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2024年冶金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分析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5-05-08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具有投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总体情况。

2024年冶金行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火灾、特种设备、燃气除外)78起、死亡95人。其中,较大事故4起、死亡13人,一般事故74起、死亡82人。

与2023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起、同比下降6.0%,死亡人数增加1人、同比上升1.1%。

(二)行业分布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的四个中类中,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排前三位依次为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共发生事故70起、死亡87人,占事故总量的89.7%、91.6%。

与2023年相比,炼铁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0.3%,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0.4%;炼钢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5%,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5.8%。铁合金冶炼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7%,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钢压延加工起数同比下降38.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3%。

(三)事故类型情况。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6441-1986)规定,按照事故类型分析,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灼烫、物体打击等是冶金行业高发频发的五种事故类型,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量的71.8%和75.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是冶金企业事故集中度依然较高。通过多年来事故统计分析来看,熔融金属和煤气一直是冶金行业高风险场所。多数冶金企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熔融金属和煤气安全风险管控,但仍有部分企业失控漏管,存在短板和不足导致事故发生。2023—2024年事故死亡人数中毒和窒息事故排名第一、灼烫事故排名第四,较大事故7起中3起属于煤气中毒事故、2起属于熔融金属灼烫事故,死亡20人,事故起均死亡人数高达4人,且受伤涉险人员多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二是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冶金企业检维修作业涉及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多种危险作业,作业安全风险高。另外,近年来专业化分包越来越多,造成区域多方协同作业增加,立体或横向交叉作业增多,作业环境复杂。此外,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缺乏针对性的检维修作业方案,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不全面,危险作业安全防范措施未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实操性不强,导致检维修作业环节工亡事故一直居高不下,主要为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事故。

三是承包商安全管理短板尚未改善。随着冶金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化、精细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导致外包外租作业越来越普遍,承包商单位数量多、作业人员占自有员工的2—3倍,依然是冶金行业安全管理最大的痛点、难点。但当前部分冶金企业对承包商安全管理较为粗放,未将承包商单位和作业人员纳入统一管理,工程、设备、生产、安全等职能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尚未理清,“包而不管”“以包代管”现象较为普遍,过程安全管理仍然存在漏洞,导致承包商单位工亡事故占比一直较高。

四是现场应急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事故应急处置一直是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2023—2024年,7起较大事故中3起由于事故单位和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个体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在事故致害因素未查明,也未采取可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从而导致伤亡扩大。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持续做好重大安全风险防控。2025年6月底前,推动冶金企业建立并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觉主动、动态性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深入推进落后工艺技术设备、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推进应用高温熔融金属区域岗位机械化、无人化,煤气区域机器人巡检。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接入和推广应用,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二是督导帮扶事故风险突出地区。结合近两年全国冶金企业事故情况和各地企业规模,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山东省济南市、重庆市长寿区、青海省海东市等5个重点市,开展部级专家指导服务,各地结合实际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企业开展指导服务,以点带面推动企业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提升从业人员能力素质,落实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三是提升检维修作业风险防控能力。针对检维修作业事故多发现状,指导冶金企业梳理冶炼炉窑和煤气设施检维修等高风险检维修作业清单,完善检维修作业规程,加强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措施落实、作业过程监护等全流程安全风险管控,提升检维修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四是持续强化承包商安全管理。督促冶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查找承包作业事故根本性原因,界定并压实冶金企业工程、设备、生产等业务部门承包商安全管理责任,明确从招投标、合同签订、人员准入、进厂前管控、作业前准备、作业中管控、考核评价、退出机制等全流程安全管理要求。

五是提升冶金企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督促指导企业梳理熔融金属喷溅、煤气泄漏、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作业等典型事故情景,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优化现场应急疏散、救援处置等流程,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相关阅读

4月以来钢材价格震荡偏弱运行 《福州市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次公示 应急管理部:2024年冶金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分析 4月钢厂新品研发情况汇总 山东省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 唐山市督导检查假期期间钢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