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铁钢界面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 铁水罐首次扩容试验成功

8月14日,记者从攀钢集团获悉,攀钢研究院与攀钢钒公司共同承担的攀钢重大课题“铁钢界面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铁水罐首次扩容工业试验圆满成功。 长期以来,因铁水罐的容量偏低,攀钢钒公司炼铁工序送往炼钢工序的铁水至少要经过两次组罐才能满足铁水脱硫、转炉提钒的生产要求。铁水罐扩容,不仅可以减少组罐次数、缩短物流时间,还有利于组织生产。此次工业试验是在攀钢钒公司炼铁厂4号高炉和新3号高炉进行的。两个扩容铁水罐在线运行时间6个月以上,装铁646次,共装铁水8.28万吨。工业试验达到预期目标:扩容铁水罐的最大装铁量达到140~145吨/罐,每罐平均装铁量128吨以上,均较现役铁水罐提高了10吨,且使用寿命相当。 铁水罐扩容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炉炉下空间、铸铁机的装备和条件等,都对铁水罐扩容产生重大影响。铁水罐首次扩容工业试验的顺利结束,将对攀钢钒铁钢界面进一步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攀钢,铁钢界面系统集成技术开发
发布时间:2014-08-26

河北钢铁石钢产出国内第一根引导轮异型钢材

8月20日,一种被命名为“204R”,横截面外形像个“凸”字的异型钢材在河北钢铁集团石钢公司轧钢厂的库房内被起重设备徐徐吊起,开始装车发运。此批钢材的发运,标志着石钢公司设计、开发的国内首个引导轮异型钢材正式投放市场。 引导轮是大型工程机械例如挖掘机等行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安装在履带上,用来引导履带。其作用主要是引导履带正确的卷绕,同时利用张紧装置使引导轮移动以调整履带的张紧度,所以引导轮既是履带的引导轮,又是张紧装置中的张紧轮。引导轮的工作环境使得它要求原材料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及良好的冲击性能。长期以来,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引导轮的工艺基本以锻造生产为主。整个工序存在金属加工损失大,生产效率低,综合能耗大等缺点。 产品结构调整是石钢开拓高端市场的利器。开发可降低机械加工企业能源消耗和加工成本的绿色钢种,更是石钢公司产品转型升级的一大方向。石钢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先后研发出易切削非调质钢、货叉扁钢等多个绿色钢种。“引导轮异型钢材”项目始于2011年,当时,基于市场需求,石钢公司确定了与客户共同开发生产引导轮异型材的研发方式,技术研发和生产部门经过多次攻关、反复试验,历时一年成功开发出此钢材,后经过一年多的测评试验后,终于获得市场认可。 据介绍,石钢公司生产出的这种引导轮异型材属于国内首创产品,该产品可以使引导轮的生产摒弃锻造加工环节,代之以弯曲加工和焊接为主,可使生产过程的金属损失降低20%——30%,并能大幅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将为引导轮制造行业带来革命性改变。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石钢,引导轮异型钢材
发布时间:2014-08-26

迁钢被评为河北省首家标准化建设最高级别钢铁企业

8月20日,河北省省标准化委员会、省质监局领导及专家一行,对迁钢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审核验收的结果表明,迁钢公司成为全省首家标准化建设最高级别的钢铁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有关工作要求,推动《企业标准体系》实施,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河北省质监局决定在全省开展省级第四批“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创建工作。迁钢公司积极参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 迁钢公司自建厂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相关工作,在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在国标和国外标准管理方面,建立标准新版本的跟踪机制,畅通快速购置和立项渠道,强化对新标准的对比、分析及研究。在企标方面,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坚持和运用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方法,使标准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及适用性,形成产品的系列化。在企业标准信息收集及管理方面,迁钢公司建立了高效的标准信息收集平台,对国外标准定期查询、收集和翻译。同时,还建立了冶金标准数据库。迁钢公司还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同步,曾主持起草了GB/T14164-2013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轧宽钢带、YB/T2012连续铸钢板坯YB/T2011连续铸钢方坯和矩形坯标准。2013年,迁钢公司按照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布了迁钢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完成了企业标准体系的创建,于今年6月份按标准化工作及标准体系文件的评价要求组织了自我评价。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审核验收过程中,评审组按照标准要求,从6个方面的235个项目,对迁钢公司进行严格审查。经过听取汇报、文件体系评审、现场审核和汇总打分,评审组一致认为迁钢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水平达到了代表最高水平的AAAA级,迁钢公司也是河北省首家获此殊荣的钢铁企业。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5

永钢集团步入大物流发展时代

随着盛泰通用码头的竣工,江苏宏泰物流有限公司、东沙物流园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江苏永钢集团东沙物流园区项目全面开工,永钢集团步入大物流发展时代。在永钢人自豪欢腾的同时,有这样一支队伍在背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倾心服务。他们,就是张家港海事人。在永钢物流发展大跨越的历程中,始终印刻着他们辛勤忙碌的身影…… 主动作为 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2003年7月,永钢集团百万吨炼钢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企业物流运输量急剧增加,新增各类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达千万吨以上,原有的六、七干河内的水运码头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永钢集团向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递交了长江岸线审批报告,希望能在深水贴岸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万吨级码头。然而由于长江张家港段码头岸线已处于饱和状态,找不到合适的岸线。 当永钢发展陷入困境时,张家港海事局主动作为,科学服务,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家港段东面与常熟交界的通州沙中水道通航时,其下段流经张家港农场、东沙附近岸线水域,虽然目前该水道上段已经关闭,但从河势上分析,其下段水域属“倒套型”,受潮汐影响应该有深水区。经海事局与测量单位的详细测量和现场踏勘,结果令人振奋:该水域具备一定的深水条件,可以用来开通海轮深水航道和建造深水码头。最终,在张家港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及张家港海事局的联系协调下,2005年5月20日,永钢集团第一座万吨级长江码头永泰码头顺利竣工,2005年9月1日,全长14公里、设标水深10米的永联专用航道正式开通。永泰码头的成功投运,不仅有效解决了永钢集团的运输问题,每年可直接为企业节约运费约3亿元,也为永钢今后大物流发展、张家港东沙物流园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极为深远的发展意义。 克服困难 打通企业发展动脉 永泰码头建成后,张家港海事局锦丰海事处承担起了该水域的监管职责。针对新建码头管理经验缺乏、码头与海事处路途遥远等问题,海事处人员克服人员紧张、路途遥远等困难,主动上门,每周合理安排人员定时到现场服务,为船户办理签证等手续。每次来回近60公里的路程,风里来雨里去,就算遇上雨雪大风天气,海事人也总是不畏艰难,不辞劳苦,准时出现在码头现场为船户和业主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张家港海事局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在码头设立服务点:2006年3月,在永泰码头设立了锦丰海事处南丰办事处;2007年3月,在永泰码头建设了海事趸船;2010年6月,在永泰码头成立了南丰海事处筹备组;2011年1月21日,张家港海事局南丰海事处正式揭牌成立……从锦丰海事处人员现场办公到海事趸船码头设立,从南丰办事处设立到南丰海事处成立,张家港海事人正是用自己的一颗真诚、为民、公仆之心,打通了永钢集团企业发展大动脉,确保了永钢码头的安全生产、运营。 随着永联专用航道的不断拓宽,永钢集团飞速发展。2008年开始,继一期永泰码头2个万吨级泊位投入使用之后,在张家港海事局及相关主管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下,永钢集团二期宏泰码头、三期盛泰码头也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永钢集团已形成拥有4个5万吨级,2个7万吨级,1个4万吨级的散货、件杂及通用泊位,最大靠泊能力达10万吨以上,年吞吐能力达3000多万吨的大型港口物流码头。成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张家港东部地区最富活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优质服务 促成企业物流大跨越 去年7月20日,江苏宏泰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此永钢集团正式步入了物流发展的大时代。物流公司的成立,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海事监管和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服务挑战。 为能更快更好地服务永钢物流发展,张家港海事局通过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等方法,多渠道、多举措服务企业发展。张家港海事局南丰海事处克服人员少、路途远、工作时间长等困难,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磨砺“坚贞、坚毅、坚忍”品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发挥海事职能作用,践行优质服务。 南丰海事处以“进出大船舶,培育大物流,打造大安全,提供大服务,建设大港口”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为提高码头泊位使用效率,保证原辅料及时供应,不给永钢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该处向码头、船方郑重承诺全天候24小时办理船舶签证等海事业务,并设立了船舶夜间签证专用窗口。针对靠泊小型船舶多、船员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该处实行向导式服务,专门设置咨询服务台,指导船员办理手续,减少船舶靠泊码头等待时间。此外,海事处还主动服务超大型船舶进港靠泊,为货主牵线搭桥,共同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给钢铁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了永钢码头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为企业发展打通了水上快速物流通道,促使航运经济逆势上扬。 南丰海事处还与码头党支部开展了支部共建,借助支部共建平台,南丰海事处强化服务沟通,积极听取企业建议。通过创新监管方式、推行电子报港、诚信管理等,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港口物流效益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08-25

新钢烧结烟气脱硫每天节水300余吨

新钢公司针对烧结烟气脱硫每天消耗水量近千吨的情况,把水资源二次利用作为重点,通过回收水池、废水处理等设备设施尽量将可回收的废水、浆液打入石灰石浆液箱和吸收塔内循环利用,二台湿法脱硫装置每天或节约用水约300吨。图为员工在检查脱硫水处理池的运行。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新钢,脱硫,节水
发布时间:2014-08-25

太钢五年:高炉干法除尘余压多发电2.6亿度

太钢4350m3高炉干法除尘这一先进工艺投入运行以来,产生了巨大的节能环保效益,五年余压多发电2.6亿度。 在钢铁生产中,高炉炼铁能耗最高,占吨钢能耗比重的60%以上。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除尘效率高、节电效果好、发电效率高的优点,对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也被国家列为当前钢铁行业首要推广的“三干一电”(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和高炉煤气余压发电)之首,是一项有效的重大综合节能环保技术。 针对传统采用水洗涤工艺去除高炉煤气中的粉尘等杂质,存在消耗水资源、清洗不彻底、净煤气质量差、产生尘泥难以利用的缺点,2009年8月,太钢建成了4350m3高炉干法除尘系统,这也是我国在超大型高炉上投运的第二套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装置。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太钢4350m3高炉干法除尘工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的湿法除尘相比,高炉煤气干法除尘余压发电吨铁发电量可提高30%以上。据统计,五年来高炉干法除尘余压发电多发电2.6亿度。该技术曾被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选送参加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关键字:太钢
发布时间:2014-08-25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