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微纳米铁粉项目在泰钢投产

10月6日,国内产能最大微纳米铁粉项目在泰钢投产。该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600吨400目、600目、800目、1000目、1300目等多规格的特种粉末冶金产品,铁含量98.5%以上,铁粉粒度2至25微米,达到微米级、纳米级,填补了国内特色微纳铁粉生产空白,产能位居全国首位,标志着泰钢发展多元经济迈出了重要一步。 10多年来,泰钢一直致力于对纳米材料和加工技术的研究,聚集了国内外纳米研发的人才梯队,成为国内纳米材料研发的重要基地。微纳米铁粉项目是泰钢为积极应对钢铁形势,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实施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拥有国内发明专利1项,使用新型专利5项,其中“燃气式还原炉”是国内粉末冶金行业最成熟、最先进、最经济的新一代还原炉,“推舟式还原炉”是国内首条具有自主产权的精还原设备,一次还原粉含铁提高到98.5%以上,甚至达到99%,产品采用拥有氮气保护真空包装机进行真空包装,防止微纳米铁粉自燃和氧化。 微纳米铁粉粒径达到微米级、纳米级,具备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等特殊性能,具有良好的电、磁、光、声、热等特性,在军工、民用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广泛应用于粉末冶金、高规格软磁材料、超硬金刚石工具、吸附材料、超硬材料、火箭燃料电池、燃烧弹、锡箔材料、航空材料、食品等领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10

矿产商的短视做法将延长铁矿石价格跌势

10月8日报道,供应过剩问题已将铁矿石价格打压至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以来的最低。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型矿商对此的反应却是加大马力生产,这可不是个好预兆。 必和必拓周一表示,计划将铁矿石生产成本降低逾25%,并增加旗下矿山的产量。该公司的目标是取代力拓,成为全球生产成本最低的矿产商。 该策略有一定道理。铁矿石价格今年以来已下跌41%并跌破每吨80美元,因此降低成本至关重要。必和必拓若能以更低的成本,从现有矿山获得更大产量,那么公司股东将受益,公司获利也可实现数季的增长。 价格下跌还迫使成本较高的生产商减产,特别是中国业者。一些分析师估计,市场中已减少最多8,000万吨的年供应量;不过其他分析师的估计仅为该数字的一半。 但必和必拓的策略并非独一份,其他低成本生产商可能也在尝试增加产量以避免获利下滑太多。除非中国经济增长意外加快,否则在未来一年左右,供过于求的局面甚至有可能加剧。 供应过剩将压低价格。据BernsteinResearch分析师的计算,在过去一年中,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增幅每超过国内炼钢需求增幅一个百分点,铁矿石价格就会下降近2%。 传统上铁矿石价格在每年第四季会有反弹,但今年可能不会出现。Liberum分析师估计,中国今年的需求增幅仅为2012年的一半,而供应超过了2012年的1.5倍,港口库存也比两年前多出1,200万吨。 若铁矿石价格持续下滑,看起来这似乎是有可能的,那么必和必拓计划中的节支措施就没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了。为自身利益着想,大型矿商最终将需要把对资本支出的严格控制扩展到铁矿石生产方面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铁矿石
发布时间:2014-10-09

石墨资源优势及产业弱势 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近期,在关于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管控的研讨中,有专家提出在中央提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是否应该将审批权力完全下放?在此,以石墨为例,结合国内外的供需情况、产业发展态势,谈谈在战略性矿产方面应该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由于矿产资源赋存的不平衡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立足国内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到境外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是获得短缺矿产的一个重要途经,重视自己短缺的关键性矿产并早作应对,适时弥补则是有远见的策略。2010年,欧盟委员会在研究全球46种矿产的基础上,将14种矿产确定为关键性矿产原材料,其中有9种主要产自中国;美国兰德公司于2013年发布了《关键和战略性矿产威胁美国制造业的报告》,同样确定了14种最需要的关键战略性矿产原材料,定义为难以获得的战略性矿产,其中有11种主要来自中国(稀土、钨、锗、石墨、萤石、锑、铟、重晶石、钒、镓、镁)。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石墨
发布时间:2014-10-09

钢企应抓住发展绿色建材的机遇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颁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有关“发展绿色建材,推广钢结构建筑体系”已经得到全社会共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各地得到落实,厦门、海南等地先后推出返还契税、返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策响应绿色建筑发展号召,各地都陆续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相应的实施标准”,随着未来我国钢结构建筑比例的上升,用钢量需求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对钢企来说,这会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大规模应用的蓝图初步显露。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认为,面对钢结构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连年的产能过剩,已经让钢企认识到,必须放下身段,直面市场才能有活路。“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为我们所接受。”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表示,钢铁企业与钢结构企业从原料供应到技术创新,多层面“联姻”,不仅有利于钢结构企业加大绿色钢结构建筑的推广,而且对钢企脱离产能过剩困局、完成转型升级而言也是大有裨益,可谓是一种双赢模式。杭萧钢构最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已于近日成功申请专利。经过十余年在钢结构住宅领域的辛勤耕耘,这次成功申请专利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具备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更大规模应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可能性。新的技术能进一步缩短钢结构住宅的工期,降低成本,提升房屋的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的同时带来更优的居住体验。同时,该技术体系的广泛应用,将催生对钢材的巨大需求,将对缓解钢结构产能过剩起到关键的“补位”作用。   “我们对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工业化标准。这对钢铁生产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表示,钢结构建筑对钢材的需求相对个性化,我们不仅需要符合抗震要求的高强度钢材,还需要特殊定制的钢材来满足产品的防腐、防火等性能需求。传统的钢材已经不能满足钢结构建筑的需求,只有双方深入合作,精准对接,共同促进钢铁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才是钢企发展的未来。   据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介绍,以钢铁产业为例,钢结构建筑的大规模应用,将为解决我国钢产能过剩提供新的出路。一方面,可以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要求,提高钢锭、钢坯轧制成材率。同时,在钢结构建筑普及过程中,减少了“螺纹钢”这种在传统混凝土建筑中十分常见的钢制品需求,这就倒逼钢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业务转型,甚至以钢结构建筑企业的需求为参照,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   以传统钢企大量生产、并在混凝土建筑中广为使用的“螺纹钢”为例,技术上“螺纹钢”已经不再符合钢结构建筑的“用钢”使用要求,加上近年来产能过剩,螺纹钢的价格连年下跌:从2013年每吨3650元到2014年7月25日已经跌到每吨3070元,距离3000元的“心理底线”仅有70元的距离。从技术需求到市场价格,传统螺纹钢正面临市场逐步萎缩的风险。因此,传统钢企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做自我提升,生产符合钢结构行业用钢需求的“定制化”钢材,这也是新兴钢结构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倒逼钢企根据最新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整体发展策略转型的结果。   对此,王晓齐进一步指出,钢铁企业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进一步优化高强钢材生产工艺,不断改善钢材性能,增强质量稳定性,提高用户满意度;要建立和完善钢材加工配送体系,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服务水平。钢铁企业要与钢结构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实现规模与效益、结构与质量、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的和谐发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09

印尼或推锡业新政 国际锡供需趋向紧平衡

记者从最近召开的2014中国锡产业交易大会暨锡价格预测会上获悉,出口占全球总量1/3的印尼将于11月实施对非锡锭类产品的出口限制新规,届时锡材出口将受限。国际锡协中国区首席代表崔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锡供应将会减少,供需将趋向紧平衡。 印尼锡出口再收紧 新规将印尼国内锡产品出口划分成为四类:纯锡锭、其他形式的纯锡、锡焊料合金和其他合金。一家出口商只能获得四类许可证中的一种。新规对除锡锭外的其他产品做了严格规定。 崔琳表示,新规推出后,经由印尼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ICDX)的交易,除锡锭以外,其他锡产品的交易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对于想要变相出口的企业来说,若要达到出口标准,生产成本要提高很大一截,那厂家的利润就没有办法保证。” 全球锡矿分布非常不均,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秘鲁等是锡主要供应国;其中,印尼是全球头号锡出口国,其出口约占全球总量1/3。印尼即将实施的锡业限制出口新政,是该国控制出口政策的延续和深化。 去年7月,印尼出台新政,从2013年7月1日起禁止纯度低于99.9%的锡锭用于出口。8月末,印尼政府又祭出新规,要求全部47家注册锡锭出口商在出口原料前必须在ICDX进行交易。 新规出台后执行得非常好,印尼去年10月锡出口同比下降73%,而国际锡价2个月内上涨20%。不过,今年以来,印尼企业“绕道”做生意。据国际锡协介绍,30%锡锭通过锡材方式出口。为此,印尼出台新的限制锡业出口的政策。 价格影响待观察 印尼锡业出口新政下月实施后,锡价会像去年一样飙升吗? 国际锡协中国区首席代表崔琳认为,新政之后,印尼若严格执行,对锡供应肯定造成影响。上海有色网锡市场高级分析师邬小枫认为,从理论上,印尼新政会限制出口,减少供应,提振锡市,但最终对价格影响还不可知,因为影响价格因素比较多。 事实上,国际锡价在今年6月之后大幅降价,LME三月锡从每吨2.35万美元跌至接近2.01万美元。 中国供应量增加填补了印尼供应缺口。中国是锡业生产大国。印尼控制锡出口后,缅甸锡精矿出口自2011年起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加。中国从缅甸进口锡矿后,加工成锡料大量供应美、日市场。最后把国际锡价拉下高台。 邬小枫认为,中国锡产量大幅增加,已经使得二、三季度的锡市存在一定的供应过剩,新规推出短期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随着库存逐渐被消耗,现货吃紧,届时将会对现货价格起到提振作用。不过,由于需求放缓,未来2、3年内全球锡市场可能仍将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崔琳相对乐观。她认为,缅甸锡精矿出口增速放缓,锡供需将趋向紧平衡。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09

印尼或推锡业新政 国际锡供需趋向紧平衡

记者从最近召开的2014中国锡产业交易大会暨锡价格预测会上获悉,出口占全球总量1/3的印尼将于11月实施对非锡锭类产品的出口限制新规,届时锡材出口将受限。国际锡协中国区首席代表崔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锡供应将会减少,供需将趋向紧平衡。 印尼锡出口再收紧 新规将印尼国内锡产品出口划分成为四类:纯锡锭、其他形式的纯锡、锡焊料合金和其他合金。一家出口商只能获得四类许可证中的一种。新规对除锡锭外的其他产品做了严格规定。 崔琳表示,新规推出后,经由印尼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ICDX)的交易,除锡锭以外,其他锡产品的交易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对于想要变相出口的企业来说,若要达到出口标准,生产成本要提高很大一截,那厂家的利润就没有办法保证。” 全球锡矿分布非常不均,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秘鲁等是锡主要供应国;其中,印尼是全球头号锡出口国,其出口约占全球总量1/3。印尼即将实施的锡业限制出口新政,是该国控制出口政策的延续和深化。 去年7月,印尼出台新政,从2013年7月1日起禁止纯度低于99.9%的锡锭用于出口。8月末,印尼政府又祭出新规,要求全部47家注册锡锭出口商在出口原料前必须在ICDX进行交易。 新规出台后执行得非常好,印尼去年10月锡出口同比下降73%,而国际锡价2个月内上涨20%。不过,今年以来,印尼企业“绕道”做生意。据国际锡协介绍,30%锡锭通过锡材方式出口。为此,印尼出台新的限制锡业出口的政策。 价格影响待观察 印尼锡业出口新政下月实施后,锡价会像去年一样飙升吗? 国际锡协中国区首席代表崔琳认为,新政之后,印尼若严格执行,对锡供应肯定造成影响。上海有色网锡市场高级分析师邬小枫认为,从理论上,印尼新政会限制出口,减少供应,提振锡市,但最终对价格影响还不可知,因为影响价格因素比较多。 事实上,国际锡价在今年6月之后大幅降价,LME三月锡从每吨2.35万美元跌至接近2.01万美元。 中国供应量增加填补了印尼供应缺口。中国是锡业生产大国。印尼控制锡出口后,缅甸锡精矿出口自2011年起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加。中国从缅甸进口锡矿后,加工成锡料大量供应美、日市场。最后把国际锡价拉下高台。 邬小枫认为,中国锡产量大幅增加,已经使得二、三季度的锡市存在一定的供应过剩,新规推出短期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随着库存逐渐被消耗,现货吃紧,届时将会对现货价格起到提振作用。不过,由于需求放缓,未来2、3年内全球锡市场可能仍将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崔琳相对乐观。她认为,缅甸锡精矿出口增速放缓,锡供需将趋向紧平衡。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09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