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石钢上半年污染物排放再创新低

今年上半年,河北钢铁石钢公司公司积极主动做好环保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降低二氧化硫、烟粉尘、COD等污染物排放。通过压减产量、部分设备阶段性停产、改造升级生产除尘设备、创新生产工艺等方式,实现了上半年环保事故为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粉尘、COD吨钢排放量分别达到了0.024kg/t、0.400kg/t、0.013kg/t。其中烟粉尘排放量下降了0.02kg/t,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以来,面对省会环保工作的形势,公司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强有力的措施,为改善省会空气质量进一步履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制订了严密的生产预案和措施,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情况下,大力压减日产至5000吨,并采取了强有力的超常措施,停用了电炉初炼炉等生产设备,将3座高炉中的1号高炉阶段性停产,使得主要污染物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日削减量分别达到1114kg、327kg、146kg。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石钢
发布时间:2014-08-18

本钢北营公司扎实推进5S管理见成效

北营公司不断强化5S管理工作,通过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5S管理目视管理水平和职工素养,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管理氛围,使5S管理工作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推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北营公司引进5S管理10年间,坚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推进和完善,使5S管理工作成为推进现场管理的基础工程。随着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不同阶段工作的持续开展,5S管理营造了北营公司安全、舒适、明亮的现场工作环境,提升了职工真、善、美的品质,全面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几年来,北营公司完成了5S管理大量基础工作,从管理制度、推广方案、评比办法、考核验收等方面,不断推动5S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为了巩固5S管理成果,该公司企业策划部定期组织各生产单位开展以清扫和整顿为重点的作业现场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现场清洁管理的考核力度。通过对职工休息室、设备、库房等专项工作细致入微的整治,职工作业现场卫生环境和物品摆放显著改善。同时,通过作业现场持续的亮化改造,厂容厂貌焕然一新,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区域划分明确规范,现场目视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北营发电厂生产一区是一个“生产老区”,在开展5S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多。他们从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入手,完善管理、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该厂第一个通过5S管理优胜单位竞赛的作业区。现在,该作业区职工着装整齐,当班时工作服穿着不规范的现象不见了;回到操作室安全帽和生产工具定置摆放;餐盒、水杯等私人用品不再随意摆放;更衣箱的衣物挂置整齐。此外,北营炼铁厂维修八作业区、北营铁运公司内燃作业区等一批5S管理优胜作业区也都在5S管理工作中尝到了甜头。 北营公司将评选5S管理优胜作业区作为强化5S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共有75个作业区被评为5S管理优胜作业区,参评作业区的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各生产单位及作业区间的学习与交流,借鉴经验、分析差距,引导各单位不断优化5S管理方法,全面提高5S管理水平。为了保证5S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北营公司企业策划部还加大了检查曝光力度,每月召开5S管理例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解决问题,巩固现场目视管理效果。今年以来,北营公司已发现和查处5S管理问题210多项,相关责任单位都已按期、按标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达标整改。 北营公司5S管理工作的持续、平稳推进,在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提升全员素质、发挥职工能动性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形成,通过全员“品质”的提升,促进企业内在品质的提升。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本钢,5S管理
发布时间:2014-08-18

本钢集团倾力打造现代钢铁物流产业链

8月份,本钢集团采取细化资源计划,优化各工序生产线分工,统筹集港日期等举措,重点保证出口韩国产品45天到达目的港。目前,板材公司完成10万吨,北营公司完成1.18万吨,实现当月任务过半目标。这是本钢集团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倾力打造现代钢铁物流产业链的具体体现。 面对低迷的市场和全行业的“效益严寒”,本钢集团坚持“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突破”的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产品出口量连续4年保持全国钢企第一。在取得佳绩的同时,本钢集团还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倾力打造现代钢铁物流产业链,全力缩短交货周期。针对8月份出口韩国产品,本钢集团比照国内同行业出口产品快速、高效的交货周期,自我加压,提出出口韩国产品45天到达目的港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钢集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在“改”字上下功夫,细化资源计划。本钢集团从实际出发,科学调整排产战略布局,构筑极富活力的执行资源计划格局。以往,本钢集团按船期、品种、规格等因素,把内贸产品与外贸产品进行搭配,整合执行资源计划。为了实现出口韩国产品45天到达目的港的目标,制造部制订了《出口产品生产管理实施细则》,并要求各相关单位认真执行。同时,制造部把内贸产品与外贸产品分开管理,灵活分配生产资源,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技术装备优势,又理顺了各工序生产出口产品流程。另外,制造部把每月出口产品产量“化整为零”,按产线分解为当日产量,要求各生产单位均衡稳定生产。针对出口合同,制造部派专人跟踪协调,从炼钢到冷轧工序,及时准确了解出口产品生产的总体进度,并细化到每单出口合同的管理,做到全流程跟踪,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新”字上求突破,优化产线分工。本钢集团把充分挖掘各工序创新潜力,实现全面突破,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炼钢工序各连铸生产线承担热轧、冷轧、特钢工序原料供给任务,做到“见缝插针”,优化工序流程。在制造部大力协调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技术攻关,出口含硼铸坯不清理率及热过率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其中,三连铸生产线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88%和42%,为加硼钢出口产品的交付创造了条件。热轧工序各生产线既承担成品生产,又肩负冷轧工序原料供给双重任务,在制造部大力组织协调下,做到了板材、北营4条热轧产线合同互拨,既确保合同交付,又降低工序成本。冷轧工序肩负产成品生产,最终创造经济效益的重任,制造部针对多品种、多规格冷轧产品与两个冷轧厂各生产线匹配的实际,在保证经济库存的前提下,实现接力式生产模式,既确保出口合同的交付,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本钢集团库存资金的占用。 在“管”字上做文章,统筹集港日期。国贸公司、制造部及各生产单位互相配合,上下联动,精细化管理。国贸公司选派专人科学调配船期,做到出口产品生产完毕后,及早发货,尽快装船,按期集港。制造部定期召开出口合同生产组织会议,针对现有各生产线实际,优先安排出口合同,优先组织生产,针对突发质量问题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合同顺利交付。各生产单位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按各工序生产实际,量身制订具体工作措施,做到物尽其用。 据悉,本钢集团将以确保出口韩国产品45天到达目的港作为开端,提高生产计划执行力水平,进而促进所有“本钢牌”产品合同交付周期的缩短,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要求,进一步提高本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本钢,钢铁物流
发布时间:2014-08-18

本钢板材热连轧厂出口产品生产已成“家常饭”

过去,板材热连轧厂出口产品生产是需要举全厂之力高度关注的“精制大餐”,现在,出口产品生产在该厂已成“家常饭”。今年以来,该厂每月出口合同生产量都在3.5万吨以上,各生产线的出口产品生产呈常态化趋势,相应的计划安排、现场组织、工艺规范等各方面工作已融入日常生产之中。这不仅是企业工艺技术水平提升的表现,也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成果,对促进企业克服外部压力,保持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钢集团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相关单位也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出口产品生产组织水平。板材热连轧厂作为本钢集团主要的热轧产品生产厂,采取积极措施落实出口产品生产相关工作,提升生产组织能力,在生产任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出口产品生产工作。 在生产过程中,面对生产任务重、产品结构档次不断提升、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等挑战,该厂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针对出口产品生产的相关工作。他们结合3条生产线实际,以及当前出口产品合同结构特点,从提升一线生产组织水平入手,逐步实现了出口产品生产组织的常态化、管理的科学化,同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既节约了各方面资源,有利于控制成本,又能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企业开拓市场步伐的加快,出口产品生产任务持续增加,要更好地适应这种情况,真正实现为企业多创效益的目标,就必须提升出口产品的生产组织效率。为此,该厂以确保合同执行率为核心,成立了由厂领导牵头的工作组,针对出口合同的执行周期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认真总结以往生产组织经验,分析合同结构变化趋势,摸索出主要的出口产品类型,结合3条生产线专业化分工的特色,进行生产任务的科学排定。他们本着合理均衡的原则,生产组织做到均衡有序,既能满足合同周期,又能发挥各产线的特色优势,对保证产品质量和确保生产稳定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管理上,该厂根据“一贯制”工作推进的经验,强化落实标准化作业工作,使各个工序流程的参数控制和生产操作都更为细致准确。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制订了相应的生产组织策略,在接到任务后,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形成生产组织计划,各生产线的各个岗位也都能够第一时间明确操作规程,使各项生产任务都能够在充分的准备下进行,在规范化、科学化的流程中,实现高效工作,日益增加的出口产品生产也就成了“家常饭”。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15

中钢邢机能源动力6个月节电百万元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邢机)能源动力系统通过加强用电功率因数创新创效工作,电网运行质量持续提高,电网的平均功率因数牢牢稳定在0.96的行业最佳水平。上半年,中钢邢机获得国家供电管理部门政策性奖励“冲减外购电费”100万元。 近年来,中钢邢机根据生产负荷变化,及时实施电网变配系统的投退电容器措施,避免过补或欠补。特别是针对新上冶炼设备影响衡量供电核心质量的指标———功率因数极易冲击地方电网的情况,反复摸索,创新形成了班统计、周分析、适时调整的功率因数管控格局,将设备增设初期的0.85以下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统计显示,几年来,中钢邢机已累计冲减外购电费近千万元。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15

迁安:年“吃钢”250万吨钢管项目将竣工投产

迁安正大通用钢管有限公司年产250万吨焊接钢管及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8月15日,其3条热镀锌管生产线、10条高频焊管生产线和5条纵剪生产线可竣工投产。 据了解,迁安正大通用钢管有限公司年产250万吨焊接钢管及深加工项目位于迁安市赵店子镇,计划总投资12.5亿元,由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邯郸市正大制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以迁安地区的首钢、迁钢、燕钢、轧一钢铁、松汀钢铁等十几家大型钢厂生产的带钢等为原材料,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建设20条纵剪生产线、15条高频焊管生产线、14条热镀锌管生产线、15条方矩管生产线、6条螺旋管生产线和6条钢塑复合管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年可消耗该市本地钢材250万吨。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50万吨各类管材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5亿元,安排就业2000人。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迁安钢铁深加工项目少、终端附加值高产品较少的现状,为调整迁安钢铁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迁安
发布时间:2014-08-15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