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谈
去年5月,珠海市委、市政府在斗门召开建设现场会,为未来斗门发展定下目标,“斗门区要围绕全市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5年再造一个斗门”,现场会同时布置了“六大课题”,涵盖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新城建设、幸福村居、生态文明建设、干部作风建设。
方向已明,干字当先。斗门区坚持以改革为统揽,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密集出台《“五年再造新斗门”发展行动方案》、《美丽斗门五年行动计划》、《现代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幸福村居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城镇的决定》、十大改革实施意见等数十项政策,为破解“六大课题”,提供具体详细且极具操作性的线路图。
如今,作为指引今年斗门工作的“风向标”,十大民生实事、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十大改革任务等“四项十大”已全面铺开。现场会的“六大课题”取得怎么样的进展?形成什么样的经验?今天,南方日报聚焦斗门产业园区发展和幸福村居建设,敬请关注。
今天,华南首艘带起吊机的电推海工辅助船POSH ENDURANCE将正式试航,如果一切顺利,该艘“珠海造”最大的海洋工程船将于下月中旬交付给新加坡POSH工程船公司。
18日,意大利原装进口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大部件零件已分别抵达珠海斗门港和广州港,即将运往北车珠海基地进行组装。下月中旬,全国首列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将在富山工业园驶出。
在这些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的背后,是斗门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形成的附加红利,由此带动园区提速提质发展。如今,拥有“时间长、基础好、空间大、条件优”的斗门装备制造业集群正逐渐成为珠江口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生力军”。
而根据最新出台的《关于斗门区深化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斗门区将从创新园区用地保障机制、推动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多元化筹措园区建设资金、加强园区人才体系建设、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构建优质的企业服务体系、壮大园区开发建设的干部队伍、创新园区考核与监督工作机制等八大方面着力园区开发改革,瞄准“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顺利实现“五年再造新斗门”目标。
产业集群
斗门装备制造业成珠西“生力军”
9月16日,瓦锡兰玉柴船动中速机工厂内机器轰鸣,流水线上部件来来往往。本月初工程建设竣工后,瓦锡兰玉柴船动中速机项目便进入实质性投产阶段,这为广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该项目占地26.7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瓦锡兰品牌W20、W26和W32中速柴油机,年产量将达400台,意味着全球顶尖技术的船用中速柴油发动机实现“广东制造”。
瓦锡兰玉柴中速机项目于2012年12月20日,于去年5月29日动工建设。从立动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15个月时间,瓦锡兰玉柴船动中速机项目刷新了同行业的建设速度。作为珠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角色,玉柴的建设折射着斗门以及珠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秉持着“起步即与世界同步”的建设理念,斗门先后引进伟创力工业园、玉柴船动、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方正科技、紫翔科技、北车珠海基地、瓦锡兰船动等一系列涉及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电子科技、通信设备的国内或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项目,全力建设“三高一特”产业体系。
在产业集群的引领下,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在瓦锡兰中速机项目投产后,园区内的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便成为其潜在客户。双方目前正洽谈合作,产业的集群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项目竞争力。
上月中旬,工信部与广东省政府在珠海签约共同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建设,双方将集中资源并出台相关政策,致力于在珠江口西岸建设一个产值高达万亿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规划明确提出,将以珠海市为主,重点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和大型临港工程装备,同时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设备等产业集群。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珠海“三高一特”产业的主战场,斗门的装备制业集群已雏形初现,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了良好的布局,将成为珠西产业带中的“生力军”。
斗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元东表示,斗门将抢抓部省共建珠江口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大交通大发展以及“西部生态新区”获批成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重大战略平台三大机遇,主动承担发展重任、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产业高地、加快五年再造新斗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
龙头引领
富山5年内冲击千亿工业产值
位于富山工业园的北车珠海基地,尤如高栏港高速公路旁的一条卧龙,等待着腾飞。
18日,在中国北车珠海基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有轨电车组装厂房已正式竣工,1.1万平方米的物资库已完工,6000平方米的表调车间正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而占地8000平方米的涂装厂房建设已到尾声,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
“整个北车珠海基地已经具备生产力,等意大利进口的电车到达后,便可以进行组装生产。”北车大连城铁运营部党支部书记马建军表示,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到下月中旬,国内首台采用100%低地板技术的有轨电车将可以下线。届时,随着1号线首期工程线路建设的完成,有轨电车将正式在梅华路上动态调试。
目前,该基地设有有轨电车组装厂房、备料厂房及物资库、涂装厂房、有轨电车静调厂房等设施,首期设计年生产量为500节车厢,产值达20亿元。而项目二期、三期将生产地铁和4动4拖式城际列车。为促进北车珠海基地的配套项目落户,斗门已为珠海基地预留2700亩待开发土地。
根据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斗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7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96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区产值排名前20名的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12.88亿元,同比增长16.4%,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三高一特”产业体系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伟创力集团产值同比增长18.1%,总量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3%。斗门装备制造业逐渐支撑起斗门经济发展“主心骨”。
“斗门发展装备制造业具备四大优势,时间长、基础好、空间大、条件优。”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金表示,未来的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和珠海西部大开发中,斗门将力争抢占先机,发挥斗门产业优势实现装备制造业提速提质发展。
如今,随着北车、瓦锡兰、太平洋粤新新二期等众多项目的投产或动工,富山工业园将在未来2至3年迎来项目收获期。作为斗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平台,目前,新增装备制造项目基本扎堆在富山工业园。
“如果正在建设的项目可以完全投产达产以后,2至3年内富山的工业产值可以突破500亿。”区委常委、富山管委会主任林伟说,这些项目大都集中在高端制造,将有力促进斗门打造产业高地目标的实现,未来5年,富山工业园力争冲刺1000亿元工业产值,助推珠海建设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改革起航
八大方面着手“三大引擎”推动改革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斗门致力通过提升“三大引擎”(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园和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基础配套、优化规划、改革开发模式引导园区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提速发展。
今年初斗门提出,要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加快实现“五年再造新斗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斗门在今年对经济发展的提速提质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重点推进总投资75.23亿元的86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同时将总投资346.1亿元的32项重点工程纳入今年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如今各项工作在加快推进。
本月初,斗门区出台《关于斗门区深化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年初的改革任务进行进一步落实,为园区开发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线路图。意见提出,斗门区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集约利用土地,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形成产城互动、产城共赢的格局,实现“打造产业高地、建设美丽斗门”的发展目标。
按照部署,斗门区将从创新园区用地保障机制、推动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多元化筹措园区建设资金、加强园区人才体系建设、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构建优质的企业服务体系、壮大园区开发建设的干部队伍、创新园区考核与监督工作机制等八大方面着力园区开发改革,力创园区发展新优势。
以园区开发融资为例,过去银行融资一直是地方政府融资的首选,但近年来随着银根持续紧缩,银行融资路径已日渐收窄。在斗门的园区开发建设中,银行融资已不是首要选择,改革意见提出,对于诸如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供水厂等园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积极探索BOT、TOT、PPP等方式进行项目融资。此外,对园区内土地商业附加值增加快的部分远期开发地块实行5年左右的短期商业出租。
此外,斗门将成立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投促局、富山管委会、新青管委会、生态园管委会、区发改局、区科工贸信局、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三大平台公司等涉及经济部门为组成单位。实行多部门联动,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经过改革谋划后,三大园区发展方向有了最新定位,其中,富山工业园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进一步提升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新青科技工业园在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转型升级,重点瞄准研发总部、自主创新型项目、物联网、高端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进行“二次创业”。
关注
“珠海造”最大海洋工程船今天试航
在位于富山工业园的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内,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对POSH ENDURANCE电推海工辅助船进行最后设备调试,并将于今天进行正式试航。如果一切顺利,该艘“珠海造”最大的海洋工程船将于下月中旬交付给新加坡POSH工程船公司。
该工程船总长88米,宽20米,搭载船用起吊机,总造价超过2.5亿元。这是目前珠海船用产品中,造价最高、规模最大的工程船,也是华南首艘带有船载超吊轻型海工辅助船。POSH ENDURANCE将被用于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配套。
作为目前珠海最大的船舶装备制造企业,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约2亿元,是富山工业园挂牌后投产的第一个大型产业项目,主要生产石油钻井平台配套的多用途工程船、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轻型海工辅助船和全回转拖轮。
自2011年建厂以来,太平洋粤新公司已成功交付25条工程船,客户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其中三用工作船已交付9艘条,电推平台供应船已交付4艘,88米轻型海工辅助船在建3艘。全回转拖轮已交付12艘,4艘在建。
太平洋粤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伟表示,2015年的生产计划中,太平洋粤新目前已接到15艘订单,已将明年全年排满。随着公司发展,拟于下半年启动项目二期工程,二期主要新建一个船台以及扩大生产车间。总投资约8000万元,投产后公司产值将可提升30%,达到年产值10亿元。
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抵珠
在中国北车珠海基地,意大利原装进口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大部件零件已分别抵达珠海斗门港和广州港。北车大连城铁运营部党支部书记马建军表示,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的首台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将于下月中旬下线,1号线所需的其余11列电车也将于年底前全部下线。
首批现代有轨电车长度为32.5米,分为5节车厢。按照66座标准建设,每列电车最多容纳276人。马建军介绍,珠海即将投入使用的现代有轨电车,是从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引进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技术和地面供电系统技术,经过珠海基地改装后,将成为国内首款“无辫”现代有轨电车。前2列原装进口的现代有轨电车,经过一个月的漂洋过海已抵达广州港,近日将转运至珠海基地。第3列至第10列现代有轨电车的大部件零件也于前日抵达斗门港。
马建军称,虽然原装电车已到货,但这两列原装进口的现代有轨电车还是“有辫”电车,运送到珠海基地后需要改装成“无辫”电车。据介绍,已抵达斗门港的现代有轨电车大部件零件,目前由于报关手续问题仍滞留在码头。
除了今年内要完成12列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电车之外,北车基地还接下了北京西郊线所需的31列现代有轨电车的订单,这批北京的订单将在2015年内完成。此外,珠海基地还与国内4、5个城市达成了初步意向,提供“珠海造”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及地面供电系统技术。
以改革实践助推提速提质
“起步即与世界同步。”正处大建设、大发展高潮的斗门区,可以说每天都是新的,尤以产业发展最突出。2013年,在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统揽下,斗门区提出了“五年再造新斗门”的新目标,并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产业发展、行政效能提升等方面出台了众多举措。而今年初,斗门率先启动十大改革任务,力图通过改革要红利、要发展活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干攻坚,斗门经济在今年取得良好成效,惠普智慧城市项目、修正药业、瓦锡兰中速机、创意产业园等龙头优质项目相继动工投产,加上原有的伟创力、方正科技、紫翔科技、太平洋粤新等行业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斗门经济的支柱。而中联重科、中集集团等项目的紧密洽谈,更有望为珠海斗门的装备制造业提供新鲜血液。
如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正逐渐成型,在这个产业带中,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斗门,有实力成为整个产业带的“生力军”,助推产业带提速提质发展。
如果说在珠三角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热潮中,珠海欲以后发优势和先发机遇脱胎换骨,那么承担珠海“三高一特”产业体系建设重任的斗门区,则以“起步即与世界同步”的亲身实践,成为珠海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力求在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宏伟蓝图上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