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铁矿石价格仍存下跌空间

  国土资源部官网29日发布消息称,当前铁矿石的市场供需拐点凸显,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国内矿山企业压力增大。   中国矿业联合会日前组织相关协会召开了2014年上半年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讨会,对包括煤炭、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黄金等在内的主要矿产品的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报告。   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受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的影响,我国主要矿产品的价格、贸易和矿业投资等指标出现了震荡收缩,矿产品产量较去年增速放缓,部分产业经济运行呈现回稳势头。   具体在钢铁和铁矿石方面,1月~5月全国铁矿石原矿累计产量5.68亿吨,折合精粉产量1.52亿吨,同比增长10.7%;铁矿石市场供需拐点凸显,1月~5月生铁产量3.01亿吨,同比增长0.2%,折合铁矿石需求量4.97亿吨。   铁矿石进口量也在继续增长,1月~5月累计进口铁矿石3.8266亿吨,同比增长6059万吨,增幅18.8%,价格下跌30%。   对于未来走势,报告称,国内需求除汽车、造船少数行业表现较好外,其他行业表现一般,甚至下滑。预计今年下半年粗钢产量保持高位,钢材需求增长放缓,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原料价格弱势震荡。若粗钢产量依然维持高位,短期内钢材价格难有大幅回升。   报告预计,今年三季度铁矿石产量预计仍将保持增长,澳大利亚三大矿山发货能力较去年增加1亿吨,新增产能将陆续释放,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确立,港口库存继续维持高位,预计下半年铁矿石价格仍存在下跌空间。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30

大型铁矿石厂商占压倒性优势 小矿企被逼入绝境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全球最大铁矿石厂商今年增产的速度快于预期,将效率较低的小型铁矿石供应商逼入绝境。   尽管需求上升,但从欧洲到澳大利亚,再到中东的小型铁矿石厂商纷纷减产,或者干脆关门大吉,而少数几家超大型矿企则在不断赢得更多的海运铁矿石市场份额,该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   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价格低廉的数亿吨铁矿石供应充斥着市场,推动铁矿石价格在今年下跌了近三分之一。   价格下跌让成本较高的厂商遭到无形排挤,大型矿企则没那么痛苦,因为他们的采矿成本因为规模效应和销量增长反而下降。进入铁矿石领域的壁垒也越来越多,除了少数掌握着最大矿石储备的厂商外,其他人都被拒之门外。   “铁矿石在快速变成只有大玩家才能参与的游戏,小型或边缘厂商几乎没有施展拳脚的余地,”澳大利亚咨询机构MineLife的GavinWendt说。   到2015年,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主要铁矿石厂商将以11.5亿吨的交易量占到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的83%,高于三年前的71%。   年产量1,200万吨的澳大利亚AtlasIron总经理KenBrinsden说道,大型矿商的铁矿石产量"空前",每年可能从中国和其他地区供应商手中夺走最高达8,500万吨的市场。   据MorgansStockbrokers矿业分析师JamesWilson估计,在当前价位,单中国就有约2亿吨的国内产量无利可图。   Wilson说道:“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必和必拓和力拓这样的巨头就有极强的竞争力,其它矿商无力挑战。”   麦格理银行研究表明,2014年第一季中国钢厂使用的国内矿石降至2.41亿吨,较上年第四季减少4,000万吨。   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中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矿商与钢厂建立了直接联系,剩余的矿商都必须在价格驱动的市场中竞争。   此外大型矿商的铁矿石产量纷纷赶超预期。必和必拓预期今年产量将达到2.45亿吨,较上年增加9%,并远超出预期。   力拓亦将今年产量目标提高9%至2.9亿吨,分析师称这将为明年3.6亿吨的目标打下基础。   淡水河谷的目标是3.12亿吨,今年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产量创下最高纪录。   小企业被挤出市场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从海运铁矿石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进口量大幅下降,即便整体出口额仍在增长。   “澳大利亚和巴西等低成本生产国正在取代高成本生产国,”淡水河谷回答路透的问题称。“这已经发生,以后还会增加。”   据伊朗行业数据,该国6月出口较上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仅为120万吨。伊朗是全球第八大海运铁矿石供应国。   瑞典NorthlandResources的长期战略本来是将Kaunisvaara矿的铁精矿年产量提高至400万吨,现已被迫全面重组。   澳大利亚年产量170万吨的CairnHill矿场已经关闭,因采矿成本每吨104美元,超过了售价。而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小矿场现举步维艰。   KimberleyMetalsGroup原本对中国每月出口逾15万吨,因铁矿石价格大跌,其Ridges矿减产25%。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30

煤焦供给收缩 底部机会显现

  经历前期大幅下跌,周一焦煤焦炭走势强劲。随着焦煤供给收缩,焦化企业开工率下滑,下游钢材需求保持稳定,煤焦底部机会已经显现。   焦煤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部分煤矿减产现象明显。山西临汾前期停产矿依旧未复产,整体煤矿开工率为60%,洗煤厂开工率为60%-70%。国有大矿尽管没有出现大规模减产现象,但挺价意愿强烈。内蒙方面,1-6月份全区煤炭产量45146万吨,同比减少9.3%。其中,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801万吨,减少79.2%;乡镇煤矿原煤产量1831万吨,减少82.0%,地方国有矿和乡镇矿大面积停产。市场普遍认为山西地区煤矿库存位于高位,销售压力巨大。然而,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当前煤矿厂存库存已经大幅下降,不存在积压挤库的现象,部分煤矿库存仅为库容的三分之一。从进口来看,2014年1-6月份炼焦煤进口量累计同比下降12%,显示低价对进口煤供应同样产生挤出效应。   焦化企业开工率下滑。焦炭现货在7月上旬已经企稳,现货价格波动较小,期货市场的下跌更多源自对仓单价格的修正。当前河北地区受持续环保检查等因素影响,焦化企业提产困难,开工率位于低位。年产能在100-200万吨的焦化厂开工率为76%,华北地区独立焦化厂开工率79%,各地均采取延长熄焦时间等方式降低焦炭产量。从全国产量来看,1-6月全国焦炭累计产量2.3亿吨,同比下降1.1%,显示限产对于产量产生了实质影响。库存方面,截至上周末,华北地区样本钢厂焦炭平均可用库存天数为7.5天,为2013年至今的最低水平,钢厂焦炭库存难有下降空间。市场普遍认为华东某样本钢厂库存接近80万吨,有较大的去库压力,然而,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该钢铁生产企业没有焦化厂,焦炭依赖对外采购。在当前的价格低位有适当补充库存的需要,防止价格突然上涨造成无法完成采购,因此,80万吨的库存水平并不意味着去库压力。近期焦炭期货价格下跌与仓单价格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市场当前主流焦炭仓单报价在1060元/吨-1080元/吨,部分贸易商报价在1040元/吨,但在该价位能提供的仓单量较为有限。即使以1040元/吨作为仓单报价,9月合约在周一最低点为1021元/吨呈现贴水,这就意味着焦炭1409合约难有继续下跌的空间。   下游钢材需求平稳。市场对于下半年钢材走势并不乐观,认为在宏观面不利的情况下,需求将较上半年萎缩,焦煤焦炭也将受到冲击。然而,二季度以来,政府连续出台稳增长政策,对冲经济下行风险,7月份的PSL更被誉为中国版的QE。在政策暖风下,市场气氛回暖,作为强周期品种的钢材-煤焦同样将受到提振。从钢材库存来看,上海螺纹钢库存为21.8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螺纹钢同比降幅为24.38%,社会库存位于低位,部分钢材出现缺规格现象。最近一期的全国粗钢产量维持在日均230万吨,显示钢材生产对于煤焦的需求仍然平稳。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29

下半年钢铁原料供应仍将过剩

  受钢价下行、资金偏紧及进口资源放量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原料市场价格全面走低,大部分品种价格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低。考虑到国内原料企业限产停产情况有所增加,加之铁矿石和煤炭进口量逐步回落,下半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将略有缓和。同时,第二季度后期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有望在下半年逐渐发挥效应,预计下半年国内原料市场将逐步止跌回稳,但原料供应宽松的趋势不会改变。   上半年国内原料市场持续疲软   进口资源持续放量,市场进入供应过剩阶段。上半年,国外原料供应商产量继续释放。据预测,2014年全球铁矿石和炼焦煤海运贸易量将分别达到12.83亿吨和2.7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2%和5.3%,且大部分增量将发往中国市场。其中,2014年四大矿山铁矿石新增产量预计将达到1.15亿吨左右,而上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增量达到7287万吨,同比增长19.1%,市场逐渐进入供应过剩阶段。   原料市场疲软,部分原料价格创新低。上半年,我国原料市场持续疲软,除了3月下半月至4月初下游集中补库带动市场价格短暂反弹外,价格总体呈下跌走势。其中,铁矿石受低价进口资源冲击影响最大,炼焦煤和焦炭次之,废钢则因国内资源紧张且进口价格坚挺跌幅相对较小。截至6月底,进口铁矿石(62%粉矿)和进口主焦煤(CSR:64%)价格分别降至93.25美元/吨(CIF)和109美元/吨(CIF),分别较2013年底下跌30.8%和22.2%,创2012年9月份以来的新低。国产原料的价格降幅虽然相对较小,但成交量明显萎缩,多数钢厂都提高了进口矿的配比,减少国产铁矿石以及废钢的用量。   原料跌势快于钢材,钢厂逐渐扭亏为盈。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也持续震荡下跌,但降幅小于原料市场。据统计,截至6月底,国内原料价格普遍较年初下跌20%~30%。随着第二季度原料市场加速下跌,国内大部分钢厂从5月份起逐步扭亏为盈,其中不少中小钢厂盈利达到100元~200元/吨。   市场资金压力较大,钢厂库存维持低位。上半年,国内原料市场成交持续平淡,港口库存上升。截至6月底,国内主要港口进口铁矿石和进口炼焦煤库存分别达到11265万吨和1020万吨,分别较2013年底上升2610万吨和200万吨,增幅达到30.15%和24.39%。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不少钢厂对钢材市场走势一直持谨慎态度,以按需采购为主;另一方面是很多钢厂还面临着资金压力。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月~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9.01%。特别是在5月份以后,各地银行对于钢厂贷款收缩明显。据了解,2014年上半年,山西、河北、黑龙江、四川等地的一些中小钢厂都先后出现资金紧张而限产的情况。部分钢厂为回笼资金,出售原先自用的铁矿石资源,使得港口现货市场压力增大。   下半年资源供应仍将宽松   铁矿石市场低位运行。目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基本与2012年9月份的底部持平,而国产铁矿石价格已跌破当时的低点,说明市场供需形势已发生明显转变。下半年铁矿石价格还有多少下跌空间,将主要取决于国内矿山的开工情况。虽然上半年国内原矿产量增幅达到10%左右,但主要的增量来自于钢厂自有矿山,河北、四川等地大部分选矿厂和民营小矿山已陆续关停,河北、山东、广东、安徽地区一些大型独立矿山的产量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为10%~20%。目前国内多数大中型矿山的生产成本为700元~750元/吨,相当于98美元~105美元/吨(CIF),如果后市长期在100美元/吨之下运行,独立矿山的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增大,一些钢厂自有矿的供货积极性也将受到影响。此外,随着银行信用证保证金的提高,一些中小型贸易商迫于资金周转压力,下半年铁矿石进口量可能将有所回落(5月份和6月份已连续小幅回落)。随着铁矿石资源供应压力减轻,如果下半年钢材市场有利好因素出现,一些前期观望的钢厂和大型贸易商将开始补库,铁矿石价格仍有望回稳,预计这种情况可能在9月份后出现。   煤价拉低焦炭价格重心。从2013年至2014年春节前期,国内焦炭市场总体呈震荡下跌走势,炼焦煤价格的大幅下跌使焦化企业一直处于盈利状态。3月份后,随着焦炭价格跌速加快,焦化企业再度转为亏损。同时,2014年上半年焦化企业开工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1月~5月份全国焦炭产量同比下降1.6%,钢厂和焦化企业的库存水平都不高。在下游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煤炭成本将是决定下半年焦炭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为了缓解煤炭企业的压力,近期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如山西省将取消煤炭出省费(30元~50元/吨),内蒙古将下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等。但由于目前煤炭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供需失衡,以上政策的实施可能使煤炭价格继续走低,进而导致焦炭价格重心下移。此外,虽然第三季度国际炼焦煤合同价格继续保持120美元/吨(FOB),进口煤炭与国内资源相比基本没有优势,后期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可能将继续回落,但由于进口绝对数量有限,短期内仍难以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预计第三季度国内市场煤焦价格仍有小幅下跌的空间,第四季度有望企稳。   废钢市场渐趋边缘化。从近半年的市场走势看,国内废钢市场跟跌不跟涨的特性越来越明显。在2013年底和2014年4月份这两波钢材和原料市场的反弹行情中,废钢市场基本波动不大,反弹乏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半年来铁矿石价格下跌,铁水成本明显低于废钢价格(200元~300元/吨),大中型钢厂普遍提高电炉铁水比,不少已达到80%以上,导致废钢市场需求转淡。2014年上半年,不少大中型钢厂继续减少废钢用量,江苏部分主导钢厂上半年的废钢消耗量较去年同期减少近一半,湖北部分主导钢厂废钢采购量较去年减少近三分之二,河北一些主导钢厂上半年更是一直暂停采购。同时,由于铁水成本迅速降低,中频炉钢厂的价格优势也明显下降,采购积极性随之减弱。从下半年情况看,煤焦价格下跌和铁矿石价格回升基本相抵,铁水成本反弹空间有限,废钢市场仍难以摆脱弱势运行的局面,预计重废主流价格将在2250元~2400元/吨这一区间震荡。   目前,国内市场钢材和原料价格均已处于底部区域。随着国家在铁路、电力等方面的投资逐步落实,将对钢材市场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原料市场刚性需求仍在。同时,第二季度起央行连续净投放,商业银行从7月1日起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后期市场资金压力将略有缓解。从资源供应情况看,随着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银行对融资矿的监管力度加大,原料进口量将从高位回落,加之国内不少原料生产厂家因亏损而减产,下半年市场资源供应过剩压力将有所减轻,但供大于求的情况仍可能存在。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29

改革创新是第一动力

  新的“改革窗口”已经开启。对湖北而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根本动力、发展空间和战略路径,全在于改革开放。但改革红利不是张嘴就有,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意味着我们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攻坚战,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为一场改革攻坚战。我们必须以先人一步的改革举措,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激活逆势而上的强大动能,赢得行稳致远的宽广未来。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大考”。考验之大,首先在于我们面对的发展大环境已经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靠老一套办法抓发展,靠陈旧的三板斧去抓经济工作,非但适应不了当前的发展形势,实现不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体要求,更会贻误改革的大好时机。中国经济已经换挡到中速增长的轨道,中央政策已经从“大满灌”变为了“滴灌”,还指望搭高速增长的便车,坐等政策的普惠,哪里抓得住逆势而上的机遇?招商引资的竞争早已升级为软环境的竞争,还靠着一个酒会、一个致辞、一个宣传片的简单套路去争取,哪里还有优势可言?市场要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缺资金只会找银行,要政策只会找财政,要支持只会“找市长”,哪里谈得上用好市场这个“法宝”?网络经济正在突飞猛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如果我们还不敏锐、不熟悉、不在行,哪里找得到新的增长点?   改革永远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改革永远需要我们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为什么我们一旦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无形资产处置方式等十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就破了藩篱、拆了路障,唤醒沉睡的“知本”,开全国先河,被誉为湖北“科技新政”?   为什么仅仅一项工商登记改革,将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行“先照后证”,降低准入门槛,就能出现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局面?这说明,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改革找到出路、找到办法。只要真正迈开改革创新的步子,深处发力,就能更快更多地释放改革红利。   必须承认,我们改革创新的任务还很重。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还需要积极承接国家新一轮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下放、取消一批省级审批事项,尽量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预,加快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和资质资格认证等,该放开的彻底放开,最大限度促进投资便利化,释放民间投资创业活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加快推进省属企业的改革,大力支持省属企业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抓紧推出一批允许非公有资本参与的国企改制重组和国有重点投资项目;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还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订单、专利、企业股权抵押贷款业务,有序放开和搞活金融市场,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约束;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更需要省直各部门和各县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全省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靠改革创新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气场。   我们也必须承认,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领导干部,还存在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在固化的利益面前,还抱着权力“明放实不放”;在改革可能面临的风险和质疑面前,等待观望,裹足不前,怕担风险,守着“太平官”过日子;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老办法被打破,新办法又不会用,发力失准,进退失据。下大力气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适应能力,提高应对更高发展标准的创新能力,才能以改革创新来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在改革创新上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干劲,我们就一定能为“大考”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创造出源源不竭的动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29

中国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联合“抗日”

北京时间7月29日凌晨消息,几家中国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正在寻求利用一项由日立金属长期把持的关键专利已于本月到期之机扩大这种广泛用于汽车、智能手机等行业的微型磁铁产品的出口。日立金属在全球申请了众多钕铁硼专利,长期以来对其他竞争对手构成了巨大的限制。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7-29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