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交谈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如何多措并举稳就业、为不同就业群体扩容就业“蓄水池”?
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必须着力破解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教育滞后等多重因素导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全国两会的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与相关人士展开热议。
随着传统产业转型,生产车间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中天南通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数字化控制中心,这里汇聚着40多万个数据点、250多个智能模型,实现远离生产现场5公里远程操作。
企业不久前上线了智慧废钢系统,从废钢入厂到卸料、检验、出厂,均无需人工干预,工人只需要在电脑屏幕后面操作系统。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告诉记者,随着技术革新,公司正在助力传统工人转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现在我们铁前工序的工人,每天上班就是在数控中心看电脑、分析数据,跟写字楼的白领一样的。”董才平介绍,企业正在打造覆盖全工种的技能认证平台,推动实现电工、钳工、炼铁工等10余个核心工种的自主认证,为员工提供阶梯式成长路径。
集团每年投入超2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技能培训费用支出以及设立激励津贴,充分调动员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适应现代化产业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中天钢铁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人才培养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集团正在构建“技术+人才”双轮驱动模式,加速“知识化、年轻化、梯队化、复合化”人才队伍建设。
集团通过“数智化专项培训”消除员工技术恐惧,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并搭建数字孪生实训平台,如5G智能炼钢工厂,实现场景化技能再造。
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融合技术与技能人才资源,推动“传、帮、带、练”,激发员工成长动力。
集团将实操员工定位为“工艺传承者+数字技术应用者”,系统性重塑而非淘汰,致力于培养既懂钢铁工艺又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