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矿业挂牌资产整合应对矿价下跌

10月11日,由鞍钢集团整合该公司铁矿资源组建的鞍钢矿业集团(下称“鞍钢矿业”)正式揭牌成立。这家矿业囊括了鞍钢集团的辽宁鞍山、四川攀枝花以及海外多家矿业公司的铁矿资产。经过整合,这些资产将划分为鞍山区域矿山采选生产与辅助业务单元、发电厂和电调中心业务单元、市场化发展业务单元等6个业务单元。 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铁矿石采选能力亿吨级铁矿山企业。 在成立大会上,鞍钢矿业总经理邵安林表示,整合后的鞍钢矿业探明资源量达到110亿吨以上,考虑潜在资源量,未来总资源量将达到300亿吨以上,采掘能力和选矿处理能力分别达到4亿吨和1.2亿吨,居世界前列,同时具备多品质矿石加工和提取技术。 “这对抗衡国外垄断、平抑进口矿价格、提升我国铁矿石保障能力、维护国家产业经济安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对引领国内行业发展、改变国际铁矿石市场秩序产生积极影响。”他说。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8.19亿吨,同比增长10.2%,进口均价为129.03美元/吨,同比增长0.2%。同时,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依然居高不下,约在70%,而国产矿的比重仅占三成左右。 眼下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尽管铁矿石价格已经出现持续下跌,但作为国际铁矿石消费主力的中国市场,仍被外界看好。力拓铁矿集团首席执行官何彦枢近日就表示,中国经济可能不像过去几年增长那么快,但很多城市需要建设,对矿产品仍有需求。 出于生产成本上的优势,矿价跌落并未对力拓等矿山巨头形成实质性影响,反而让其看到了新的市场机会。 从相关机构获悉,矿价暴跌已经对部分中小型矿山造成冲击,今年7月,澳大利亚舍温铁矿公司率先宣布破产;9月,澳大利亚西部沙漠资源公司成为2个月内第二家倒闭的小型矿商。而中国、印尼、伊朗、南非等一些利润微薄的矿山也陆续做出削减产能的决定,预计年内将有1.25亿吨的铁矿石产能被削减。 力拓方面表示,如果其在澳大利亚扩张进度放慢,将会有32个由较小矿商控制的项目,迅速填补市场的供应空档。“很形象地说,矿业巨头的扩张理由与中国的钢铁厂不减产理由类似,你脚步放慢,腾出来的空档会被他人填补。”分析师说。 实际上,国外主要矿山早有准备:必和必拓希望通过扩产在2017年6月以前达到2.9亿吨;力拓则在2.9亿吨产能基础上,抛出3.6亿吨的计划;而淡水河谷方面也在接受采访时确认,计划要在未来4年将铁矿石产量由目前的3亿吨扩大到4.5亿吨。算上FMG等其他矿山的新增产能计划,到时将有多达4亿吨的矿石产能涌向市场。 中国本土矿业早有警觉 根据今年3月份开始编制的首个《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初步设想是未来十年,力争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南等地区,组建6~8个矿石产量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业集团;以最具资源优势的鞍钢矿山为龙头,形成2亿吨以上规模的特大型铁矿山企业集团。 “如果没有国内铁矿企业的产能增长,我们的铁矿石市场全部沦陷,完全受制于人,那就更麻烦了。”邵安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称。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外矿山易开采、质量高不同,中国的自产铁矿不仅开采难度大,且所采铁矿品位较低,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以必和必拓为例,这家矿商已计划要将其西澳铁矿石单位生产成本降低逾25%,并在最低成本下增加铁矿石产量。 邵安林认为,中国坚持走贫铁矿开发的道路是走得通的,“虽然资源品质差点,但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系统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弥补”。 目前,鞍钢矿业通过推进“五品联动”系统创新模式,形成了贫赤(磁)铁矿开发等核心技术,选矿技术及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工程技术输出能力。“依靠技术和管理优势,铁精矿完全成本保持在530元/吨左右,远低于进口矿价格。” 不过,随着矿商们新一轮扩产竞赛的开启,全球矿石“新增大于削减”已成定局,在矿价继续下跌的过程中,有多少国产矿山能最终逃过这场危机,还不得而知。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武钢自主研发电镀锌首次成功转产

日前,在武钢新产品转产评审会上,武钢电镀锌DC01+ZE钢板因投产以来,性能稳定,工艺成熟,质量水平高于产线平均水平,成为首个拿到转产通行证的电镀锌产品。标志着武钢电镀锌产线自主集成技术走向成熟,推动武钢其他电镀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为武钢创造更大效益。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家电产业的蓬勃发展,电镀锌钢板消费量快速增长,年消费约350万吨,而国内电镀锌板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缺口巨大,年均进口量达到120万吨以上。在缺乏外部工艺及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武钢开启自主研发之路。2010年底,武钢自主集成的第一条电镀锌产线正式投产。2011年,武钢电镀锌耐指纹产品成功试制,武钢正式进入电镀锌高端家电市场。2012年,武钢电镀锌产品在国内液晶模组市场攻城掠地,成功应用于SHARP、三星、LG、TCL、海信等国内外知名液晶影视制造企业。在家电市场发力的同时,武钢电镀锌产品开始进军汽车板市场,2012年,单面镀电镀锌产品批量应用于汽车油箱制造领域,一举打破某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2013年,武钢电镀锌汽车外板顺利通过戴姆勒—奔驰公司认证,成功进入世界顶级汽车厂。 今年,在国内钢市整体疲弱的局面下,武钢电镀锌产品却创造了量价齐升的奇迹。此次通过转产评审的DC01+ZE是武钢电镀锌产线实现成功转产的第一个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家电制造领域,近三年来累计生产销售5万余吨,出口1万余吨,产品质量稳定,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好评。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太钢成功生产超厚规格不锈钢卷

目前,厚度为20mm以上不锈钢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具备生产能力厂家多使用单张轧制生产技术,产品成材率低、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太钢热连轧厂积极开发20mm以上不锈钢卷取技术,成功实现厚度20mm以上不锈钢卷板的稳定生产。 太钢成功开发生产超厚规格不锈钢卷,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司横切机组具备此类钢的开平和横切能力,实现成卷或切成定尺向用户供货。该项目在国内热连轧生产线上第一次实现了厚度20mm以上热轧不锈钢的成卷生产,技术难度大、创新点多,全年可创效四百余万元。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包钢稀土收购达茂稀土20%股权

通过与其他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包钢稀土在内蒙古稀土整合上又有斩获。 今天,包钢稀土对外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经与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达兴业”)在包头市签署了《稀土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下称《协议》)。 该《协议》约定,双方合作主要采取非货币对价支付的整合方式进行,其中,包钢稀土以原料供应、准入、市场换取鸿达兴业全资收购后的包头市达茂稀土有限公司(下称“达茂稀土”)20%股权,且自愿将达茂稀土所持有的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0.4%的股权转让给包钢稀土。 《协议》还约定,鸿达兴业确保整合后的达茂稀土不再涉足稀土选矿生产领域。这符合包钢稀土的未来定位,即成为包钢集团稀土冶炼、分离及应用业务的整合方,重点发展稀土材料应用,扩大中高端领域稀土材料应用范围等。 根据国务院此前通过的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组建“1+5”工作方案,明确北方包钢(集团)公司、中国五矿、中铝公司、赣州稀土、广东稀土和厦门钨业分别牵头进一步推进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其中,作为六大集团主体之一的包钢集团,早前已明确发起组建北方稀土集团的信号,整合思路是在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上游企业整合重组后,再联合甘肃、四川、山东等地骨干企业,完善对北方轻稀土企业跨地区联合重组。 据悉,包钢稀土在内蒙古原来要整合12家,后来有3家企业转型,最终整合对象定为9家。“目前所整合的相关企业盈利还可以,整合所涉及的出资等构成的财务压力也不大。”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认为,北方稀土集团的重组任务并不太重。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柳钢首个辊道式热装热送装置投产

10月8日,随着一块块火红的钢坯从转炉厂连铸机源源不断地经热送辊道直供至棒线型材厂四车间加热炉,标志着柳钢首个辊道直供应式热装热送装置正式投产。该装置正式投产后,直供应钢坯入炉温度大于750℃,吨钢煤气消耗量可降低30%至45%。 连铸坯热装热送工艺是一项具有降低加热炉燃耗、减少钢坯氧化烧损和提高热装产量等多方面效益的技术。目前,国内外许多钢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该项技术和装备。柳钢辊道直供式热装热送项目,采用当前行业主流热送工艺装备,进一步丰富了柳钢连铸坯运输、调配模式。该技术装备以辊道传输、链条提升为主要运输模式,可有效提高连铸坯配送效率,突破传统汽车配送、行车转运存在的不足,实现生产过程降本增产、节能减排。据悉,该工程于今年5月开始施工建设,包括一条14米长的坯料运输隧道和一条70米长的坯料运输通道,设计连铸坯输送能力为每个40秒,单个连铸坯在两厂间传输时间少于2分钟。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13

鞍钢高强耐候钢助铁路罐车升级

近日,从鞍钢股份产品发展部获悉,用户反馈鞍钢开发生产的2米宽幅Q450NQR180吨罐车用钢板形平直,成型性良好,满足了罐车升级需求。此极限产品的成功开发进一步丰富了鞍钢耐候钢产品结构,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高强耐候钢具有强度高、低温冲击性能高、耐大气腐蚀等优点,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塔架等长期暴露在大气中使用的钢结构。近年来,铁路货车用钢已普遍采用高强度耐候钢代替普通耐候钢。为满足轻量化、大载重需求,铁路总公司计划将罐车由70吨升级为80吨,制造钢材升级换代为强度更高并具有较好耐蚀性的Q450NQR1。 前不久,国内某机车厂希望在鞍钢采购960吨2米宽幅Q450NQR180吨罐车用钢进行装车试验。此前鞍钢从未生产过幅宽2米、屈服强度450MPa级别的产品。鞍钢股份公司迎难而上,决定在热轧带钢厂2150生产线开发该极限规格产品。通过对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参数、轧制模型进行优化调整,成功实现试制,产品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板形质量等指标均满足用户标准要求。在批量生产中,鞍钢股份公司全程监控生产过程,全部产品顺利轧制完成并实现按期交付。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14-10-13

到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