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唐钢赢中国平煤集团万吨型钢大单

近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与中国平煤集团签订1万吨矿用型材的采购订单,且达成了长期的合作意向。此为唐钢型钢产品的最大单体直供订单。     中国平煤集团是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原煤年产量4000万吨以上,主要使用矿用U型钢、矿工钢、轻轨、锚杆钢等型钢产品进行井下支护。     唐钢市场部长材科营销人员打出贴身服务牌,多次赴中国平煤集团实地了解情况,收集用户需求信息,耐心向用户介绍唐钢产品,提供相关资料数据,并邀请用户来唐钢实地考察交流,针对订单细节问题与客户进行洽谈,最终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8

亏损100亿美元 中国依然投资澳洲铁矿石

100亿美元亏损也挡不住中国投资澳洲铁矿石业   没有多少投资者能在亏损近100亿美元之后投入更多资金,更何况还要遭受当地合作伙伴的羞辱,但这就是近来中国在澳大利亚铁矿石产业中的经历。   亏损源于对两家公司的投资,其主营业务是把一种低品位铁矿石变成高品位铁矿石原料,这种原料可投入高炉用于炼钢。   而做出辱骂之举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采矿项目发起人、澳大利亚国会议员克莱夫·帕尔默(Clive Palmer)。   预算超支数十亿美元工程逾期数年   怂恿中信泰富集团投资于中澳铁矿项目的正是帕尔默。这个开发项目的预算成本大约为30亿美元,原定于在约四年前全面投产。   最新统计显示,中澳铁矿项目的开支已经达到70亿美元,而产量仅为设计产能的一小部分。   项目进展缓慢惹恼了帕尔默。他把铁矿石矿藏出售给中信泰富,由此获得了一笔可观的一次性付款,而现在,他本该获得定期的特许使用费收入,而且数额同样可观。   然而,中信泰富对与帕尔默达成的协议条款提出了异议,双方已经在各种法律纠纷中诉诸于索赔和反索赔。   猛烈的指责   即使按照澳大利亚标准衡量,帕尔默也算是一位拥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近来一直在猛烈抨击中信泰富乃至中国,并借由媒体活动等公开场合以及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身份,怒斥他的中方合作伙伴。   过去三年以来,铁矿石这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大幅下挫。与中澳铁矿项目遭遇的问题相比,中国在澳大利亚铁矿石产业的其他两项投资则没有那么出名。   这两个项目之一的卡拉拉(Karara)在投资概念上与中澳铁矿项目类似,即把低品位矿石转变成高品位的高炉铁矿石原料。   遗憾的是,卡拉拉项目也未能达到预期,致使该项目的澳大利亚合作方金达必金属公司(Gindalbie Metals)进行了一连串高额的资产价值减记。   资产价值减记至接近于零   本月早些时候,金达必又对其在Karara项目上投资的47.84%股份价值减记了6亿美元,这最后一笔会计账目抹去了金达必在这个项目中的全部投资资产的价值。该项目的建设支出超过30亿美元。   理论上,这意味着Karara项目的中方合作伙伴鞍钢正在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否也把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多数股权投资资产价值也减记至接近于零。   鞍钢提供了建设Karara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其资产充分减记的数额可能会高达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花费的30亿美元,而该项目目前的产量只是其设计产能的一小部分,而建设成本则已经至少超出预算15亿美元。   第三家中国公司投身其中   已经有第三家中国公司要继续投身于这个不断造成价值破坏的领域,该公司表示准备向一个新的铁矿石项目投资20多亿美元。   这一次的中方参与者是宝钢,该公司通过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阿奎拉资源(Aquila Resources),取得了西皮尔巴拉铁矿石项目(West Pilbara Iron Ore Project)的控股权。   在理论上,西皮尔巴拉铁矿石项目将是一个简单得多的投资,因为该项目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并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处理,它是一个开采后即可交付的矿藏。但即便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在当下也可能会变得很艰难,因为在全世界产量过剩的压力下,铁矿石价格萎靡不振。   对于中国来说,到目前为止在直接投资于澳大利亚铁矿石方面所引起的损失依然在可承受范围内。   但是帕尔默及其帕尔默联合党成员的口头指责是否会给中澳两国之间的长期关系带来损害,目前尚不确定。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8

中国钢铁行业脱困需增强“造血”能力

“政策输血”失效,钢铁脱困需增强“造血”能力 政策刺激失灵,钢市深陷泥潭进退维谷。 对于当前的钢铁行业而言,与其指望“政策输血”还不如寻求自身“止血”和“造血”机会。 钢铁业“换挡”:深秋转入寒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在通往光明的路上,可是现实的残酷却让我们与希望的相聚后会无期。 告别曾经赚的“沟满壕平”的时代,目前的钢铁行业进入发展的“换挡期”。对于钢铁行业的精英而言,对这种变化深有体会。 2013年9月,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头—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曾经对媒体表示,钢铁行业尚未到达最低迷的时期,钢铁行业仅仅步入“深秋季节”。 2014年5月,徐乐江在一次公开场合上表示,钢铁业已经逐步进入寒冬。 钢市“深秋”转入“寒冬”,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变速”的轨道。这一点在中钢协1994年编制的钢材综合指数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如果把100点作为基点,7月末,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1.88点,连续第10个月低于100点,按月下降1.11点,降幅为1.19%,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收窄0.17个百分点;按年下降8.6点,降幅为8.56%。和上一年年底比下降7.32%。而在期货方面,以螺纹钢期货为例,螺纹钢期货价格从3年前的每吨5200元跌到现在的3000元附近,K线图像一级一级的瀑布狂泻不止。 如果之前我们一直在高喊钢市“寒冬”来了属于“狼来了”,那么今年以来对于深陷泥沼的钢企而言,冬天或许真的要来了。 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原来钢铁行业低迷时候赖以脱困的政策救市效应开始逐渐失灵了。 政策“输血”效果呈现出疲态 8月18日,工信部公布第二批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共涉及钢铁等10个产业132家企业。根据公告,第二批名单中所涉及行业包括炼钢、铁合金、铜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铅蓄电池、稀土等十个产业。之前7月份,工信部公布了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第一批名单,共涉及炼铁、炼钢等15个工业行业的1000多家企业。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紧箍咒一直在继续。 8月15日,住建部发布信息称,201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截至7月底,已开工59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84%和70%,完成投资8500亿元。 作为拉动钢铁行业需求三驾马车中“铁公基”的铁路投资规模也在持续扩容中,从年初确定的2014年投资规模为6000亿提升至一季度末的6300亿元,再提升至4月份的7300亿元后又提升至年中的8000亿元,如此大的规模资金投入,理论上应该会在钢市带来不小的波澜,可是事情确实事与愿违。 目前的现实情况表现为,政策的泡泡现在很难吹起钢市价格上涨五彩的希望。甚至有些贸易商对这种政策刺激表达出厌倦和冷淡。 “外面政策震天响,可是反应到市场上需求根本就没有多少跟进的时候,大家就淡而处之了。一开始大伙儿对政策还是抱着很大希望的,可是自己交易上一点改善都没有,然后信心也就消磨的差不多了。”在丰润钢材市场,做型材和镀锌板贸易的小郭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这样无奈地表示,“所以到了后来,不管出了啥政策我都没关注,习惯性去忙自己的了。没需求兑现出来,再好的政策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是一纸空文。” 小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向记者坦言,对于当下政策对钢市的影响,他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规律。 “一般政策出台前两天价格会涨几十块钱,然后大家不买账之后价格就再下调回来,涨涨停停大家都是炒着玩,没有谁会真的投入进去操作的。”小郭这样幽默地告诉记者。 对于政策刺激难以像以往带着钢市走出风生水起的行情的原因,中华商务网分析师王英广认为,原因主要是钢铁行业资金链紧张和供需矛盾没有实质性解决,钢市依然难以消化供需矛盾。 钢铁业求生“止血”“造血”更重要 当政策救市效果沦为鸡肋的时候,这时候对于钢企而言要想求得生存空间,这时候钢企自身“止血”、“造血”显得更加重要。 数据显示,中国规模最大的前10家钢铁企业中,华菱钢铁集团负债总额955亿,负债率高达82%;山东钢铁集团负债1394亿元,负债率高达78.76%;河北钢铁集团负债2354亿元,负债率超过73%;首钢集团负债2845亿元,负债率超过72%;武钢集团负债1613亿元,负债率超过67%;鞍钢集团负债1742亿元,负债率超过60%。 在债台高筑的同时,钢企的盈利水平却没有多少改观。 资料显示,2013年钢铁行业虽然实现利润116.8亿元,平均每吨钢利润28元,但是如果考虑到企业的非钢铁盈利,钢铁生产的吨钢利润仅仅4.2元,盈利能力仅仅可以购买一个冰棍。 而今年一季度,中钢协统计的88家钢厂共亏损23亿元左右,其中宝钢股份的利润有近21亿元,也就是说另外87家钢厂亏损近44亿元。对于曾经是“财富聚集之地”的钢铁行业而言,目前钢铁企业普遍“失血过多”,亟需“止血”和“造血”。 钢铁企业如何实现“止血”和“造血”,钢企的负责人和业内专家学者也表达了自己看法。 对于钢企如何脱困,业内人士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钢厂可以从自身成本 控 制 入手,而切入点可以是铁矿石。 “钢厂期待钢材涨价摆脱亏损也是不现实的,而要把控制铁矿石成本作为经营的重点。”业内专家表示,“国际经济疲软和铁矿石市场资源过剩使铁矿石进口价格已经面临比钢材市场更大的价格下行压力。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下降幅度为什么超过钢材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钢铁企业亏损状况好于一季度的重要原因。未来钢企要想脱困,成本管控依然是首选。”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唐山一些钢企的负责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我们钢厂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生存下去,对于政策刺激我们从远期看属于看好,但是就近期而言钢铁企业要想脱困还是要展开自救。”唐山丰润区一家民营钢企的负责人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这样表示,“现在正是我们对内强化管理,对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这就好比是马拉松的中后程,谁能咬牙坚持住谁就能赢得新机遇的青睐。” 分析师则表示,钢企在战略上要尽早调整经营策略,不管多元化也好,产业链上下深入也好,不转型是不行的。战术上就及时按需订产,降低库存,寻求更低原材料降本增效。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7

本钢第一机修厂提前打响联检备件加工战役

为确保10月份即将开展的本钢集团今年第二次联合检修顺利进行,第一机修厂提前打响备件加工战役。他们从本钢集团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主线厂服务,于7月中旬开始精心组织生产,目前,已为板材热连轧厂完成部分修旧件和新制件的备件加工任务。    10月份,本钢集团将对板材热连轧厂、板材炼铁厂和板材炼钢厂的生产设备进行联合检修。第一机修厂将承担此次联检的设备备件加工制作任务,目前,该厂已拿到的板材热连轧厂联检备品备件项目共有94项,其中包括修旧件15项。    接到加工任务后,该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检修计划涉及面广、工序复杂的特点,制订网络计划,根据工期、质量、安全等制订施工方案。从原料采购环节开始,该厂便根据种类多、用量小、无法集中采购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批采购。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该厂领导以联检大局为重,科学协调组织,合理避让与正常生产的冲突,在兼顾其他工作的同时,职工们对半成品的制作采取见缝插针的方法,各车间实行工序承包原则,将制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班组,对制作工艺复杂、尺寸精度高的备品备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加工车间采取两班倒,每班12小时轮流赶制活件,24小时不停机。由于修旧项目在此次检修中数量较多,而且相对集中,为了如期保质交付使用,部分修旧件已经提前运到第一机修厂进行修复。 为确保备品备件按期供货,该厂在每天早晨的工作例会上,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行沟通并及时解决。据了解,从8月末到联合检修正式开始前,该厂制作的备品备件将陆续交付使用。截至目前,有10项已经供货。近期,该厂正在赶制一个大项目,现已进入攻坚阶段。主体厂联合检修开始后,该厂将投入现场检修,同时还要完成现场检修项目和临时安排的抢修任务,全力以赴保证各项检修备品备件的制作加工顺利推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7

宝钢不锈三地一体化协同促制造力提升 --聚焦现场抓精益运营

【摘要】 今年以来,宝钢不锈聚焦现场,抓精益运营,提升制造能力,充分发挥沪闽浙三地一体化协同集约优势,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高效组织开展了现场管理、品种经营、风险管控等方面各项工作,上半年,完成经营目标的72%。   今年以来,宝钢不锈聚焦现场,抓精益运营,提升制造能力,充分发挥沪闽浙三地一体化协同集约优势,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高效组织开展了现场管理、品种经营、风险管控等方面各项工作,上半年,完成经营目标的72%。这是近日记者在宝钢不锈年中经营管理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上半年,宝钢不锈本部与宝钢德盛策划协同采购项目,通过铬铁、镍合金、焦炭、煤炭、管理协同项目,实现降本明显;加强供应链协同,发挥产线协同,采购宝钢德盛不锈钢坯并为其加工热轧产品3万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宝钢不锈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不断改进工艺,提高技术质量,加强产品协同开发、精益制造工作,其中,排气系统用钢新增欧洲最大的埃贝赫认证;KEA全球材质切换认证宝钢B443Ti胜出并批量试制,并成功用于上海中心和上海迪斯尼。此外,宝钢不锈还开展了十项禁令、信用风险、存货管理等供应链风险专项检查,加大对合金库实行批次化管理,以及对外库、委托加工等风险较大业务监控等工作,降低管控风险。   下阶段,宝钢不锈在狠抓安全管理不动摇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发挥体系内采购、营销和技术一体化协同优势,重点发挥主要原料采购渠道优势,加强采购管控能力,增加采购管理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品牌运营、提升营销协同效率,变分散的销售目标和策略管理为统一的营销战略目标管理;强化在线技术质量管理和产品技术研发,深入挖潜精益制造能力,真正让研发聚焦做改进型和研发型的新产品,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宝钢
发布时间:2014-08-27

沙钢7月份实现利润4.77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江苏沙钢集团公司获悉,该公司7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02.4亿元,实现利润4.77亿元,比6月份增加1.03亿元,达到近3年来单月最高水平。     据了解,沙钢7月份生产经营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效稳健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沙钢在今年上半年生产经营业绩实现逆势上扬的基础上,7月份提出了新的指标提升和降本增效措施。二是沙钢坚持围绕提高“效率和效益”认真组织安排生产,强化市场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沙钢科研平台、先进工艺装备、区位物流等优势,积极围绕市场变化,开发海洋工程、造船、机械等行业需要的高附加值宽厚板、热卷板以及高强钢筋等30多个新品种规格,并实现规模型集约化生产,抢占了市场高地。     三是沙钢全面开展压降生产成本系统工程,加快消化铁矿石原材料存量,适时组织相对低价位原材料采购和市场化经营。同时,通过加强企业直销以及与战略经销商的合作,千方百计扩大钢材销售总量,大力推进产品去库存化,进一步融通资金,减轻了成本压力,增加了综合效益。     四是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起抓,不断开拓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市场。据统计,7月份沙钢钢材出口量达到64.62万吨,创汇20.89亿元;1~7月份,钢材出口量达到333.24万吨,创汇118亿元,同比均增长46%左右。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7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