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亚新钢铁产能出让公示

按照《河南省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现将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96万吨/年炼钢产能出让情况予以公示,欢迎社会公众进行监督。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安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情况。公示期:2024年3月13日至2024年3月21日联系电话:0372-3233057(业务咨询)0372-3233058(市工信局直属机关纪委)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5

中信特钢:2023年特钢产品出口销量达238万吨

中信特钢于3月13日召开了2023年业绩说明会。在会议上,中信特钢透露,面对复杂形势以及诸多变化,公司深入践行“精”与“特”的理念,产销量稳步提升,全年实现特殊钢产品销售1889万吨,其中出口销量达到238万吨,同比增长 50.1%。营业收入 1140.19亿元,同比增长15.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2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1.13元/股,扣非归母净利润 52.63亿元,同比下降了13.41%。2024 年中信泰富特钢将继续围绕高质量、高韧性发展这条主线,结合当前行业的经营环境,主要通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协同创新来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以下为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一、请问天津钢管 2023 年的业绩情况如何?答:公司于 2023 年 2 月取得天津钢管控股权。公司陆续成功收购天津优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行的可转债 A 份额(即天津钢管少数股权)股权,目前已达 8.6%,对天津钢管权益利润提升至 59.6%。2023 年,天津钢管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产销量稳步增长,效益明显改善,实现扭亏为盈,并在油气石化行业高端产品份额进一步提升。2023 年天津钢管不仅仅是经营业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同行企业、客户的认可。在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方面,天津钢管深海管线成功应用于“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助力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投产;超深井产品全面应用于国内首批“万米深井”开发,助力中石化以 9432 米刷新亚洲最深井和超深层钻井水平位移两项纪录。同时,天津钢管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信未来也将有更好的发展。二、中信泰富并购南钢之后,对中信特钢的整体影响如何?答: 未来,中信特钢将会和南钢一起促进优势互补,凝聚发展合力,更好地把握特钢行业的长期发展机遇,满足产业升级需要。后续,中信特钢和南钢在板材和棒线材产品市场、业务上快速实现分工和协同,达成梯度互补的效果。同时公司和南钢将各自发挥其优势强项,在下游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的分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另外,在研发方面,通过合作研发共同分担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共享研发成果,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发展。满足各种市场、各类工程项目的需求,并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轨道交通等新兴战略发展行业带来更大的合作空间。三、公司对于 2024 年下游行业需求趋势的展望?答:当前从公司覆盖下游的行业的景气度来看:轴承行业:2023 年全球主要轴承企业产销呈弱势,目前出现了需求回升态势,但持久性尚需观察。汽车行业:2024 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或将超过 3100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增长。在国家支持扩大汽车消费的环境下,预计 2024 年汽车行业稳步运行,行业继续向好。能源行业:2023 年中国风电行业高速发展,预计 2024 年能源行业总体向好,当前火电、水电用钢需求较好;核能、太阳能、氢能用钢需求向好,风电行业长期来看需求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已在底部徘徊 2 年左右,随着国家万亿国债的逐步落地,近 2 月国内挖机和叉车销量已呈现回升苗头。节后气候逐步转暖,可开工项目逐步增加,2024 年有望迎来一波行情。2024年公司覆盖下游行业的景气度整体同比 2023 年向好,展望 2024 年,地产端经过两年下行,地产对钢铁的负向拖拽将明显下降。此外,国内万亿国债支持基建端需求,制造业升级与汽车、家电、造船等⾏业全球竞争优势提升,整体需求将稳中有进。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5

王兰玉代表谈绿色低碳转型的“河钢方案”

“这次全国两会,我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主要是基于推动钢铁行业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考虑。”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快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试点建设;健全钢铁行业绿色能源消纳支撑体系;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试点建设,提升碳数据质量。王兰玉认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由规模经济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加速演进期,也是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转折期。钢铁行业要加快推进全流程、系统化减污降碳工作,并将超低排放实施成效转变为低碳排放产品成果,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为我国低碳发展贡献“钢铁方案”。加快发展以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针对钢铁行业当前所处的周期,王兰玉认为:“钢铁工业已进入绿色转型关键期。”这一关键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当前钢材消费总量已达峰,在总量下降的趋势下,钢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建筑材料等部分传统需求明显下降,由绿色低碳所驱动的下游钢材新需求开始增长,钢铁产品发展重心亟须向质量和效益转换。二是钢铁材料的优良特性在未来产业发展中有待充分开发和利用,材料升级和材料替代的空间很大,且钢铁独特的可循环特性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在国际钢铁市场上,我们正面临绿色低碳新形势、新挑战,比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启动试运行等,中国钢铁行业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四是面向钢铁工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要主动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加快革新人才培育模式,打造可担重任的新型人才队伍。面对未来发展,王兰玉认为,钢铁行业要加快发展以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在钢铁产业创新发展、产品结构升级、国际影响力提升、新型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持续鼓励支持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我国钢铁产业结构高端、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钢铁行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已经箭在弦上。对此,王兰玉认为,这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王兰玉介绍,河钢在业内率先发布“6+2”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6”指铁素资源优化、流程优化重构、系统能效提升、用能结构优化、低碳技术变革、产业耦合降碳,“2”指产品LCA管理平台、碳数据管理平台),成立业内首家碳资产公司,超前布局全国碳市场,坚持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者、引领者和示范者。结合河钢的碳市场实践,王兰玉分享了应对碳市场的建议:“一要更大力度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氢冶金—近零碳排电炉、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塑造低碳竞争力;二要在提升碳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构建全过程碳排放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与能源、环境等管理体系融合发展、提质升级;三要高度重视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的控制,提高碳数据监测设备配备率、准确度,依托数字化平台高效实现碳数据全链条精细化管控,夯实碳数据基础。”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巩固国际化发展优势河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重点实施了河钢南非矿业、河钢塞钢、河钢德高三大战略性支撑项目,搭建了矿产资源、钢铁制造、国际贸易三大核心业务平台,形成了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的海外事业发展格局。2023年,河钢以743.01亿元的海外资产、1182.93亿元的海外收入、18.80%的跨国指数,连续7年获评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谈到近年来河钢海外事业的发展,王兰玉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分享道:“钢铁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坚定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自信,并善于运用全球化思维提升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合时代进步要求,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这为河钢加快‘走出去’、持续巩固国际化发展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王兰玉表示,“河钢将认真贯彻落实《报告》要求,不断深化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特别是深度融入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努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河钢智慧’和‘河钢力量’。”具体而言,一是持续深化创新发展。聚焦资源、制造、贸易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在让河钢控制运营的700多亿元海外资产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加大力度打造全球技术研发平台、全球营销服务平台、全球钢铁制造平台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工业集团。二是持续厚植绿色优势。持续输送河钢领先的钢铁制造、绿色环保、能源利用等技术工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构建低碳产业链、绿色生态圈。三是持续推进共创共享。深化“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海外经营战略,保持河钢所属境外企业稳健运营,在支持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关心本地员工、助力社区发展、共享企业成果,架起共赢发展的钢铁桥梁,做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钢铁支撑。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4

董才平代表:低谷只是暂时的,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代表团,我们感到无比振奋。特别是总书记讲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从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等多维度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印象深刻。”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专访中,董才平一一回应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钢铁行业未来形势及智能化等热点话题。“民营经济发展未来可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意味着,不同所有制企业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平起平坐的,这是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两高’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民营企业保护法,极大鼓舞了我们民营企业的士气和信心。我相信民营经济发展未来可期。”董才平表示。作为江苏省的一家民营企业,中天钢铁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中天钢铁的总部常州,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5%以上,当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他表示,正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造就了常州这一“万亿之城”。董才平回顾了中天钢铁南通基地建设历程。“这么大的体量,要把产能置换到南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加上是在1万多亩的泥浆地上吹填再建,被称为‘在豆腐上扎针’,难度可想而知。”董才平表示,“18个月的时间,完成炼铁、炼钢、轧钢、发电等全流程建设,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很多业内人士都替我捏了把冷汗,但我们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董才平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关心与支持。“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2021年‘4·30’强风雹来临时,江苏省领导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关心我们的项目建设情况,询问我有没有需要协调支援的地方,让我深受感动。”董才平回忆道,“这样的工程一般都要建好几年,中间还遇到两次新冠疫情,我们2万多名员工在建设过程中待在一个院子里,政府帮助我们防疫抗疫,每天要送大量食品进去,还要把垃圾运出去,没有政府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对钢铁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目前的低谷只是暂时的,我对钢铁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董才平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信通过全力抓经济,今年下半年会逐步好起来,明年会更好。”就钢铁行业自身而言,董才平介绍:“中天钢铁2023年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谈到中天钢铁如何实现稳增长,他总结了两点经验。一是提前布局转型升级。“我们在各基地提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董才平表示,以南通基地为例,做到了大型化、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实现了装备一流、环保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当时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建设一座有规模、有品牌、有内涵、有温度、有核心竞争力、备受社会尊敬的世界一流钢厂。”董才平表示。事实证明,提前布局为中天钢铁带来了跨周期效益。以产品为例,我国太阳能领域用切割丝以前全部从日本进口,中天钢铁生产工艺取得突破后,实现了国产化;风能领域用轴承钢以前也依靠进口,中天钢铁研发出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低排放的产品,供给国际客户……中天钢铁用“高、精、尖”产品站稳市场。二是纵深推进企业管理。“管理出效益。”董才平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在企业管理上,中天钢铁持续扩大管控覆盖面,将所有下属公司纳入绩效管控范围,量身打造绩效考核方案,并以“赛马机制”为平台,为南通、特钢公司搭建生产经营数据看板,促使“跑赢同行、跑赢市场、跑赢自己”。在财务管理上,中天钢铁通过搭建财务一体化平台、建立日成本核算体系,消除信息壁垒,实现财务共享和高度协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中天钢铁有效推进了全集团干部结构优化,与南通、特钢两大公司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有效赋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各下属公司在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瞄准工作靶心,找准自身定位,工作质效持续提升。”董才平表示,特钢公司以质量“零缺陷”为目标,将六西格玛、QC(质量控制)、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理念全面融入生产管理各环节,持续改革创新。南通公司围绕技术攻关、降本增效等领域,联合麦肯锡,实施36项精益项目,实现吨钢降本超100元。淮安公司启动精益生产体系建设,搭建起效益基座,持续推进管理升级。“‘灯塔工厂’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25年建成钢帘线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这是中天淮安基地制定的发展目标。在交流中,董才平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分享了他对于“灯塔工厂”的理解。“‘灯塔工厂’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本质是真正的智能化、无人化,相较于传统钢铁生产场景,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董才平表示,“随着钢铁工业智能制造水平日渐成熟,我们对未来的场景充满想象,淮安基地是中天钢铁打造的智慧标杆。”据介绍,淮安基地总投资超200亿元,年产150万吨钢帘线,是推进中天钢铁“一总部、多基地”战略布局,在更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于2021年9月份正式签约落户淮安市淮阴区,于2022年1月份正式开工,规划建设6家工厂,目前已有2家工厂投产,计划于2025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自动化程度低一直是钢帘线行业的痛点,而淮安基地已经全面实现智能化。”董才平举例道,在淮安基地,机器人仅用28秒就能完成拉钢丝、压线、缠线等一系列动作。在人力方面,原来同等规模的工厂需要几万人,现在大概只要7000人,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按照最高标准来设计,同时对标国内、国际最先进数字化企业经验,总结提炼超过100项‘灯塔工厂’数字化用例,目前正在全面落地,工厂建成后将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董才平信心十足。从最初的基础建设到单项应用,再到如今的集成提升,中天钢铁已完成“一张网”(基于5G技术的工厂全连接传输网络),“两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五应用集群”(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管理创新、产品提档升级、产业链协同),“二十应用场景”(无人料场、超低排放、能源集控、智慧安全、数字孪生、智慧物流等20个应用场景)的5G矩阵式应用生态,“未来工厂”形态初显,智能化应用场景已在中天钢铁遍地开花。“中天钢铁聚焦‘数字中天’‘智慧中天’目标,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我们深知,智能化本身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助力降本增效,最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董才平表示。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4

中信特钢:2023年实现净利润57.21亿元,同比降19.48%

中信特钢披露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40.19亿元,同比增长15.94%;实现净利润57.21亿元,同比下降19.48%;基本每股收益1.13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65元(含税)。2023年公司实现钢材销售1889万吨,其中出口销量达到238万吨,同比增长50.1%。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3

福建三宝钢铁157.5万吨炼钢项目即将投产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建设项目一致性核实工作的通知》(闽工信函新材〔2021〕294号)要求,由企业和芗城区工信局申请,市工信局于3月8日下午,组织对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炼钢产能置换(二期)项目投产前一致性进行现场核实。专家组采取听取汇报、台账审核、现场查看的方式,通过听取项目单位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建设,核查项目企业相关资料,现场查看项目所涉及的新建和已拆除装备,并对项目建设情况提出质询,建设单位作出答复并对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专家组认为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炼钢产能置换技改项目建设引进了当前国际上相关行业先进生产设备,建设项目所在地区、企业名称、建设的冶炼设备型号、数量及产能与《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变更产能置换方案的批复》(闽工信函新材〔2021〕345号)一致。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炼钢157.50万吨的生产能力(含一期炼钢产能为78.75万吨),年产值可达150亿元,利润10亿元,将有力促进漳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编辑:冶金材料设备网
发布时间:2024-03-12

到 

 页