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确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作出一系列相关工作部署,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面对艰巨的减排任务,必须下大气力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节能、能源回收、碳捕获封存等方面,已具有丰富技术积累、形成先发优势,初步具备了相对完整的绿色低碳技术布局,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钢铁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较大的工业部门。长期以来,钢铁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钢铁先进材料也能够为我国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装备现代化制造等领域提供原材料支持。钢铁产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关键位置,使其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关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制造业整体减碳具有重要作用。促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应在满足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同时,使钢铁产业以更加低碳的方式运行。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钢铁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预测未来钢铁材料的需求与结构,防范可能面临的风险,通盘谋划,先立后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一是要协调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有序推进短期技术创新与长期技术进步的耦合发展。二是要统筹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钢铁产业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行业和下游的建筑、机械、运输等行业都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行业间、部门间、区域间的协同减排。三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激励体系,鼓励低碳技术创新。此外,还应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发力。完善细化政策。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扶持、产业支持等方面入手,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绿色政策体系,对于调动减排降碳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要完善减排政策,优化碳交易、碳税等政策机制,明确行业标准,完善配套财政措施,分阶段、分产品、分制造流程给予碳税优惠;通过专项奖补政策激励钢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升级、低碳技术研发、资源综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等;加强金融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完善标准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帮助钢铁企业解决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痛点;兼顾产业、能源、环境、经济等各维度要求,形成系统性的政策体系。实现技术突破。不同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技术路线产生的碳排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不同工艺流程的前沿减排技术还需加强跟踪分析,并深入结合减排需要探讨关键零碳技术的组合。综合考虑我国的资源能源禀赋、钢铁需求、经济成本等因素,废钢综合利用和发展氢冶金技术将是两大关键方向。建议加快完善废钢产业的行业标准与体系建设,以稳定的资源供应支撑钢铁短流程炼钢比例有序提升。此外,应尽快推进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技术、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零碳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技术等的研发进度,以降低碳排放量。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创新能够为推动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内驱力。一方面,钢铁产业与当地经济资源的联动呈现差异性特征,产业与区域的协同共治机制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构建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路线图。另一方面,多行业协同共治机制为钢铁产业低碳技术开发利用开拓了新思路。应推进钢铁与化工、石化、建材等行业联合生产、合作研发、协同降碳,形成上下游产业共生链,从而实现资源减量、能源脱碳和环境友好的目的。此外,还应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基于钢铁产业全产业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广泛链接上下游伙伴,促进低碳成果共享。总的来说,促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将其置于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的框架之中,统筹兼顾考虑行业与区域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政策、技术与管理协同,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谷炜)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22

李世平调研重庆钢铁: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3月19日至20日,中南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到重庆钢铁调研,重点聚焦降本增效、市场开拓等方面,现场调研原料采购中心、炼铁厂、营销中心、中拓物流重庆普实库、千信金属循环产业园。李世平强调,要清醒认识、理性对待当前钢铁行业形势,把握市场走势,推动采购变革,理清脉络,重点拓展拳头产品,快速推进产业链延伸。在重庆钢铁炼铁厂三号高炉调研时,李世平与作业区员工进行了座谈交流。他强调,全体员工要清楚认知当前面临的生存危机,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坚定信心,担负起成本管控责任,做精配煤配矿;要善于总结,用数据说话,从经验操炉转变为智慧操炉,保证生产稳定顺行,用成本的进步彰显铁区的担当。在重庆钢铁原料采购中心调研时,李世平指出,原料采购领域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丰富的采购模式实现价值创造,奋力朝着采购变革提升大步迈进;要坚持拓展开发国内资源和近地资源,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和系统降本,同时要加强和生产制造部门协同,优化采购渠道等措施,不断挑战极致库存,全面推动提质增效,努力打赢效益“翻身仗”。在营销中心调研时,李世平对市场竞争进行专项指导,他指出,要把握国家战略机遇,梳理当地政府的政策导向,关注区域产业发展动态,努力打造拳头产品,着力推进客户服务升级,拓展潜在客户,发挥品牌效应,拓展产品市场应用场景;同时,还要实时、动态掌握并更新供需关系,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保持竞争优势。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22

本钢矿业辽阳球团公司以“智”“新”赋能智能造球系统

经过3个月的运行,本钢矿业辽阳球团公司智能造球系统运行稳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该公司启动智能造球系统建设,并于2023年12月竣工投用。该系统可依据在生产过程中收集的各种数据,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满足制造环境和原材料变化需求,实现球团生产造球数据管理网络化和运营管理信息化。智能造球系统投用以来,该公司持续予以优化,加强对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升生产流程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结合实际提升智能制造应用水平,为数字鞍钢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21

南钢与淡水河谷共话全球钢铁产业链发展

3月19日,淡水河谷全球战略与市场总监胡安(JuanMerlini)一行来访南钢,双方就企业发展近况、产业形势做了交流,并探讨了碳中和背景下,未来在减碳技术、商业等领域的合作机遇。南钢总裁祝瑞荣,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林国强参加座谈。淡水河谷是全球领先的铁矿石和镍的生产商之一,也是主要的铜生产商,公司总部位于巴西,业务遍布全球。淡水河谷运营着与采矿作业无缝衔接的物流系统,包括铁路、海运码头和港口。淡水河谷立志成为备受社会认可的安全标杆、世界一流的可靠矿业运营商、人才驱动型组织、可持续开采的领导者,以及创造并分享价值的典范。自1973年将第一船铁矿石运往中国起,淡水河谷已与中国建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其间,淡水河谷向中国累计供应了逾30亿吨优质的铁矿石产品,并向中国供应了镍、铜等优质的基本金属产品。与此同时,该公司在采矿、基建、物流设备和服务采购等领域与中国开展了紧密合作。南钢与淡水河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保持铁矿石等优质资源合作的基础上,还增进了数字化方面合作。2020年8月,双方达成首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铁矿石交易,并于2021年5月,荣膺香港《财资》杂志“最佳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大奖。此后,双方在数字化贸易领域又开展了多次合作。胡安表示,南钢作为钢铁行业的佼佼者,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技术实力一直备受淡水河谷的关注和肯定,淡水河谷高度重视与南钢的合作。在当前全球矿业行业格局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双方应携手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挑战,把握新技术、新模式为矿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希望双方加强在绿色低碳和矿产资源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共同研究如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关注行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课题,通过合作解决共性问题,推动整个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林国强对来宾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淡水河谷长期以来给予南钢的关心和支持。他指出,近年来,南钢坚持绿色低碳和双主业发展两大主题,打造创新驱动、数智化转型、新产业裂变三条高乘长曲线,嫁接全球资源,高标准建成“1+N”产业生态。淡水河谷是南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南钢与淡水河谷的深化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也将为全球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期待未来双方能够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探寻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全球钢铁产业链的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20

冀南钢铁集团股东资格获批,河北金租股东增至10家

又有一家金租公司股权结构生变,年内已是第二起。3月18日晚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披露关于河北省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公司(简称“河北金租”)变更股权及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批复内容显示:一、核准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冀南钢铁集团”)股东资格;二、核准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奥集团”)持有7.0423%的股权。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次股权转让方新奥集团为河北金租第二大股东,冀南钢铁集团受让股权并获批股东资格,河北金租股东数量增加至10家。冀南钢铁集团股东资格获批,河北金租股东增至10家据了解,河北金租最初是由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钢铁厂、河北胜利客车厂、石家庄第一制药集团公司、石家庄化肥厂、石家庄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河北地方企业共同出资设立。1995年,河北金租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挂牌,成为国内首批设立的金租公司之一。后几经辗转,河北金租的股东早已更迭并不再局限于河北地方,股东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河北金租官网披露,在此次监管批复前,河北金租已共有9家股东。其中,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43%,为河北金租第一股东,也是控股股东。其余8家股东,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国控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美现代流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金汇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保定白沟箱包城投资有限公司、新奥控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南翔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8.37%、15.31%、11.48%、5.74%、5.74%、6.63%、7.65%和7.65%。关于新进股东冀南钢铁集团,天眼查显示,其曾用名为河北来宝钢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13亿元。公司官网显示,冀南钢铁集团位于中国冶炼之乡河北省武安市,2018年3月以来,在省、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以裕华钢铁为骨干,文丰钢铁、河北兴华钢铁、唐山港陆钢铁、华信特钢、冠丰冶金全资产融合,全新的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现已跻身于中国特大型民营钢铁集团行列。“新奥”系持股由26%降至18.97%值得关注的是,据天眼查显示,新奥集团和新奥控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廊坊市天然气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两家企业实际控制人均为王玉锁。上述股权结构显示,此次股权转让获批前,“新奥系”合计持有河北金租股权比例约为26.02%。根据批复,冀南钢铁集团受让新奥集团持有的河北金租7.0423%的股权后,因此新奥集团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1.32%左右,单一股东持股量已低于石家庄国控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美现代流通发展有限公司。而据财联社记者粗略估算,此次转让股权后,“新奥系”对河北金租的持股比例降至18.97%左右,低于控股股东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持股的21.43%。据了解,新奥集团于1989年创立于河北廊坊,以城市燃气为起点,逐步覆盖了分销、贸易、输储、生产、工程智造等天然气产业全场景,贯通清洁能源产业链,并拓展了置业、旅游、文化、健康等业务。公司官网显示,新奥旗下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新奥能源、新奥股份、新智认知、西藏旅游。2022年,新奥实现营收1676亿元。年内已有2家金租公司股权调整,多家进行增资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去年有多达6家金租公司先后进行股权调整,今年业内业企业加快股权调整迹象依旧明显。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披露,截至目前,已有两家金租公司进行股权调整,其中一家还涉及到牌照转让。1月25日晚,徐州恒鑫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鑫金租”)股权交易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金融监管总局同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州矿务集团”)受让协鑫智慧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持有的恒鑫金租7.35亿股股份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恒鑫金租1.372亿股股份。据了解,上述交易获批后,徐州矿务集团持有恒鑫金租的股权比例增至49%,替代协鑫智慧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成为恒鑫金租的第一大股东。此外,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开年以来也有多家金租公司先后进行增资。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披露,2月1日,永赢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获批宁波银行对其增资10亿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70亿元;2月21日,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获批以未分配利润20亿元转增注册资本,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60亿元。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9

杭钢集团与丽水市合作项目共计57个,总投资额为226.9亿元

3月13日,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建成带队赴丽水市委市政府,与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开展座谈交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利明;丽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林森,市领导刘志伟、周和平、吴郁郁;杭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东明,集团领导刘树林、胡文豪等出席会议。吴舜泽对杭钢集团长期以来给予丽水的无私帮助和鼎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他指出,当前,丽水在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奋力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期待双方秉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协作共赢、长远发展”的原则,紧扣丽水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转型需求,依托杭钢集团钢铁智造、节能环保、数字科技等产业优势,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深化合作,努力集聚链接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和大好高项目落地丽水。章建成对丽水关心支持杭钢集团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双方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杭钢集团将再接再厉,深化与丽水市相关部门协作沟通,瞄准丽水所需、发挥杭钢所能,进一步加大在丽水的产业投入和创新输出,推进重大示范性项目建设,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杭钢力量。截至今年2月底,杭钢集团与丽水市合作项目共计57个,总投资额为226.9亿元。其中已实施项目39个,总投资额为184.65亿元,涉及抽水蓄能、生态环保、数字科技等领域;重点抓落地项目18个,总投资额42.25亿元。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8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