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家生产企业日均铁水产量小幅减少(2月26日)

2025年2月26日,据兰格调研,全国201家生产企业铁水日均产量为224万吨,周环比减少0.48万吨,总体月环比减少5.22万吨;24年12月日均铁水产量为220.45万吨,25年1月日均铁水产量为226.03万吨,25年2月日均铁水产量为224.69万吨。本周全国钢厂日铁水总产量较上周小幅减少,其中主要是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及华南区域高炉存在新增检修及减产操作,域内铁水总量有所减少;而华东区域及华中区域个别刚刚结束检修期恢复生产的高炉逐渐恢复正常产量,铁水总量较前期增加;其他区域铁水量则较上周变动不大。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2-26

“双碳”背景下直接还原铁前景广阔

在全球低碳甚至零碳转型背景下,直接还原铁(DRI)生产技术作为钢铁行业实现低碳生产的一种重要技术,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直接还原铁技术主要通过使用天然气或氢气、煤基还原剂等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生产固态金属铁。直接还原铁工艺相比传统的高炉—转炉流程,具有碳排放更低、灵活性更高和原料适应性强的优点,尤其在以氢气作为还原剂时,几乎可以实现零碳排放。世界上直接还原铁的生产始于1969年,2018年以来,随着多座大型设备的投产,直接还原铁的产量快速增长。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23年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达13650万吨,同比增长9.5%。其中,印度增长最快,产量高达4933万吨,同比增长16.7%,占全球总产量的36%;其次是伊朗,产量为3345万吨,同比增长1.7%,占全球总产量24.7%;俄罗斯产量为778万吨,同比增长0.9%;沙特阿拉伯产量为681.2万吨,同比增长1.5%。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增长最快的为印度和伊朗,这两个国家的直接还原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当前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主要有气基(天然气或氢气)直接还原炼铁法、煤基直接还原法。气基直接还原炼铁法的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占主导地位,例如米德莱克斯(Midrex)法、希尔(Hyl)法、Energiron法等,其中前两种占绝对优势,前两种占全球DRI产量的75%以上,如果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和传统高炉—转炉炼钢流程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50%~70%。气基工艺主要应用于中东、伊朗、俄罗斯等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2023年伊朗采用Midrex工艺生产了3014万吨DRI,占其总产量的90%。在碳中和背景下,气基DRI搭配电炉(EAF)被视为生产“绿色钢铁”的重要路径。煤基工艺(煤还原)占比约为25%,该工艺以块矿或球团矿为原料,在高温(950摄氏度~1100摄氏度)下还原,产品含碳低(0.05%~0.3%),但受限于原料高品位要求(铁含量大于66%),主要集中在高品位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尽管印度推动煤基DRI发展,但其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与全球减碳趋势存在冲突,未来可能面临转型压力。据统计,2023年使用Midrex工艺生产的直接还原铁占据了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的57.8%,Hyl和Energiron工艺占比为14.3%,回转窑工艺占比为27.9%。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氢基直接还原技术将成为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例如欧洲、中国、印度等地都有多个氢基直接还原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中。全球直接还原铁主要项目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过程相对传统高炉炼铁工艺更加环保,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这就促使更多钢铁企业新建直接还原铁项目。美国奥钢联在得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投资7.4亿美元,建设了采用Midrex技术的直接还原铁厂,2016年已建成投产,每年可生产200万吨高质量的热压块铁(HBI),计划后期改为氢还原,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在2023年12月23日投产的年产100万吨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金属化率为94%,平均含铁量达86.5%,采用全球首创“氢冶金电熔炼工艺(HyRESP),是中国首套采用氢气生产的最大零重整竖炉。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年产120万吨的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自2023年5月份顺利连续生产绿色DRI产品后,2024年9月份成功应用绿氢作为还原气体实现稳定生产,直接还原铁金属化率超94%,验证了绿电—绿氢—绿钢工艺的可行性。安赛乐米塔尔西班牙公司正在希洪基地建造230万吨/年的绿色氢基DRI厂(后面配套110万吨电炉),计划2025年投产。该项目是安赛乐米塔尔欧洲公司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5%计划的一部分。加拿大安赛乐米塔尔在多法斯科厂投资18亿加元新建的250万吨产能DRI炉采用直接还原铁—电弧炉炼钢模式,最初将使用天然气运行,具备“氢冶金”能力,可在绿色氢供应充足且成本效益可行时转换使用。德国安赛乐米塔尔计划在不来梅建造1座DRI工厂,向不来梅的电弧炉及艾森许滕施塔特的2座新电弧炉供应DRI,预计2026年开始运营,新装置每年将生产380万吨粗钢。比利时安赛乐米塔尔根特投资11亿欧元,建设1座年产250万吨的直接还原铁工厂和2座电弧炉,项目实施后将逐步淘汰现有A高炉,预计每年可减少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美国安赛乐米塔尔计划在阿拉巴马州卡尔弗特建设1座采用氢基直接还原铁工艺的高端无取向电工钢智能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年产15万吨高端无取向电工钢,可使每吨钢材的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62%。法国安赛乐米塔尔计划投资17亿欧元用于敦刻尔克和滨海福斯工厂的低碳转型,在敦刻尔克将建设1座年产250万吨的氢直接还原铁炉和两座电弧炉,建成后取代目前正在运行的2座高炉。预计该项目在2027年投产,2030年可使该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近40%,即每年减少780万吨。德国萨尔茨吉特钢铁公司为了从传统炼钢向电炉炼钢转型,实现2033年零碳排放的钢铁生产计划,在Flachstahl工厂建造一座210万吨/年的DRI厂,使用氢气和天然气作为还原剂,计划2026年7月份投产。投产后将能大量生产绿色钢材,为欧洲难减排行业的降碳起到示范作用。德国迪林根钢铁公司在迪林根工厂建造一座250万吨/年的DRI工厂和一座电弧炉,将于2027年投产,届时该公司将关闭该厂的高炉和转炉。为了生产碳中和钢材,荷兰塔塔钢铁公司在艾默伊登建设DRI厂,到2030年用1套DRI设备(250万吨/年)和1座电弧炉(300万吨/年)取代2座焦化厂(共260万吨/年)中的1座和7号热风炉(350万吨/年)。DRI厂最初以天然气为燃料,计划后期将氢还原引入工艺中。瑞典LKAB计划在瑞典北部耶利瓦勒的HYBRIT开发项目中建造1座135万吨/年的DRI示范工厂,到2030年从球团矿供应商转型为海绵铁供应商,产能达到540万吨/年的水平。该示范工厂将为瑞典钢铁公司(SSAB)生产无化石燃料钢材提供原料。瑞典Stegra公司(前身为H2GreenSteel)在瑞典北部博登厂区建造1座基于Midrex技术的210万吨/年的DRI厂,用100%绿氢生产直接还原铁,配备1座电解制氢厂、1座电弧炉炼钢车间、1套CSPNexus装置、1套冷轧设备和1套加工综合设施。计划2025年投产,2030年从球团矿供应商转型为海绵铁供应商,产能达540万吨/年。2023年4月份,日本神户制钢协同三井物产拟在阿曼合作开发低碳直接还原铁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500万吨,暂以天然气作为还原剂,未来将考虑以氢气替代天然气,并结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韩国浦项制铁计划在2025年第1季度动工建设氢还原(HyREX)钢厂,预计2027年完工,届时直接还原铁的产能为每小时36吨。计划2030年实现HyREX技术商业化生产,2040年直接还原铁产能增加至250万吨/年,到2050年,其HyREX氢还原炼铁技术全面应用于生产。直接还原铁发展预测根据国际能源署可持续发展情境中的直接还原铁产量数据,采用传统技术生产的直接还原铁的产量将保持正增长至2040年,但其后随着氢基直接还原铁和带有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工艺的成熟,传统直接还原铁产量将下降,以氢气为还原剂的直接还原铁产量可能会逐渐增加。预计2050年全球直接还原铁总产量为4.11亿吨,与2023年的13650万吨相比,将增长201%,高炉铁产量将从2023年的12.87亿吨降至2050年的6.65亿吨。我国直接还原铁产业起步较晚,因天然气资源条件有限和高炉工艺成熟,发展相对缓慢,在“双碳”背景下,随着电炉炼钢工艺的持续增加,以及市场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增长,尤其在汽车制造(轻量化部件)、高端钢材(如不锈钢、高强钢)领域需求显著,预计未来5年我国直接还原铁需求年均增速将超过10%。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2-26

2024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产品营销统计分析

2024年,全国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平均日产274.61万吨、同比下降2.0%;生产钢材14亿吨、同比增长1.1%,平均日产382.42万吨、同比增长0.8%。纳入营销月报统计的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简称重点企业)生产钢材7.65亿吨,同比下降2.7%。重点企业销售钢材7.58亿吨,同比下降2.5%,降幅较前期进一步收窄。据此计算,2024年全年重点企业产销率为99.1%,较2024年1月—11月份的98.9%和2023年同期的98.8%都略有提升。2024年12月份,全国生产粗钢7597.0万吨、同比增长11.8%,日产245.06万吨、环比下降6.2%;生产钢材6515.0万吨、同比增长1.2%,日产210.16万吨、环比下降6.3%。重点企业生产钢材6096.3万吨,同比增长13.7%、环比下降3.1%。重点企业销售钢材6182.9万吨,同比增长15.5%、环比下降1.8%。重点企业钢材生产情况从品种大类来看,2024年重点企业生产的铁道用钢材、长材、板带材、管材、其它钢材等5大类品种,在钢材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0.5%、40.5%、56.7%、1.6%、0.7%。和2023年相比,铁道用钢材、管材、其它钢材在钢材总量中的占比大体持平,长材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板带材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5大类品种钢材中,板带材2024年产量同比微增0.2%,其它钢材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4.3%;铁道用钢材、长材和管材3个大类品种2024年的产量则出现了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1.0%、6.7%、3.2%。分月看,2024年5大类品种钢材里,长材产量大多数月份维持在2500万吨以上,最低为该年8月份的2300万吨,高峰出现在该年10月份,超过了2800万吨。这与2024年7月底、8月初各地接到粗钢限产任务,9月底国家陆续推出一系列经济提振政策紧密相关。2024年,板带材产量有7个月在3500万吨以上,还有3个月接近3500万吨,其中5月份的3946万吨为最高点,6月份和4月份分别为次高和次次高,第2季度产量占到了2024年全年的26.6%。2024年,重点企业生产的22大类品种钢材,中板、热轧窄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电工钢板带、镀层板(带)、冷轧薄板、其它钢材、厚板等9个品种产量同比增加,钢筋、中厚宽钢带、盘条(线材)、特厚板、中小型型钢、棒材、热轧薄板、无缝钢管、大型型钢、焊接钢管、铁道用钢材、冷轧窄钢带等13个品种产量同比减少。在产量同比减少的13个品种中,钢筋、中厚宽钢带、盘条(线材)等品种产量减少较多,同比分别减少1747.8万吨、636.2万吨、364.3万吨,3个品种合计减产2748万吨,占重点企业钢材减少总量的127.8%;焊接钢管、钢筋、冷轧窄钢带等品种产量减产幅度较大,同比分别减少11.8%、10.8%、9.3%。在产量同比有所增长的9个品种中,中板、热轧窄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增量较大,同比分别增加254.2万吨、144.5万吨、131.2万吨;冷轧薄板、电工钢板带、热轧窄钢带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16.0%、7.7%、6.5%。重点企业钢材销售量的变化2024年,重点企业销售钢材7.58亿吨,同比下降2.5%,下降幅度略小于产量2.7%的下降幅度,说明重点企业认真执行了“以销定产”的行业自律原则。从品种大类来看,2024年重点企业销售的铁道用钢材、长材、板带材、管材、其它钢材等5大类品种,在钢材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0.5%、40.7%、56.5%、1.6%、0.7%。和2023年相比,铁道用钢材、管材在钢材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大体持平,长材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板带材、其它钢材占比分别上升1.6个、0.1个百分点。2024年,5大类品种销售量在钢材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及变化情况,与其产量在钢材总量中的占比及变化情况大体一致。和2023年相比,铁道用钢材、长材、管材3个大类品种的销售量同比分别下降0.3%、6.4%、1.0%;板带材和其它钢材2个大类品种的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0.4%、4.8%。尽管2024年长材类品种的销售量同比下降了6.4%,但其中的钢筋、线材、棒材等建筑用长材产品所占比重依然较大,3个品种在22大类品种中的合计占比达到38.2%。销售量和2023年大体持平的板带类产品中,中厚宽钢带在22大类品种中的占比最高,为20.7%,仅次于建筑用长材产品。5大类钢材品种中,2024年铁道用钢材、长材和管材3个品种销售量的同比下降幅度小于产量下降幅度,板带材和其它钢材2个品种销售量的同比增幅高于产量增幅。分月看,2024年5大类品种钢材的销售量与产量并不完全同步。例如长材,产量最高峰出现在2024年10月份,但销售量的最高月却是2024年4月份;板带材产量的最高月是2024年5月份,销售量的最高月也是2024年5月份;管材产量、销售量的最高月都是2024年12月份。2024年,22大类品种钢材中,中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热轧窄钢带、镀层板(带)、电工钢板带、冷轧薄板、其它钢材、厚板等9个品种的销售量出现了同比增长,钢筋、中厚宽钢带、盘条(线材)、中小型型钢、棒材、特厚板、大型型钢、热轧薄板、焊接钢管、铁道用钢材、冷轧窄钢带、无缝钢管等13个品种的销售量出现了同比下降。在销售量同比下降的13个品种中,钢筋、中厚宽钢带、盘条(线材)等品种产量减少较多,同比分别减少1657.5万吨、728.7万吨、292.1万吨,3个品种合计减产2678.3万吨,占重点企业钢材减少总量的139.2%;焊接钢管、钢筋、冷轧窄钢带等品种产量减产幅度较大,同比分别减少12.5%、10.3%、9.9%。在销售量同比增长的9个品种中,中板、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增量较大,同比分别增加227.5万吨、165.3万吨、154.2万吨;冷轧薄板、电工钢板带、热轧窄钢带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13.0%、8.1%、6.5%。2024年重点企业钢材产销变化情况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调整,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高峰期的退去,房地产用钢需求大幅下降,钢筋、线材等长材类建筑用钢的需求受到严重制约,其产销量也在下滑,且在钢材产销总量中的比重也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新基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长点,推动板带材产销量增长,其在钢材产销总量中的比重也相应提高。钢材出口情况在整体需求依然弱于供给的情况下,各企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海外市场。2024年,重点企业出口钢材3598.6万吨,同比增加558.9万吨、增长18.4%,出口量占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8%。同期,全国出口钢材11071.6万吨,同比增加2048.3万吨、增长22.7%。重点企业钢材出口量、出口增量分别占全国钢材出口量的32.5%、出口增量的27.8%,重点企业钢材出口增速比全国钢材出口增速低4.3个百分点,说明2024年以来国内钢材出口的主体是钢铁贸易企业。分品种看,2024年重点企业出口量较多的品种是板带材和长材,分别出口2379.3万吨、899.3万吨,同比增长18.3%、24.84%,在重点企业钢材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66.1%、25.0%,分别比2023年提升0.1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钢材内销渠道结构情况2024年,重点企业内销钢材量为6.6亿吨,内销占比为95.2%。其中,直供、分销、分支机构销售、零售的占比分别为47.7%、34.9%、12.3%、5.1%,直供占比接近一半。和2023年相比,2024年重点企业的直供、分销、分支机构销售在内销中的占比分别提升0.1个、0.4个、0.1个百分点,零售在内销中的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显示市场需求走弱、行业困境未破格局下,钢铁企业为降低风险隐患,严格执行以销定产、按订单生产的原则,更多依靠自身销售系统来推进钢材销售。钢材内销流向结构情况2024年,重点企业钢材内销按照区域流入量统计,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是主要流入地区,三地区的钢材流入合计量占重点企业内销钢材总量的84.2%,比2023年提升0.9个百分点。其它地区中,2024年东北地区的钢材流入量占重点企业内销钢材总量的比重和2023年持平,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钢材流入量占重点企业内销钢材总量的比重分别比2023年下降了0.4个、0.6个百分点。从品种钢材流入地来看,2024年铁道用材主要流入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其中流入华北地区的量最多,占铁道用材内销总量的36.1%;长材主要流入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流入华东地区的量最多,占长材内销总量的44.7%;板带材、管材主要流入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其中流入华东地区的量,分别占板带材、管材内销总量的42.3%、32.5%;其它钢材基本流入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流入华东地区的量,占其它钢材内销总量的68.5%。从各个地区流入钢材的品种结构看,各地区流入的钢材品种主要是板带材和长材,二者流入合计量占流入该地区钢材总量的比重之和,都接近或超过了96%,中南地区甚至达到了98.4%。从各地区流入钢材的细分品种来看,流入华北地区的品种钢材主要是中厚宽钢带、盘条(线材)和钢筋,3个品种流入华北地区的合计量占华北地区流入钢材总量的53.5%,其中仅中厚宽钢带自身流入华北地区的量就占华北地区流入钢材总量的31.0%,接近三分之一;流入东北地区的品种钢材主要是中厚宽钢带、钢筋和盘条(线材),3个品种流入东北地区的合计量占东北地区流入钢材总量的56.2%,其中仅中厚宽钢带自身流入华北地区的量就占东北地区流入钢材总量的28.6%,超过了四分之一;流入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品种钢材主要是钢筋、中厚宽钢带和盘条(线材),3个品种流入这几个地区的各自合计量分别占该地区流入钢材总量的47.8%、51.8%、74.6%、63.6%,其中钢筋流入量在这几个地区流入钢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9.1%、22.9%、45.4%、32.3%。钢材库存情况截至2024年底,重点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767万吨,比2024年初增加97万吨,上升5.9%;比2024年11月末减少165万吨,下降8.5%;比2023年底增加57万吨,上升3.4%。从社会库存来看,2024年12月下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的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659万吨,环比上一旬减少12万吨,下降1.8%,库存降至2024年的最低水平;比2024年11月下旬减少24万吨,下降3.5%;比2023年同期减少70万吨,下降9.6%。2024年12月末钢材库存量比2024年11月末有所减少,主要是在市场观望情绪较浓状态,供给双方的生产、采购都相对审慎。后期展望和建议从近期全国钢铁产量持续走高的态势看,短期内国内钢铁产量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小,供应或继续保持高位。需求端,钢铁市场淡季导致终端用户采购意愿下降,前期政府出台的各项提振经济的政策,落地、效果显现还需一定时间,今后几个月需求全面好转的可能性不大,房地产市场下滑趋势止跌企稳还需时日。整体来看,国内钢铁市场供过于求、库存高位的总体局面不会根本扭转,还需广大钢铁企业认清行业供求矛盾的长期性,保持战略定力,严格执行以销定产、按单生产原则,不要盲目高产、扩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应对市场的波动。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2-26

山东港口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日照)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春潮拍岸新开卷,巨轮出港又扬帆。2月25日,山东省港口集团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日照)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在日照举行。此次山东港口在日照市2024年建成投产、2025年续建及新开工重点工程共计55项,项目总投资约616亿元。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生,市政协主席杨留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峰,市委常委、秘书长吕祥永,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佃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运锋;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正甫、高亚出席活动。仪式现场,王新生、李奉利分别致辞,与会领导共同推杆启动并见证山东港口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日照)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日照、亲临港口视察,给予肯定勉励,寄予殷切期望。此次开工仪式,是山东港口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日照实践”,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深化港产城融合的“日照行动”,将助力做好“强港、兴产、活城”三篇文章,开创港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共赢局面。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在政策层面明确支持、纵深推进。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日照市出台《关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在2025年发展目标中,将“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这一系列重要部署,蓄足了港口发展的最大底气,奠定了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搭建起港城融荣的“四梁八柱”。港城互济,荣兴与共。山东港口成立以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将港口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凝聚为城市能量,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共生共荣,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秉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理念,大力开展“三区互融”示范提升行动,不断推动投控、航运、贸易、装备等新兴板块在日照设点布局,累计新注册企业24户,连年开工、投产港产城融合项目,当好城市发展的“金牌合伙人”。作为山东港口的南大门,日照港始终保持强劲发展态势,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崛地而起,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成果丰硕,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茁壮成长,成为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粮食等的供应链枢纽,“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2024年,山东港口在日照建成投产重点项目14项,包括专业化码头集群项目2项、智慧绿色示范港口项目3项、港口生产配套设施项目6项、“三区互融”配套项目3项,总投资67.7亿元。2025年,山东港口将在日照续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矿石码头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南作业区铁路工程等重点项目17项,总投资178.6亿元;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24项,其中包括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等专业化码头集群项目6项,日照港供电能力提升工程等港口生产配套设施项目9项,日照港岚山港区南作业区#18、#20泊位及后方储运系统流程化工程等智慧绿色示范港口项目3项,日照港口医院改造工程等“三区互融”配套项目6项,总投资369.6亿元。以此为契机,山东港口将进一步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赋能,聚力提升港口发展“新能级”,加快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聚力构筑港航要素“新高地”,持续做强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功能载体;聚力创建三区互融“新样板”,发挥港口牵引优势,放大港口辐射效能,助力构建彰显优势的临港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上一层楼”作出港口的更大贡献。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2-26

湖北省2025年基本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局,厅机关各处室,各专员办、厅属各单位:《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已经第1次厅长办公会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5年2月11日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工作要求,现对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作出如下安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要求、省“两会”和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精神,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决扛牢长江保护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抓好环境污染防治,以更严作风抓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高水平谋划“十五五”规划,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主要工作目标:全省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Ⅱ类,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水域)优良比例达到91.7%,基本消除劣Ⅴ类断面。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Ⅴ类水质比例控制在17.8%以内。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0%。全省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碳排放强度目标。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二、全面推进美丽湖北建设1.健全完善美丽湖北建设机制。全面落实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要求,争取国家支持湖北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高质量编制湖北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施方案,推动制定分领域行动工作方案。2.实施美丽湖北系列行动。编制湖北省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在全省遴选一批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城市,争取国家支持我省打造美丽城市示范标杆。编制湖北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全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新增创建10个以上省级美丽河湖。编制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村庄干净整洁、农业绿色低碳、生态环境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2-26

2月中旬重点钢企钢材库存量1673万吨

2025年2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673万吨,环比上一旬增加52万吨,增长3.2%;比年初增加436万吨,增长35.2%;比上月同旬增加380万吨,增长29.4%;比去年同旬减少225万吨,下降11.9%,比前年同旬减少280万吨,下降14.3%。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2-26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