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平代表建议:支持钢铁业节能降碳与新型储能技术协同发展

2024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钢企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风能、太阳能、新型储能、氢能等一体化开发利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型储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新突破,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等多元技术路线竞相发展,我国钢铁行业也已开启“多能互补”用能的发展新格局,开始尝试探索屋顶光伏、钢化联产、余热供暖等领域的应用。然而,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表示,钢铁行业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市场分割机制阻碍规模效应,二是储能技术多场景适应性不足,三是单一收益模式制约应用潜力。基于此,刘怀平提出推动钢铁行业与新型储能技术协同发展的3点建议。一是健全市场协同机制,促进储能规模化发展。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推动建立跨省储能调度平台,破除行政壁垒,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储能资源共享网络,探索适合钢铁行业的容量补偿机制,对参与跨区域调峰的储能设施给予适度财政支持,促进规模化储能部署,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提升。二是推动技术场景适配,构筑多元化技术格局。建议大力引导和发展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及钠离子电池储能等多元化储能技术路线,以满足钢铁行业多场景及极端环境储能需求。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多种路线的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三是创新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综合收益维度。支持钢企将储能设施深度嵌入其综合能源系统,通过与光伏风电、余热回收、氢能制备等场景的联动优化,开发动态充放电策略,提升绿电消纳与经济性空间。完善储能参与电力现货与辅助服务的交易规则,试点将储能调峰贡献转化为碳减排积分,探索绿证核发、用能权交易的创新路径。建议重点企业在沿海高电价区域先行建设集成化示范项目,形成可推广的商业模式经验,为完善市场机制提供实践支撑。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06

从两会政策看钢铁行业升级路径

在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所描绘的宏伟蓝图里,“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国家明确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战略方向,并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为前沿领域注入强劲动能。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节点,以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革新为双轮驱动力,开启一场从“制造”到“智造”、从“黑色”到“绿色”的深刻变革。政策引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要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列为重点任务,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业态安全发展。在此背景下,未来产业如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加速孵化,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样被赋予战略意义。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为钢铁等传统产业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政策定调:钢铁行业转型的三大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为钢铁行业划出清晰路径:智能升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要求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相结合,扩大5G应用、优化算力布局。钢铁行业积极响应,率先实践数字化转型。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5G全连接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50%以上钢铁产能。绿色突围: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产业,是“双碳”目标的关键战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化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转型。钢铁企业通过以下路径实现突围:开展“双碳”标准提升工程,要求重点钢企2025年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8%。高端突破:强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高端特种钢国产化率提升至80%。政策信号明确,钢铁行业必须通过技术革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抢占全球价值链高地。从两会蓝图到车间实践,中国钢铁行业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基因。当智能工厂的机械臂与氢冶金炉的蓝色火焰交相辉映,当“卡脖子”清单逐渐变为“领跑者”名录,这场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不仅关乎行业存续,更承载着制造强国的未来使命。2025年,且看钢铁巨龙如何腾云驾雾,舞出中国智造新高度!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06

河北:加快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对能源产出、输配、消耗环节的设备数字化改造

冀工信软件函〔2025〕72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冀政办字〔2025〕1号)要求,以大模型在制造业领域规模化应用为牵引,点、线、面一体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导向目录(2025-2027年)》,现印发你们,请据此指导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等相关工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年3月2日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导向目录(2025-2027年)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冀政办字〔2025〕1号)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做好数字化转型项目培育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导向目录。一、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一)支持大型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制定转型整体规划,开展数字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据采集、知识沉淀、业务打通、生态搭建等能力,推动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全面互联互通,推进全流程、全场景、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决策和运营深度优化。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构建设备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的技术底座,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业务创新,提升成本、质量、效益、绿色、安全等方面的转型成效,打造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数字领航”企业。(二)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加强关键业务系统部署应用,围绕产品数字孪生、设计制造一体化、个性化定制等复杂场景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供应链协同等各环节各领域转型需求,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推动小快轻准产品解决方案在关键环节的应用。支持小微企业开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推动业务应用上云上平台,开展企业微改造,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三)支持智能工厂建设。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加快生产过程改造升级,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鼓励基础级智能工厂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向先进级智能工厂升级。鼓励先进级智能工厂推进制造各环节集成贯通和综合优化,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向卓越级智能工厂、领航级智能工厂跃升。(四)支持企业云化改造。支持工业设备产品上云,加快高耗能流程行业、通用动力、新能源、智能化设备和产品上云,提升能耗管控、设备运行效率;支持业务应用上云,加快协同办公、经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云服务应用,提升办公、管理及研发效率;支持平台系统上云,加快数据库、大数据、中间件等平台上云,提升数据管理、资源集聚水平;支持基础设施上云,提升资源利用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制造能力(资源)上云,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多种生产能力,实现供需对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五)支持“链式”数字化改造。支持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耦化的数字工具,打造贯通工具链、数据链、模型链的数字底座。引导上下游企业开放制造能力、设计创意、专业知识,与龙头企业实现标准适配、信息共享,推动订单协同、研发协同和服务协同,提高产业链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风险联动预测和协同处置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六)支持数字园区和智慧集群建设。支持园区、产业集群制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线图,明确转型目标、技术架构、功能要素、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加快5G-A、IPv6、区块链、边缘计算、北斗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在园区、集群部署和应用,推进“平台+园区”“标识+园区”融合创新模式。推广安全生产、能源管控、减污降碳等监管系统,实现全流程动态监控、智能分析、针对性优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数字园区和智慧集群。二、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支持企业网络改造升级。加快推进5G-A、万兆光网、工业以太网等各类新型工业网络在企业的规模化应用。鼓励企业建设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5G工厂,推进5G在生产辅助环节的规模化部署和核心环节的深层次拓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二)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和应用。鼓励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立标识注册、标识解析、业务管理、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二级节点功能系统,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的互联互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系统、企业节点的对接,促进供应链管理、重要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提供标识备案、解析监测等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开发基于主动标识的应用场景,推动相关产品的先行先试。(三)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全面采集、实时处理和云端汇聚,支撑企业生产运营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重点行业、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升行业、区域制造业全要素连接水平和数字化决策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平台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支持产业大脑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大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和政府侧、产业侧、企业侧数据互通共享,提供产业宏观经济分析、产业链图谱绘制、区域产业布局展示、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产业风险监控和预警等服务,提高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和产业资源协同配置效果。(五)支持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内部产供销一体化平台集成应用。支持建设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平台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实现制造需求和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支持面向重点行业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鼓励制造企业与行业供应链平台对接,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三、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一)赋能智能生产。支持面向钢铁、石化、装备、医药等重点行业的工业大模型开发,鼓励开发智能体、应用程序、模型即服务等场景级大模型产品。推动工业大模型、机器视觉、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赋能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中试检测、生产协同、设备运维、供需管理、营销服务等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二)赋能绿色制造。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对能源产出、输配、消耗环节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和排放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主决策,有效支撑能源计划、平衡调度、绩效考核,实现能源预测预警、智能调控和能效综合评估,鼓励企业建设一批绿色工厂。(三)赋能安全生产。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安全生产关键部位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分析。推动重点高危行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覆盖关键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环境等全局化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管理和应急体系,减少风险隐患,提升安全水平。(四)支持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鼓励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基础原理、工艺流程、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专家知识库,开发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促进工业知识的沉淀、传播、复用与价值创造。推动企业全面采集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客户与市场等方面数据,进行数据集成处理、建模分析和决策控制,促进工业企业产品创新、运营提质和管理增效。四、支持数字技术能力提升(一)支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引导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要求,制定防护能力提升计划,对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加固和完善。支持企业建立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现场设备数据、生产管理数据及企业外部供应链数据,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分级保护。支持企业建立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开展自主定级,落实安全防护规范要求,鼓励企业邀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定级核查与安全评估,制定整改建设方案,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二)支持数字化转型贯标。鼓励企业开展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贯标,在组织设置、人员管理、沟通协调、制度化文件等方面建立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生产设备运行管理机制,降低设备上云试错成本,提升设备上云质效。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贯标,引导企业围绕数字化供应链关键环节优化、数字化供应链全链条互联集成、数字化供应链全生态协同创新等方向开展贯标工作,打造安全、稳定、柔性、高效的数字化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推动企业全面了解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水平,明确转型路径和方案。鼓励企业开展DCMM贯标,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三)支持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鼓励企业按照国家数字化转型评估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通过评估了解自身发展水平和问题短板,根据评估报告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谋划重点项目,加快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四)支持数字化转型促进机构建设。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促进机构,整合产学研用资源,面向制造业企业开展诊断评估,提炼典型场景,明确转型方向,提供标准化、模块化、货架式、专业化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搭建典型应用体验环境,集中展示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应用标准和技术工具,推动供需对接、培训推广,促进资源开放与流通共享。(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06

河北:支持面向钢铁等重点行业的工业大模型开发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冀政办字〔2025〕1号)要求,以大模型在制造业领域规模化应用为牵引,点、线、面一体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导向目录(2025-2027年)》,现印发你们,请据此指导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等相关工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5年3月2日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导向目录(2025-2027年)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冀政办字〔2025〕1号)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做好数字化转型项目培育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导向目录。一、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一)支持大型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制定转型整体规划,开展数字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据采集、知识沉淀、业务打通、生态搭建等能力,推动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全面互联互通,推进全流程、全场景、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决策和运营深度优化。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构建设备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的技术底座,开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业务创新,提升成本、质量、效益、绿色、安全等方面的转型成效,打造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数字领航”企业。(二)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加强关键业务系统部署应用,围绕产品数字孪生、设计制造一体化、个性化定制等复杂场景开展系统化集成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供应链协同等各环节各领域转型需求,实施重点场景深度改造,推动小快轻准产品解决方案在关键环节的应用。支持小微企业开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推动业务应用上云上平台,开展企业微改造,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三)支持智能工厂建设。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加快生产过程改造升级,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鼓励基础级智能工厂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向先进级智能工厂升级。鼓励先进级智能工厂推进制造各环节集成贯通和综合优化,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向卓越级智能工厂、领航级智能工厂跃升。(四)支持企业云化改造。支持工业设备产品上云,加快高耗能流程行业、通用动力、新能源、智能化设备和产品上云,提升能耗管控、设备运行效率;支持业务应用上云,加快协同办公、经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云服务应用,提升办公、管理及研发效率;支持平台系统上云,加快数据库、大数据、中间件等平台上云,提升数据管理、资源集聚水平;支持基础设施上云,提升资源利用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制造能力(资源)上云,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多种生产能力,实现供需对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五)支持“链式”数字化改造。支持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耦化的数字工具,打造贯通工具链、数据链、模型链的数字底座。引导上下游企业开放制造能力、设计创意、专业知识,与龙头企业实现标准适配、信息共享,推动订单协同、研发协同和服务协同,提高产业链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风险联动预测和协同处置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六)支持数字园区和智慧集群建设。支持园区、产业集群制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线图,明确转型目标、技术架构、功能要素、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加快5G-A、IPv6、区块链、边缘计算、北斗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在园区、集群部署和应用,推进“平台+园区”“标识+园区”融合创新模式。推广安全生产、能源管控、减污降碳等监管系统,实现全流程动态监控、智能分析、针对性优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数字园区和智慧集群。二、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支持企业网络改造升级。加快推进5G-A、万兆光网、工业以太网等各类新型工业网络在企业的规模化应用。鼓励企业建设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5G工厂,推进5G在生产辅助环节的规模化部署和核心环节的深层次拓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二)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和应用。鼓励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立标识注册、标识解析、业务管理、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二级节点功能系统,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的互联互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系统、企业节点的对接,促进供应链管理、重要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提供标识备案、解析监测等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开发基于主动标识的应用场景,推动相关产品的先行先试。(三)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全面采集、实时处理和云端汇聚,支撑企业生产运营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重点行业、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升行业、区域制造业全要素连接水平和数字化决策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平台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支持产业大脑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大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和政府侧、产业侧、企业侧数据互通共享,提供产业宏观经济分析、产业链图谱绘制、区域产业布局展示、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产业风险监控和预警等服务,提高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和产业资源协同配置效果。(五)支持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内部产供销一体化平台集成应用。支持建设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平台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实现制造需求和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支持面向重点行业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鼓励制造企业与行业供应链平台对接,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三、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一)赋能智能生产。支持面向钢铁、石化、装备、医药等重点行业的工业大模型开发,鼓励开发智能体、应用程序、模型即服务等场景级大模型产品。推动工业大模型、机器视觉、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赋能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中试检测、生产协同、设备运维、供需管理、营销服务等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二)赋能绿色制造。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对能源产出、输配、消耗环节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和排放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主决策,有效支撑能源计划、平衡调度、绩效考核,实现能源预测预警、智能调控和能效综合评估,鼓励企业建设一批绿色工厂。(三)赋能安全生产。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安全生产关键部位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分析。推动重点高危行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覆盖关键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环境等全局化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管理和应急体系,减少风险隐患,提升安全水平。(四)支持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鼓励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基础原理、工艺流程、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专家知识库,开发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促进工业知识的沉淀、传播、复用与价值创造。推动企业全面采集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客户与市场等方面数据,进行数据集成处理、建模分析和决策控制,促进工业企业产品创新、运营提质和管理增效。四、支持数字技术能力提升(一)支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引导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要求,制定防护能力提升计划,对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加固和完善。支持企业建立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现场设备数据、生产管理数据及企业外部供应链数据,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分级保护。支持企业建立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开展自主定级,落实安全防护规范要求,鼓励企业邀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定级核查与安全评估,制定整改建设方案,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二)支持数字化转型贯标。鼓励企业开展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贯标,在组织设置、人员管理、沟通协调、制度化文件等方面建立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生产设备运行管理机制,降低设备上云试错成本,提升设备上云质效。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贯标,引导企业围绕数字化供应链关键环节优化、数字化供应链全链条互联集成、数字化供应链全生态协同创新等方向开展贯标工作,打造安全、稳定、柔性、高效的数字化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推动企业全面了解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水平,明确转型路径和方案。鼓励企业开展DCMM贯标,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三)支持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鼓励企业按照国家数字化转型评估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通过评估了解自身发展水平和问题短板,根据评估报告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谋划重点项目,加快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四)支持数字化转型促进机构建设。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促进机构,整合产学研用资源,面向制造业企业开展诊断评估,提炼典型场景,明确转型方向,提供标准化、模块化、货架式、专业化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搭建典型应用体验环境,集中展示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应用标准和技术工具,推动供需对接、培训推广,促进资源开放与流通共享。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06

3月份热轧板卷市场需求或将环比回暖 价格震荡趋强运行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5%,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2%和46.3%,比上月下降0.3和0.2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春节后生产活动较快恢复。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有所扩大。从业人员指数为48.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改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加快。四、 市场价格波动收窄 3月份或继续有一定趋强可能(一)热轧板卷市场价格图5:国内4.75mm热轧板卷均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截至3月3日,4.75热轧板卷全国均价3448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3元/吨。其中主要城市价格为上海3420元/吨,沈阳3340元/吨,天津3350元/吨,乐从3380元/吨,武汉3470元/吨,成都3500元/吨,西安3470元/吨。图6:国内25个主要地区热轧板卷市场价格及月度涨跌幅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二)成本利润图7:热轧板卷成本利润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截止至3月3日,据Mysteel测算热轧即期生产成本为3459.50元/吨,较上月减少95.35元/吨,Myspic热卷价格指数为3392.99元/吨,月环比下跌49.52元/吨,热轧盈利为-66.51元/吨,月环比反向缩小45.84元/吨。目前由于需求较弱,市场价格弱势运行,近期重要会议来临,或将出台一定政策刺激钢铁行业回暖,预计近期生产成本或将出现降低的可能。五、国内市场分析总结市场近期扰动较多,主要针对限产对于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情绪有继续回升的空间。当前市场低位补库基本完成,未来市场刚需存在,但在订单不能有效增加的情况下,其消费弹性则相对有限。虽然反倾销增加,但海外价格并未呈现明显上涨,这对于国内市场价格的顶部抑制依然较高。从基本面角度看,近期市场到货量继续维持,产量维持在高位对于市场有较强的抑制。从钢厂角度而言,在限产的刺激下,钢厂利润呈现一定扩张,但市场涨价接单较为一般,这对于市场情绪而言则相对谨慎,这也是造成市场价格回升,反而观望情绪回升的主要原因。目前钢厂接单两天好,三天差的情况。从订单结构看,刚需补库、反套拿货为主,短期回补为主,市场投机拿货意愿并不强。钢厂处于观望态势,随行就市跟随的情况下,价格则跟随自身订单进行调整,自主顶价意愿则并不强。从钢厂反馈,出口订单低价依然较好,但短期越南反倾销对于2米卷订单有回升,其他则有所减量,给于部分钢厂未来内贸压力会有所加大;其次,钢厂短期产量达到高位,热轧3月周度实际产量预期在610-620万吨/以水平,供应减量有限,价格顶部有所抑制,这也是导致价格预期并不强的原因。就此看,市场消费弹性未出现明显的回升,对于国内供需矛盾也较难出现快速缓和。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06

1月天津不锈钢材市场交易量、额环比均大幅下降

据天津不锈钢材市场总经理邢仲英介绍,1月份,天津不锈钢材市场交易量为600吨,交易额为960万元,环比分别下降73.80%和73.84%。邢仲英表示,1月份,该市场不锈钢交易量、额处于大幅下降态势。展望今后一段时间,整体需求严重不足,该市场交易量、额波动下行态势仍会延续。分品种来看,1月份,该市场销量居首位的是不锈钢板材,销量为190吨,环比下降(下同)42.42%,占市场总销量的31.7%;交易额为310万元,环比下降(下同)89.16%,占市场总销售额的(下同)32.29%。销量居第二位的是不锈钢型材,销量为180吨,降70.00%,占30%;交易额为260万元,降90.91%,占27.1%。销量居第三位的是不锈钢管材,销量为170吨,降71.67%,占28.33%;交易额为320万元,降66.67%,占33.33%。销量居第四位的是其他类,销量为60吨,降90.00%,占10.00%;交易额为70万元,降7.29%,占7.3%。据经销商反映,该市场1月份销量相对较大的品种有:材质为304,规格为40毫米×40毫米×4毫米、50毫米×50毫米×5毫米的不锈角钢;材质为304,规格为直径8毫米~直径28毫米、直径30毫米~直径60毫米的不锈圆钢;材质为304,规格为直径20毫米×3毫米、直径22毫米×3毫米、直径25毫米×3毫米、直径38毫米×3毫米、直径32毫米×3毫米、直径48毫米×3毫米、直径45毫米×3毫米、直径57毫米×3毫米、直径76毫米×4毫米的不锈钢无缝管等;材质为304/2B,规格为0.5毫米×1000毫米×2000毫米的冷轧不锈钢薄板;材质为304/2B,规格为1.0毫米×1000毫米×2000毫米的冷轧不锈钢薄板。上述品种的销量占该市场总销量的60%以上。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3-05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