒体与通信行业)的并购交易额达453亿美元,较去年增长55.9%,这是自2008年(542亿美元)以来前三个季度交易金额最高的一次。中国企业参与的TMT交易占整个市场交易活动的16.5%。另一方面,材料行业与必需消费品行业的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2%与36.1%。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中企并购
发布时间:2014-09-19

习近平访印 中企准备投资印度基建与制造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7日抵达了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市,开始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将会见印度总统慕克吉及总理莫迪,并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据中国驻印大使乐玉成此前透露,两国有望在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签署近20项协议。   投资印度高铁等基建项目   据报道,中国正努力参与利润丰厚的印度高速列车市场,并表示中国的报价将低于日本的报价。印度和中国预计会签订一项协议,为中国参与印度新铁路体系建设铺路。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林指出,中国目前的几大优势项目,例如高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会在此次出访中获得一些实惠,减少在印度市场的准入障碍。   印度新任铁道部长萨丹南达·高达(Sadananda Gowda)于7月8日宣布允许外国投资进入印度铁路业以更新老旧的铁路系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宗义透露:“印度总统慕克吉在议会发表正式演讲时介绍了莫迪政府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其中着重提到两项基础设施项目:钻石四边形高铁项目和沿海铁路连接项目。”   印度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小雪对晨哨网表示:“印度铁路非常落后,电气化水平不足,事故率也很高。这一方面是建设不够,另一方面是制度造成的。铁路部门是印度最大的国有资产之一,由于为了讨好民众,火车票常年不敢涨价,这使得铁路公司的亏损十分严重。实际上,上一届政府已经通过了火车票提价的议案,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这应该是早就该做出的决定了。如果像现在这样一直亏损得非常严重,就无法吸引外部投资者的进入。”   此外,刘小雪还透露,印度铁路建设最具优先级的区域在东北部的煤炭产能集中的区域,而最先完工的将会是以德里和孟买为中心的基础较好的区域。她表示:目前印度面临严重的电力供应短缺问题,印度铁路系统的升级换代的重点将围绕着能源运输。因此,莫迪将首先建设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的东北部区域的铁路以便将煤炭等能源运输出来。而以德里、孟买为代表的工业基地由于基础较好,所以将是首先完成铁路升级。   中企瞄准印度消费升级   在就任印度总理之后,莫迪欲将其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印度全国,而大力发展制造业是莫迪经济学(Modinomics)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6月,《印度时报》曾特别报道过20家中国企业访问古吉拉特邦的消息,并评论说“在现任总理、该邦前任首席部长莫迪2011年访问中国后,古吉拉特邦就成为中国产业投资的一个目的地。”这些企业涉及汽车、摩托车零配件、房地产、电气设备、垃圾处理等行业。目前在该邦的中资企业有上海宝钢、特变电工 、上海海立等。   “我们选择古吉拉特邦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日立在此建厂,前中国驻印度大使张炎也极力推荐这里,说这里相当于中国的广东省,比较开放。”上海海立董事长沈建芳向晨哨网表示。   上海海立的工厂设立于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莫迪大力发展制造业让沈建芳看到了海立在印度快速增长的机会,他表示:“印度是人口大国,光靠服务业无法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而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拉动就业,有就业就有收入,有收入就能消费。消费品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规律。”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4-09-19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