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将正式推行区域通关一体化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从今天(1日)起,京津冀地区将逐步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三地海关将打破原有的关区界限,简化手续,为企业提供便利。   位于天津西青开发区的飞思卡尔公司每天有大量的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过,北亚区物流经理闫莹说,由于企业的货物大都空运到北京机场,但企业在天津,所以他们在货物通过海关时就需要经历两次申报,整个过程颇为周折:“比如说落到天津口岸或者北京口岸,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转关申报,然后我们再转运到开发区,再进行第二次的正式申报,这个过程大概3到4天的时间。”飞思卡尔的困惑正是京津冀三地企业在进出口时面临难题的缩影。从7月1号起,三地海关将打破自己海关原有关区的界限,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最大限度地简化海关手续。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一体化之后,在完成了海关相关的程序之后,其他关区的指令本关区也要接受,反过来本关区的指令其他关区也要执行,企业在办理海关业务的时候,三个关区视同一个关区。”   在一体化改革方案中,三地海关将建立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天津机场海关办公室主任张伟说,未来,海关还将实施首问责任制,杜绝两地海关互相推诿的情况:“你天津拿到了这个问题,在天津就解决了,你不能再往外推。真正实现了按照企业的物流链去设计海关的监管环节。”   一招活满盘皆活。透过通关一体化,三地区域内原本尚存竞争关系的首都机场、天津港、曹妃甸港、京唐港、秦皇岛港等重要机场港口将真正串联起来,实现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这项改革主要是为了区域的贸易便利化,同时他也会辐射天津的海运口岸和北京的空运口岸,企业因为少跑了路,滞港的时间在缩短,这样的话它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01

国务院督查组进驻十余部委 启动第三方评估

  6月30日,中国政府网披露了国务院8个督查小组截至6月29日的行程,并称督查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文件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分组走访调研、进行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开展督查,督查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名权威人士获悉,被普遍认为是督查“创新”的第三方评估前期工作已经启动,相关部门近期将组织不同领域人士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   地方、部委督查进行时   这次督查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对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按照国务院部署,8个督查组全部以国务院名义组成,其中,4个督查组分别负责督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4个督查组分别负责督查部分省(区、市)。   昨天,本报已报道负责地方督查的国务院第五、六、七、八督查小组的主要活动。目前督查过或正在督查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等地,每个地区的调研时间在3天左右。而目前接受督查的部委已经超过10个。   本报梳理政府网信息发现,部分小组已经在起草部门反馈意见和报告初稿。   公开消息显示,第一督查组6月25日下午赴税务总局听取了自查工作汇报;26日,赴国土资源部开展督查,走访了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27日,督查组听取了住房城乡建设部自查工作汇报。   此后28日至29日,督查组汇总整理上述三部委督查情况,起草了部门反馈意见和督查报告初稿;审改督查组约谈了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分管负责同志。   第二督查组6月25日下午赴工业和信息化部督查;26日听取了交通运输部汇报,并于当天下午调研了国资委;27日,督查组又先后到人民银行、铁路总公司、开发银行开展督查。28日召开全体会议,全面总结第一阶段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驻点督查工作。29日上午,审改督查组到银监会进行督查。   第三督查组6月26日到教育部督查,并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及教育综合改革座谈会。27日听取了科技部自查工作汇报,并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科技企业进行座谈。28日至29日,督查组成员阅核了部门自查报告,汇总梳理了相关资料,对部门督查报告和总报告的起草进行了研商。   第四督查组6月26日到水利部督查,27日到农业部开展督查。   根据此前国务院发出的督查部署通知,此次督查组在完成10天的督查任务之后,将于7月20日之前向国务院反馈督查情况。   第三方评估启动   此次督查不仅是本届政府的首次全面督查,更在督查方式上实现了“四个结合”的创新,即自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督查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督查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督查与舆论引导相结合。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通知,在开展督查的同时,将邀请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等单位,对部分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在自查、督查组和第三方评估结束后,国务院将会对三方评估情况进行对表分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位权威人士处获悉,第三方评估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国家行政学院将成立一支评估组,此外,将邀请来自学界、企业、协会、媒体的不同人士参加多场不同主题的座谈会,吸纳采取各方意见。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01

大连输油管线爆裂起火系因施工挖断管道 尚无人员伤亡

  据公安部消防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消息,昨日晚,辽宁大连金州开发区一根石油管线发生爆裂,石油从地下水管线返到地面。因原油顺着地下管线向下游流淌又引发次生火灾,大连全市消防车都赶赴现场增援,火势非常凶猛。   人民网北京7月1日 据中国日报官方微博报道,昨日18:30左右,大连金州新区大连大学附近中石油一输油管道被施工挖断,导致泄漏,漏出的原油引发至少一处着火,目前没有人员伤亡。   据公安部消防局官方微博“中国消防”消息,昨日晚,辽宁大连金州开发区一根石油管线发生爆裂,石油从地下水管线返到地面。消防救援人员火速赶赴现场,用泡沫和沙土填埋,防止发生爆炸。因原油顺着地下管线向下游流淌又引发次生火灾,大连全市消防车都赶赴现场增援,火势非常凶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01

新疆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记者获悉,新疆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发展有望在今年下半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早在2013年5月,有“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之称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带队就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发展战略赴新疆进行专题调研。 据接近调研组人士透露,课题组对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博州、塔城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州、哈密地区等9个地(州)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自治区对开展《新疆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发展战略研究》各方面的诉求,最终出具的报告具体涉及自治区10个地(州)、32个县(市),综合报告主要涉及新疆沿边经济带的基本概况、功能定位、现实基础、开发开放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建设任务以及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专题报告基本涵盖了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扶贫开发,金融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多个研究领域。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01

中俄对发展两国地方合作充满期待

  中俄地方和企业座谈会30日在哈尔滨举行。与会者一致认为,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中俄地方政府和企业界正面临扩大双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有利契机。   在首届中俄博览会框架下举行的座谈会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共同主持。来自中国黑龙江 、广东 、四川 、湖北等省份和俄罗斯部分州区的官员及双方企业家代表,对发展两国地方合作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说,作为对俄经贸合作大省,黑龙江目前对俄贸易额和投资额已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他认为,中俄地方不应该局限于贸易往来,而需扩展至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实行全方位合作。   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表示,尽管和俄罗斯相距遥远,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在加快经济转型过程中非常需要利用俄方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同时,广东也希望在俄扩大各类工业品的营销网络。   四川省副省长甘霖和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认为,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机制的启动拓展了双方内陆交往的空间。武汉和成都两地同莫斯科正在筹备开通直航。穿越俄罗斯的蓉欧班列和汉新欧班列为扩展中俄地方经贸往来和深化大项目合作提供了条件。   地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什波尔特说,当地同中国的贸易额近年来增长迅猛。他建议中国企业同哈巴罗夫斯克州加强在交通、林业、海产品加工领域的合作。   卡卢加州州长阿尔塔莫诺夫说,利用同莫斯科州毗邻的地理优势,当地的农业、加工业和信息产业对中国投资者很有吸引力。而来自列宁故乡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州长莫罗佐夫则表示,该州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独具优势,中国是当地旅游部门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向。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01

千亿资金汇流入疆助推经济塌陷区隆起

  古丝绸之路的东段如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西端欧洲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然而,中端的中亚和中国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欧亚大陆上的“经济塌陷区”。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秦放鸣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欧亚大陆“经济塌陷区”的重新隆起,对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及欧亚大陆的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秦放鸣指出,占据重要地缘优势的新疆正汇聚各方投资目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   历史上,新疆是三条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到现在,随着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完善,以新疆为前沿的向西合作更加紧密。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区域内有29个对外口岸。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重要战略的提出和落实,天山南北正在成为汇聚千亿资金的投资热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19个援疆省市累计落地自治区经济合作项目3737个,实际到位资金4206.5亿元。一批强产业、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和建成投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主招商引资是资金汇流入疆的重要措施。据自治区招商局局长郑强介绍,2014年新疆将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00亿元。   内地企业投资丝路经济带的热情日益高涨。比如,不少企业看中新疆作为棉业大区的优势,纷纷斥巨资在新疆投资设厂。新疆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也为未来中国纺织企业进一步走向中亚和欧洲创造了条件。   新疆还积极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在油气、煤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方面吸引中外资本落地生根,并向西拓展市场。   落户于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特变电工是中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正积极把新疆煤电资源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获取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优势。   在输变电领域,特变电工为塔吉克斯坦建设国家电网,与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密切合作,正在全力打造“电力丝绸之路”。   立足于地缘优势,新疆正深度推进对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合作,将巨额投资转化成促进区域发展的“催化剂”。   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元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正着力打造“21世纪向西开放、面向中亚的新经济平台”。   该开发区负责人刘海江说,开发区发展的重点是鼓励驻区企业“走出去”,落实“哈萨克斯坦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境外工业园区”项目,在推动区域发展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丝路重镇喀什借助“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以打造西部“特区”为目标,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力争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点和契合地。   吸引资金离不开金融创新。去年8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区的启动,使区域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该中心聚集,为把新疆打造成为辐射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资本的聚集推升了各国项目合作的热情,区域内大项目、新项目开发恰逢其时。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管道、欧亚大陆桥、欧亚铁路桥等一系列大项目,既把资金转化成生产力,也为区域道路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畅通提供了极大助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6-30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